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跳楼17岁青少年跳桥!我们能否获得教训
前段时间,南京市一个9岁的男孩自杀了。他在遗书中写“奶奶,我前天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惩罚,所以我跳楼了。”
这个9岁的男孩,还没来得及学会写“奶奶”两个字,也没来得及学会写信的格式,就匆忙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无独有偶,17号晚上,一名17岁的高中生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自杀。原因是,他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回家遭到了母亲的批评。
每年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在成年人看来是细枝末节的小事,成为了孩子无法承受的痛苦。小孩子的眼睛是放大镜,他们可以从一株小草看到一整片森林,也可以从一粒火星幻想出一场火灾。
家庭总让我们比喻成“温暖的港湾”,而在现实的语境中,这个比喻有时有些讽刺。
当然,这两则新闻中有个体较为特殊的可能性,但也实在是对所有父母的警钟:我们是时候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了。
曾提名第8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朱诺》,我认为是所有父母,以及可能成为父母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的电影。
其中女性主义的部分我们不谈,只谈家庭的这部分。
朱诺,是这部影片的名字,也是女主角的名字,同时也是女神赫拉的罗马名称。朱诺的父亲之所以给朱诺起这样一个名字用意和所有的父亲一样,包含着他对女儿的爱和期许。
然而,他视若珍宝的女儿,和男友初尝禁果后意外怀孕了,而且她只有16岁,还在上高中。
朱诺在得知自己怀孕后也有过自杀的犹豫,但很快放弃了。
她试图堕胎,但想到小宝宝可能已经长出手指便无法做出这个残忍的决定。
最终,她决定向父母坦白,她想生下这个孩子。
在父母确认朱诺是否想清楚要这样做了之后,他们尊重朱诺想要生下这个孩子以及为孩子寻找一对领养父母的愿望。母亲立马开始做周密的安排确保朱诺的身体健康。
而父亲则提出要与朱诺一同见领养的夫妻。
当然,这不代表他们没有负面情绪。
父亲和母亲把一切都安排妥善后,父亲说“我还以为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在父母的帮助下,朱诺顺利地生产为宝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并且解决了自己的情感问题。
这个例子可能在很多人看起来很极端,但实际上,中国少女堕胎率是30%。一方面是性教育的缺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这是和打碎玻璃一样难以启齿的事。
这部电影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朱诺在和父母坦白的时候并没有非常强的恐惧感,通过父母后面的细致安排,我们也能想象的出,小时候的朱诺如果打碎了学校的玻璃或者跟同学吵架了,她的父母会给出不太一样的答案。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语境中,父母总是习惯把所有的事都说得很严重,“如果再惹麻烦,你就不要回来了!”或是“总是给我惹麻烦,我生你有什么用?”,在批评子女这件事上我们从来不含蓄,却从来没有想过和孩子一起解决麻烦,一起去寻找“麻烦”背后是什么。
王朔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他希望能跟女儿做朋友,他曾经告诉女儿,她在外面所做的任何事情,包括怀孕,都可以对他讲。因为他不希望女儿独自一人承担所有的痛苦。女儿在外面犯的任何错误在王朔那里都不是错误。
孩子是从一次次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的是机会犯错。希望有一天所有的父母,都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犯了错,但没关系,我们可以和你一起承担后果,然后改正它。
在还来得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