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宝:还没到终点的漂泊者

2018-09-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熊国宝,原国家男子羽毛球队队员,江西选手.1986年汤姆斯杯冠军中国队成员;1997年获国际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冠军;1990年退役后赴新加坡作短期讲学,19

熊国宝,原国家男子羽毛球队队员,江西选手。1986年汤姆斯杯冠军中国队成员;1997年获国际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冠军;1990年退役后赴新加坡作短期讲学,1991年赴泰国羽毛球队执教,后回国,并于1998年成立了国宝体育俱乐部,自任羽毛球队教练,号称“反手王”。

与杨阳、赵剑华等多名均在20岁左右成名立万的队友相比,熊国宝可谓是个大器晚成的运动员,1986年24岁以前,他的战绩平常,直到当年的汤姆斯杯冠军争夺战,他一举打败羽坛“天皇”林水镜,为中国队捧杯立下汗马功劳,才逐步为世人所关注。

熊国宝从小就长得很瘦弱,不起眼,十三四岁时,他在市羽毛球训练班当了一个册上无名的“走读生”,只随队训练,不去训练班吃住。他的速度、耐力、素质各方面都比不过别人,便在训练上下苦功,一节训练课80分钟下来,人已精疲力尽,但他却坚持再加10分钟、20分钟。

1978年,“旁听生”熊国宝在训练班苦练三年后,进入了正规的省体校,半天读书,半天训练,三年后他拿着中专文凭进入省队。但是,此后几年中他的水平却没有质的变化,直到1984年,才在当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取得第6名,并被侯加昌教练选入国家队。

熊国宝第一次夺得世界重大比赛的男单冠军是1987年1月25日,在日本尤尼克斯杯羽毛球公开赛上,他以2比1战胜队友赵剑华,成为中国第四次捧走这个比赛奖金最多的男单桂冠的选手。而熊国宝真正名声大振是在1997年国际羽毛球系列大奖赛总决赛上。

这次高水平的总决赛于1988年1月份在香港举行,世界名将几乎都来参赛,熊国宝分在B组。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国际羽坛上号称“四大天王”的杨阳、赵剑华、弗罗斯特、苏吉亚托在男子单打的分组赛中均未能获出线权,其中1月8日熊国宝淘汰印尼名将苏吉亚托一赛最为引人瞩目。

此前熊国宝虽然两度负于苏吉亚托,但也使他摸熟了对手的球路。比赛一开始,他就采取连续打后场高球,配合突施网前短球,使得擅长后场扣杀、网前功夫略逊一筹的苏吉亚托应接不及,以15:5先下一局。第二局双方都沉着应战,往往要打上几十回合才分胜负,苏吉亚托的跳跃扣杀虽然很有力量,但在熊国宝严密防守下未占多大便宜,最后,苏吉亚托仍然因网前失误太多而输掉第二局。

这样熊国宝作为唯一的中国选手进入男单四强。接着,在1月9日下午举行的男单半决赛中,熊国宝与世界名将、马来西亚选手米·西德克进行了一番激烈角逐。第一局,熊国宝采取对付苏吉亚托的办法,打后场球并突袭网前,但未能给身高手长、步伐灵活的米·西德克造成威胁,相反却让对方前场扣杀频频得手,以9:15失手。

第二局,熊国宝及时改变策略,加强后场扣杀,在一阵猛烈的对攻之下,米·西德克显得后劲不足,以1:15、5:15的悬殊比分败下阵来。

1月10日,熊国宝同士气正旺的印度尼西亚选手罗天宁争夺冠军,熊国宝由于连续征战,体力消耗极大,第一局打得顺手,以15:2拿下一局。第二局他在领先的情况下,让罗天宁一分一分地追了上来。对手看出了熊国宝体力不支的状况,一会将球打到前场,一会打到后场。熊国宝虽然善防守,但在体力大量下降时技术开始出现变形。不过他顽强顶住了对手的进攻,终于以18:14拿下关键的一局。获得冠军。

挟这次胜利之勇,熊国宝在此后两三年内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以第一号种子出现在1988年的登喜路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在当年12月份的马来西亚羽毛球公开赛上,又以2:1战胜队友吴文凯,获男单冠军。次年,在世界羽毛球赛总决赛中,又以2:0战胜苏吉亚托,进入男单决赛,最后因发挥不理想而败于队友张青武拍下,屈居亚军。

此后,又在印度尼西亚公开赛上,为中国队夺得唯一的一枚金牌——男单冠军。此外,1989年12月10日,熊国宝在新加坡举行的的1989年世界羽毛球大奖赛总决赛中,还以2:0战胜马来西亚的“拼命三郎”付国强,获得冠军。

难忘时刻

1986年5月4日晚,印尼雅加达达锡纳阳体育馆内,印尼队和中国队争夺世界羽毛球的最高奖杯汤姆斯杯激烈正酣。前两场双方战平,第三场,中国队派熊国宝迎战“天皇”林水镜。此后还有两场双打,而印尼队的两对双打均属世界顶尖人物,中国队估计只能夺得1分,由此决定熊国宝这一场极其关键。

林水镜上场先声人,领先5分,熊国宝一看不对劲,改变策略,采取守势,打四方球,吊高球,林水镜仍然频频起拍,但怎么也扣不死。只得四方奔跑,大量消耗体力。

这一战术十分奏效,第一局,打到13平,林果然累得气喘吁吁,熊国宝以15比13拿下了第一局。第二局,熊国宝汲取了第一局的教训,比分一直领先,打到12:9时,他又沉不住气,加强了扣杀,反被林水镜追成了13:12,熊国宝急忙又变回战术,与林打起了拉据战,又以15:13拿下了第二局,此后,李永波/田秉毅又为中国队取得一分,中国队最终以3:2战胜对手,夺回了汤姆斯杯。

庆功会上,***高兴地说:“熊国宝,熊国宝,真是个国宝啊! ”

“创造者的路,看着勇敢者的背影,一边是天,一边是地。”熊国宝没有听过唐朝的这首《路桥》,但是找不到一句话更能形容他的处境。

1990年亚运会退役后,他和中国举国体制下培养的千千万万的运动员一样,面临着重新就业的问题。他的朋友们劝过他:“你还是做老本行吧,以后在国内当个教练员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是个“创造者”,他居然选择了到泰国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生意。他敢于出去,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羽坛正流行着“出国热”,那些勇敢者们一个个跑到东南亚去淘金,他心动了,他这个“创造者”迈得比这些“勇敢者”更大。

一边是天,一边是地,当年的四大天王,韩健在马来西亚一呆就是14年,杨阳和赵剑华也已经回到了国内发展,而他漂泊了14年后,终于在宝岛台湾的一角找到了栖身之地。

已经43岁的他孑然一身,现在是高雄市的一个羽毛球训练基地的教练员,有空的时候回到台中市去辅导青少年打羽毛球。人到中年,熊国宝一声长叹:“当初一着不慎就再也找不到回头的机会!”

一个不成功的商人

关于熊国宝这15年的经历,可以用简单几句话概括:1991年赴泰国,负责一家羽毛球工厂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同时晚上会在当地的一个羽毛球馆教人打球;1998年回到国内创立了国宝羽毛球俱乐部;2000年赴马来西亚新山,在一家羽毛球学院当教练,同时其间经常到台湾、德国和比利时讲课;2004年7月赴台湾高雄,在当地任教至今。

但是15年的辛酸,几句简单的履历并不能一一道来。熊国宝口中形容的“一着不慎”始于1991年。从1990年退役到1991年开始人生的二次创业,这一年间本来有一个绝好的机会等着熊国宝——他比赵剑华还早到新加坡,当地也决定用丰厚的待遇把他留下来,他很心动但却还有牵挂,一个潮州人等着他加入羽毛球工厂。“是当教练还是当商人?”刚刚退役的单纯的熊国宝陷入了漫漫的沉思中。

这个潮州人是中国队的忠实球迷,熊国宝在东南亚甚至在欧洲比赛的时候经常能看见他,潮州商人经常会买些水果糕点去探望中国队。“他是个好人。”这个潮州人给熊国宝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虽然当时已经快30岁,可是极少和外界接触的熊国宝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居多,当这个印象极佳的潮州人找上门来以后,熊国宝很难有理由去拒绝他。

这个生意上的合作本来是很简单的,熊国宝利用自己的名气去给这个羽毛球的品牌做推广工作,至于生产、市场、财务等等这些核心的东西与他无关。若在今天,熊国宝大可不必把自己全副身家和精力都投到里面去,他当一个形象代言人,安稳地赚一笔钱足矣,但当时的情况是,熊国宝把自己打球时的积蓄也全部投了进去,他和整个羽毛球工厂,整盘生意休戚相关。

这盘生意让熊国宝在泰国一共呆了七年,在泰国的这七年,他开始会说简单的泰语,他能和当地人,和他在泰国的生意合作伙伴们做一些简单的交流,但是他不会看泰文,所以很多事情他都不甚了了,他依旧勤勤恳恳地进行着自己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托他当年在中国羽毛球队的雄姿和名声,这项工作得心应手。但是在1997年,那场骇人听闻的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这是对泰国经济一次史无前例的打击,熊国宝的羽毛球工厂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结局可想而知。工厂倒闭,熊国宝的积蓄付诸东流,他和潮州人分道扬镳。关于他的这个生意合作伙伴,熊国宝只说了一句:“分手的时候我和他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在八年后再纠缠于这些是是非非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这一场长达七年的在异国的创业尝试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对熊国宝一次巨大的打击。

1998年在离开泰国回国的时候,熊国宝所有在泰国的照片都没有带走,而且一分泰币都没有带回来,他本来已经答应别人的——熊国宝本来不是一个容易失约的人。

一个还没到终点的漂泊者

熊国宝用了第一个七年去做一件生意,然后用了第二个七年去寻找一个地方,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

落脚的地方本不是没有,江西队要求他回去当教练,但是工资太低;在马来西亚的那家羽毛球学院,他本来雄心勃勃,学院成立那天他还邀请了其他三名天王杨阳、赵剑华和韩健一起出席,后来又邀请了中国的一个师弟连同他的妻子一起到马来西亚执教。

但是,这个羽毛球学院的规模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大,僧多而粥少,他不可能让这对立足未稳的夫妇离开,熊国宝选择了自己离开。多年的漂泊让熊国宝的家庭也出现了危机,三年前,他和妻子协议离婚。

中年离婚,前途未卜,所以熊国宝会质疑自己当初的选择——这些都是为了什么?辗转之间,他已经到了台湾高雄,做了一名羽毛球教练。熊国宝自嘲道,生活不过是原地打转。如果真想当一名羽毛球教练,他何必要等14年,又何必在自己差不多要被人们遗忘的时候再重操旧业呢?14年,光从经济上,熊国宝已经损失不少,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开始就决心到国外当羽毛球教练,至少一个月能存下来2000美元,14年就是336000美元,这是何等可观的一个数目!

他都可以当一个百万富翁了,何至于现在还两手空空,一事无成呢?

现在他的工作很简单,教小孩子打球。台湾有很多热爱羽毛球的小孩子,不过真正想立志成为一个羽毛球运动员的寥寥无几,这里的培养机制跟国内完全是两码事。在熊国宝的人生轨迹里,洁白的羽毛球改变了他整个命运,他从业余体校到专业队,地方队,国家队,成为中国羽毛球队的四大天王,而他现在的队员,大多不过是把羽毛球当作一个平时玩乐的工具,一个可以在考大学时加分的运动项目,一块纯粹的敲门砖。

所以熊国宝有时候不能太严格要求这些小孩子们。他如果拿出他当年学球的那些训练方法来对付这些小孩,小孩吃不消,家长也不会干。熊国宝经常会跟这些小孩的家长们聊天:“现在的小孩子很娇贵。”一个家长问:“那你以前是怎么学球的?你的家长不管你吗?”“我从十三岁开始学打羽毛球,关于我打羽毛球,我的父母就说过一句话:‘要是你觉得太累了,就把被子搬回来吧!’”

这句话自然让家长们啧啧不已,他们如何明白,在熊国宝学球的那个时代,有四个孩子的熊家只是把孩子学球当作一种节约粮食的方法,他们更难想象,出身于工人家庭的熊国宝本来是南昌市羽毛球训练班的一个“旁听生”,他在训练班苦练三年后,三年后才拿着中专文凭进入省队。直到1984年,从而入选国家队。

这些多年以前的奋斗经历,熊国宝很难跟他的队员们分享。他现在的队员里面有两个素质和技术都相当不错,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去当一名运动员。当然,熊国宝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的学业都非常紧张,早上七点就要上课,晚上还要学习到十二点,下午还要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练球,他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升入台湾的名牌学校,毕业以后留在学校当一个专职的羽毛球教师。

这些问题,熊国宝说自己不能想得太多,不然自己在台湾的这些工作又好像显得毫无意义。不过他的工作还不仅于此,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他还要到台中去做做辅导,当然,这同样是一种赚钱的方式,除了每个星期的这次固定的旅行,平时的时间他就呆在高雄的训练基地里,有时候和朋友们吃吃饭,喝喝酒,经历了这么多年异乡的漂泊以后,在台湾,始终还有点在家的感觉,至少语言和饮食不成问题。

实际上,现在自己在追求些什么,熊国宝自己也不清楚。如果只是想寻找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他回到大陆并不是没有出路;他想寻找一个能大展拳脚的地方,他又如何能大展拳脚呢?只是熊国宝自己很不甘心,他总是觉得自己现在回去,那将是对自己这15年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最大讽刺和嘲弄。

只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熊国宝会牵挂起他寡居的母亲。他做生意,他当教练,他从中国到泰国,从泰国到马来西亚,从马来西亚到台湾,他的母亲都没有说过什么话,因为熊国宝从小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但是今年回大陆探亲的时候,他母亲跟他说了一句话:“这么多年了,你不想找一个地方安定下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