谢作诗乡村衰落 謝作詩:鄉村衰落是件大好事
農村實現“戶戶通”了:水泥路通到每一家門口,自來水流向每一戶室內。
很多人歡呼這是“新農村”營建的偉大成就。一位大叔說:“這是五千年才有的一次,以前沒有,今后也不會再有了。”這的確是空前絕后的一次,但在我看來,卻并不是什么偉大成就,而完全是不懂經濟規律的瞎胡鬧。是的,今后不會再有,因為不會有能力再這樣胡鬧了。
工業化、城市化才是富民強國的唯一正確道路。你要是不同意這一點,那就不要看我的文章,現在就開罵吧,反正我已經多次領教了這個民族罵人的本事,對罵早有免疫力了。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鼓勵農民離開農村、農業,到城市從事工商業,而不是相反。農村基礎設施差,農民在農村生活的成本就高,就會選擇離開農村到城市去。反之,不僅“村村通”了,現在還“戶戶通”,農村住著舒舒服服,就會減少人們離開農村去城市求發展的激勵。
關鍵問題還不在于此,而在于在那些偏遠的農村,即使“戶戶通”了,人們也會選擇離開農村。如此,這些巨大的投入就是浪費。我不反對“村村通”,但我堅決反對“戶戶通”。我們不妨問:農民愿意自己掏錢“戶戶通”嗎?如果他們不愿意,那么就是浪費嘛!
對此,你可能還會辯護:農民不是不想“戶戶通”,而是他們沒有錢“戶戶通”。那我再問:假如政府把“戶戶通”的錢交給農民,讓他們自己選擇,可以搞“戶戶通”,也可以拿著這錢去城里發展,看看他們會怎樣選擇?如果農民們仍然不選擇“戶戶通”,那么就該是浪費了吧!
現實的情況恰恰是,水泥路通到十幾年沒人居住,甚至過年都沒人居住的農戶門口。有的房子都漏雨了,土墻被雨水沖出缺口,顯然這是主人打算放棄的房子。即使這樣的住戶,水泥路也是通到家門口的,并且房子的正面還被村里粉飾一新,以保證整個村子整齊不錯看。
但任何產出小于投入的投資都是在消滅財富。修好的路,沒有車在上面跑、沒有人在上面走,那就是在消滅財富;消滅了財富,也就消滅了經濟成長的基礎,這是“呆哥”我的增長理論。
一般把財富積累看作是經濟成長的結果;其實,經濟成長也是財富積累的結果。
為何人類經濟幾千年來都沒有真正意義的增長,只是到了近現代才有?因為現代生產是借助機器設備等資本品而進行的迂回生產。沒有財富積累,吃了這頓沒有下頓,是不可能有資本積累和迂回生產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增長也是財富積累的結果,消滅了財富,也就消滅了用來進行資本積累和迂回生產的資源投入,事實上就消滅了增長的基礎。
隨著收入增加、財富積累,人們的需求結構會發生變化:過去只是吃飯穿衣住宿,現在我要買iphone,要帶女朋友去海邊度假;隨著收入進一步增長,或許我還要到太空旅游,這些都是消費的增長,會拉動經濟成長。工業革命之前,與經濟停滯不前相伴隨的是經濟結構的單一化。
工業革命后,現代意義上的經濟成長,恰恰是和經濟結構的不斷豐富相聯系的。只不過我們忽略了,這種結構的不斷豐富和復雜化,是收入增加、財富積累的結果。消滅了財富,就阻礙了這種結構的豐富和復雜化,因而在客觀上也就損害了經濟長期增長的基礎。
政府投資是花別人的錢,官員追求的又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于是很難保證政府投資收益大于成本。而更為重要的問題則是:營建這些基礎設施的錢到底是從哪個別人那里弄來的?
答案是:營建這些基礎設施的、別人的錢只能來自于對發達地區的征稅。正是上述那位大叔還說到:“如果不是國家投入,靠大家自己,祖祖輩輩永遠都不要想馬路通到家門口。”
我于是想,地球是圓的,拋開兩級不論,本來沒有中心、偏遠之說,為什么一些地方成了中心地區,另一些地方卻成了偏遠地區?因為一些地方物產豐富,人口和要素向那里集聚,于是就成了發達的中心地區;另一些地方因為物產不豐富,人口要素不向那里集聚,于是就成了偏遠地區。是的,偏遠只是因為物產不豐富,而中心則是因為物產豐富。生活在偏遠地區的人們,祖祖輩輩都沒有富裕起來,我們怎么可能指望,今天他們就能在那里發家致富呢?
本來,當今是全球化生產,沿海和大城市天然具有競爭力,因此人口和要素應該向沿海大城市流動。但我們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從沿海地區征稅,補貼偏遠地區。這怎么能不危險呢?
從管理經濟的角度講,“損有余而補不足”是一句誤國誤民的謬論,正確的做法是圣經故事講的“讓有的更加有”。“讓有的更加有”,沒有的也會變有了。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了,西部落后地區的人口就會向那里集聚,他們在那里會比在偏遠落后的家鄉掙多得多的收入。
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了,資本存量增加了,資本家增多了,對勞動的需求就會增加,更多的資本和資本家追逐勞動,工人的工資怎么可能不增加呢?這些年,西部的農民是靠什么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的?靠到沿海發達地區打工。我們不能人為打斷這一經濟發展、收入提高的進程。
我們要做的是:放棄戶籍制度、把土地分給農民、放棄農地改做工業用地的限制,扎實地把沿海地區、大城市的生產生活成本降下來,從而徹底打破人口和要素流向沿海地區、大城市的限制。
當看到老家土地荒蕪、鄉村衰敗,我是由衷高興的,因為這表明我們國家工業化、城市化有看頭,但是這并不是說我真的希望農村衰敗。農村當然也要繁榮才好,但是這個繁榮,不能靠政府向發達地區抽稅然后去補貼出來的,而是應該把土地產權界定給農民,讓土地兼并流轉,讓城市的富人和資本到農村,從小農經濟轉向現代大農業來實現。
今天一方面沿海因為高稅收、高成本企業大量倒閉,另一方面,西部農村熱火朝天地“戶戶通”。讓人怎么能夠不憂從中來?不立即改變這項政策,中國的增長勢頭將從此中斷。
我反對“戶戶通”,但是老實說,讓我的家鄉“戶戶通”,我是堅決擁護的!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