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在健脾除湿
养生保健应该自然地“应天顺时”,遵循自然规律。因为“人”不管有多大本事,都无法改变“人体”的“自然属性”。
中医认为,人与万物一理,也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尽管现代科技十分发达,可以局部改变人体的新陈代谢,但仍然没有可能改变大多数人的生命法则。如今夏季来临,夏季的养生保健最主要的就是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除湿之物。
配图
如何除“湿”
“湿”能导致很多疾病,因此,在潮湿闷热的天气里,要格外注意饮食起居,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防“湿”、避“湿”。
衣:出汗后要及时更换干燥衣物。衣服没有干透,不要急着收纳到柜子里。内衣裤、老人和小孩的衣服尤其要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彻底晾干。
食:饮食要清淡,容易消化。不要过多食用肥腻、味道厚重的食物,甜食要少吃;冬瓜、薏米、鲫鱼、红小豆等有利于化解体内湿热,可以适当多吃些;夏季多雨,如果淋了雨或趟了水,可喝些红糖姜水,帮助驱除体内湿寒之气;过食西瓜、苦瓜等寒凉食物、贪吃冷饮都会令脾胃受伤,影响其消化功能,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
住:有雾的天气或“桑拿天”要少开窗。遇到有太阳的时候,应把受潮的被褥拿出去晾晒一下;可以利用空调的“抽湿”功能营造较为干燥的居室环境,但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更不要把温度设定过低;不要在潮湿的凳子、石头、草地上坐卧,以免寒湿侵袭;洗浴之后要尽快把水擦干,应让头发自然干透或完全吹干后再睡觉。
行:适当的运动,适当出汗有利于内湿的排出,像健走、慢跑、瑜珈、太极等运动都能让人微微出汗,又不致于大汗淋漓,是为人体“除湿”的好方法。
饮食养生健脾胃
方和谦教授表示,很多人在夏天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问题,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入夏后人体胃口自然变差,消化功能本来就随天气受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贪凉嗜好冰寒的食物,刺激肠胃,使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很多老人、儿童以及消化功能不良者就往往在夏季出现腹部疼痛、胃炎等情况。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最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编者注:脾胃虚寒的人,注意少食,或者勿食)。而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夏季泡脚,强脾健胃
很多人都知道冬天要用热水泡脚,但到夏天就忽视了。还有不少人喜欢用凉水泡脚或直接把脚放在水龙头下冲。方和谦教授告诉大家,这都是不正确的。泡脚应该每天都做,一年四季坚持下来,正所谓“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蠕;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夏季湿气当令,人的五脏六腑中属脾最怕湿,湿气阻滞在脾胃中,会出现没有胃口、爱犯困、没精神等症状。而夏天泡脚,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
究其原因,有点类似于“冬病夏治”的三伏天贴敷。因为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阳气在夏天最旺盛。此时,用温水泡脚能更好地刺激经络,振奋脏腑机能,所以先天脾胃不好的人更适合夏季泡脚,当脾胃好了,就不容易被湿气侵犯。
每天晚上可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水最好没过脚踝到达小腿;水中加点盐,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如果吹空调导致了感冒、头痛或发热,也可用稍烫的水泡脚30分钟以上,感觉微微出点汗,头痛症状就可缓解。泡脚以后最好做些简单的按摩,如在脚心(涌泉穴)、脚趾、脚跟处找找有没有痛点,每个痛点处按揉3分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