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李承鹏 转贴∶李承鹏被封号 胡锡进:需恢复敬畏感
中国新浪微博大V李承鹏的账号在7月7日晚间被封号,引来舆论强烈关注。据称,这与他之前在北大演讲呼唤言论自由、抨击时政有关。长期扮演与其对立角色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大张旗鼓在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激进自由派必须有底线意识,他们需要恢复已经失去或者麻木了的敬畏感。
胡锡进还认为,他们需要为此承担各种后果,这没什么好抱怨的。在他们之前,很多寄希望于国家政治崩溃的人输得精光,将长期碌碌无为做了豪赌的成本。今天的新激进自由派,最好别复制那些人的悲剧。有评论者认为,这些话语似乎带有一些威胁意味。
李承鹏的微博账号在7日晚间不可见,页面显示账号异常,暂时无法访问,一时引起舆论震荡。网络中李承鹏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同时活跃起来。抛却言辞激烈的极端观点,名为“环球时报评论”的微博评论说,“听说李承鹏被销号,感觉应该说点啥,但又不知道说啥。
微博没有李承鹏,利大还是弊大呢?这是一个问题。”此语立即引来反击,投身于乡村的著名学者于建嵘转评说,“一个国家级媒体,面对一个作家的自媒体被销号这类事件,不能从公民基本权利是否受到侵犯去进行追问,而是从‘微博利弊’去衡量,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和水平?!”环球时报评论随后删除了那条评论微博。
不过,次日的《环球时报》在早7点发表署名为“单仁平”的评论文章,“单仁平”即该报总编胡锡进在本报发表文章时的惯用笔名。该文以犀利言辞批评了李承鹏所代表“激进自由派”,并且被认为语带威胁之意。
胡锡进表示,李承鹏原是足球评论员,在专业领域算得上独树一帜,但后来玩起了政治,走上完全不同的舞台。骂政府给他在互联网虚拟社区带来人气,这种人气成为他在现实社会增加影响的筹码。对不少网络自由派名人来说,这个过程有点像吸毒,越吸越上瘾,变得离不开。
胡锡进随后将笔锋对准了“激进自由派”,并表示,在一些激进自由派当中,似有一个不切实际的指望:中国制度将出现颠覆性变化,甚至崩溃。他们大概认为在中国搞政治对抗是“有前途的事业”,相信西方力量终将获得普世性胜利。随着中国的法治化和开明化,“异见人士”的人生风险大大降低。此外中国社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为各种人提供了生存条件,不少激进自由派人士只要没触犯法律,过得都还可以,有些还挺有钱。
胡锡进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激进自由派必须有底线意识,他们需要恢复已经失去或者麻木了的敬畏感。在大而复杂的中国,边界意识和对度的把握对任何人和力量都十分重要,激进自由派人士无论有什么政治信仰,他们必须首先遵纪守法。
在追求所谓“言论自由”时,激进自由派人士不能向国家的政治凝聚力开刀,公开挑战国家政治制度。他们需要清楚,严重违宪的言论不可能在中国畅行无阻,无论他们喜不喜欢,中国都不是可以尽情宣扬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地方。
最后,胡锡进表示,在与激进自由派力量打交道的过程中,国家是表现出了耐心的。如果个别激进自由派人士还是要撞线、对抗,那么这就是他们的政治和人生选择。他们需要为此承担各种后果,这没什么好抱怨的。在他们之前,很多寄希望于国家政治崩溃的人输得精光,将长期碌碌无为做了豪赌的成本。他们站到了时与势的反面,因而注定如此。今天的新激进自由派,最好别复制那些人的悲剧。
据称,李承鹏此次被封号的原因在于稍早前在北大的演讲。李承鹏以“大跃进”切入,以辛辣的语言痛批当时对言论的控制和畸形状态,并且语带讽刺地抨击现在仍然僵化的官方话语体系。或许在执政党看来,李承鹏此次过于激烈的态度和观点明显越界了。
值得注意的是,李承鹏还在演讲中提到了《环球时报》,他说,“这个国家已失去生动的语言了:新闻联播、《环球时报》……高举、深入、持续深入、坚挺、高潮,更大的高潮……这种语言很差,我对这居然没引起扫黄打非办的注意,而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