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荷花奖终评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启
入围舞剧《杜甫》剧照。(资料)
昨晚,重庆市歌舞团舞剧《杜甫》亮相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将观众带回杜诗中的唐朝。它将和上海芭蕾舞团的《哈姆雷特》、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仓央嘉措》、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家》以及上海歌舞团的《朱鹮》,共同角逐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奖。
最终入围的五部作品中,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家》和上海芭蕾舞团的《哈姆雷特》,改编自一中一西两部文学经典。将文学经典改编成舞剧,人物和情节不需要过多的介绍,挑战在于每个观众心中都有一把标尺。在舞剧中保留什么,舍弃什么?多大程度上忠实原著?都需要反复揣摩和把握。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从文学语言到舞蹈语言的转化和再创造?
《家》的导演何川表示,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家》的故事以觉新的经历和视野为主线,将故事浓缩于两个葬礼和两个婚礼,着重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波澜起伏的情感纠葛。用肢体去渲染文字中没有被讲述的东西。上海芭蕾舞团的舞剧《哈姆雷特》也是如此,着重凸显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母亲、国王以及其他角色之间的情感张力。《哈姆雷特》编导德里克·迪恩说:“这部作品充满黑暗、微笑的色彩,爱与恨等人类最强烈的感情都在其中。”
人物的诗文作品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仓央嘉措》和重庆歌舞团舞剧《杜甫》的重要创作来源。《仓央嘉措》的导演丁伟说,舞蹈本来就是一种诗化的艺术,肢体可以很好地展现诗的意境。《杜甫》的总编导韩真说:“诗歌是象征性的,舞蹈也是。舞蹈在某种意义上是身体的诗歌,可以抽象出许多的想象。”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舞剧作品。丁伟说,舞剧创作的繁荣,体现了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但同时,创作者也应该认真对待创作,不做“行活”,不丢失个性和艺术追求。韩真认为,艺术家创作的动机很关键,这是能否进行艺术突破的根源所在。
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奖评选期间还将举行“舞剧、舞蹈诗创作高峰论坛”,聘请国内外优秀艺术大师在“舞蹈营”公开授课,同时启动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打通更多学习和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