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的翅膀》反差萌的阎姥爷 民歌的科普帝
搜狐娱乐讯 在《歌声的翅膀》这档江苏卫视每周日晚20:30播出的少儿音乐节目里,阎维文作为辅导员之一,每周都会和孙楠、伊能静、蔡国庆、兰海一起聆听孩子们带来的各具特色的歌声。人们在节目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阎维文——一个戴红领巾、举棒棒糖、为孩子们的童言童语而拍掌大笑的“阎姥爷”。在与孩子们玩在一起的同时,阎维文也时刻不忘传承民歌文化的责任,成为了节目里的民歌“科普帝”。
来《歌声的翅膀》阎维文“惊喜不断” 孩子的歌声“不简单”
这次来到《歌声的翅膀》,阎维文是“冲着孩子们来的。”接到节目组的邀约时,阎维文一听节目的形式,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在很多的舞台上、电视上,其实特别少的这种有关孩子们唱传统的东西,唱民歌、唱戏曲比较少。”正式开始《歌声的翅膀》录像后,这档节目让阎维文感到“惊喜不断”。惊喜的来源之一,是孩子的懵懂童真和他们音乐中蕴含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融入,所形成的巨大的反差。
一个尚未播出的来自新疆的孩子让阎维文记忆深刻。“十岁的孩子,弹得一手好的都塔尔(注:都塔尔为新疆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弹弦乐器)”,谈起这个孩子的演奏,阎维文啧啧称赞,“当他往那盘腿一坐的时候,就完全像一个非常老道的维吾尔族的艺术家。”但神奇的是,当音乐停止,阎维文跟这个孩子用语言而非音乐交流时,“他又回到那个非常天真、非常童趣的一面。”事实上,不只一个孩子展现了这种状态。在已经播出的第二期节目里,蒙古族男孩阿比亚斯演唱了一首《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雄浑大气的草原民歌,被这个9岁小男孩唱出了与年龄不符的苍茫辽阔。酣畅淋漓地唱完前半段,小阿比亚斯在间奏做了一个蒙古族标志性的舞蹈动作,视频网站放到这段,立刻有弹幕飘过“起范儿了!”“给自己唱醉了!”播出的节目里,看到阿比亚斯的舞蹈,阎维文情不自禁地鼓了一下掌,对这段表演,他记忆犹新:“好像是简单的一个动作,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简单”。阎维文被这个动作中流淌出的蒙古族血液中的自豪而感动:“就是那种小男子汉那种自信,那种草原的,你说他雄鹰也好、骏马也好,完全他是有那种生活经历的孩子。”
孩子们的歌声不仅让阎维文惊喜,也让他起了惜才之心。节目中,当听到一口好嗓子的小学员王泓翔想要学最正宗的京剧时,阎维文脱口而出:“我可以给你找老师,我的好朋友李胜素就可以教你唱,那唱的是最棒的”。录像结束后,阎维文联系了李胜素老师,把王鸿翔唱歌的视频转给她,“她非常喜欢,她说确实唱的好。我说你要教,她说没问题”。对于节目里给出的每个承诺,阎维文都在努力兑现,另一位小学员杨雅坤是郭兰英老师的粉丝,阎维文在节目上答应她会帮她向郭兰英转达,私下也在留心,“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我想会带她去见郭兰英老师,我想郭兰英老师看到零零后的孩子喜欢她的歌,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她也一定会很高兴。”
节目播出了两期,有朋友给阎维文发消息,说“我们拿了小板凳,8点半准时收看。”在阎维文看来,大家之所以爱看这个节目,原因有二,一个是孩子们确实有着非常过人的演唱技巧,另一个原因则是孩子们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这些孩子们传递了我们现代社会、当今社会非常需要的,对中华民族,对我们传统音乐的一种传承,这个真是的非常重要。”
反差萌的“阎姥爷” 民歌的“科普帝”
网友感叹:“我怎么觉得我遇到了一个假的阎老师”
对于阎维文自己来说,《歌声的翅膀》是一个新世界。在这里,作为军旅歌唱家的阎维文走下了殿堂,成为了跟9岁孩子学京歌高音却唱不上去、跟少数民族小姑娘学跳舞动作却略显笨拙的“阎姥爷”。第一期节目播出后,阎维文发了一条微博征集网友对节目的意见反馈:“看过的来聊两句?”有网友回复的观后感是:“我怎么觉得我遇到了一个假的阎老师”。
“参加这个节目真的很开心,很多时候让自己一下忘掉了自己的年龄。”阎维文解释自己在《歌声的翅膀》里的变化。因为自己的军人身份,多年来,阎维文“很少能真正的把自己放下来”。但在《歌声的翅膀》,这种状况有所变化:“有时候跟孩子们在一起,我是情不自禁的想跟他们在一起做一种交流,有的时候真的像在跟自己的外孙女、外孙在做一种这样的交流。”
一方面,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让阎维文感到快乐,另一方面,每次7、8个小时的录制对体力和脑力都是巨大的消耗。“说实话非常累”,阎维文感叹。“完全不像我们去做一个演出表演,或者是做一个大人的节目,因为你要去想办法调动孩子的那种积极性。”
已经播出的节目中,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几位辅导员的分工各有不同,在阎维文看来,“每个人各自不同的一个点,去沟通、做这一件事情。”专业从事儿童成长教育的兰海,“更多的从孩子的心理、孩子的成长和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的层面去讲”。伊能静是“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一个母亲”,跟孩子进行“那种很温馨的、心与心的交流,去特别呵护孩子”。而另一位辅导员孙楠跟孩子的交流方式则往往轻松直接,“沟通得也非常好”。
而阎维文本人,则是辅导员中的“科普帝”,每每在节目里说出民歌背后的故事。这背后,是阎维文所做的大量功课。“我们不可能是百科全书,所以当你知道孩子们要唱什么歌的时候,要力图去从自己的记忆力去挖掘,另外也要做一些准备”。每首歌曲的由来、典故,都承载着阎维文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期望:“我们知道的太少太少,但是你也要通过这样的东西,把知道的这一点点告诉大家。”
做“姥爷辈”中最“时尚”的:民歌也需要跟上时代
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阎维文并不认同一些人把“传统”和“现代”割裂开来的想法。“年轻人就是不会喜欢传统文化”的说法在他看来是一种偏见和借口:“我们不要老是一讲就是孩子们现在如何如何了、他们对于民族的不喜欢了,我觉得要我们先问问我们自己,我们把这些传统的东西做好了没有,有没有做到让孩子们喜欢?”
《歌声的翅膀》中,杨雅坤的故事给了阎维文很大的启发。这个小女孩喜欢二次元和cosplay,是网络K歌软件忠实用户,她身上的每一个标签似乎都显示她应该是一个流行音乐爱好者,然而事实上,她在网上唱的是民歌,她的偶像是女高音歌唱家、晋剧表演艺术家郭兰英。“她认为郭兰英老师的声音非常时尚、好听,我觉得这个是我们要考虑的东西”,阎维文开始思考,如何“把这些经典的传统的民歌,加上现在时代的和时尚的伴奏方式来做到最好、最精。”
《歌声的翅膀》节目组和阎维文的想法一致,在节目中的每一首民歌、戏曲,编曲中也糅合了大量时尚、现代的音乐元素,阎维文感叹:“你看我们现在播出的三期,所有的这些歌曲大家听一下,跟今天时代大家听的东西有区别吗?没有区别,有些东西还往前走了。”
为了“科普”民歌,阎维文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阎歌好听”,一个年轻人的团队在运营这个平台,虽然时间不长,但阎维文能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大家反馈回来的消息:“别人经常会问我,你希望有多少人去关注你?我说多少没有关系,多一个是一个。”在微博上,阎维文也会主动用一些表情包和“辣耳朵”这样的网络流行语,他笑言“好像自己很懂,但实际上有些东西都是现学现卖”,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拉近和年轻人的距离,虽然“已经是姥爷辈的人了”,但阎维文还是希望能跟年轻人多交流,“把我们传统的、把我们中国的民歌,跟他们做一个很好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