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2018-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海诚,原名新津诚,1973年生于日本长野县,日本动画导演.作家.2002年发表独立制作的动画短片<星之声>,开始受到关注.代表作有<秒速五

新海诚,原名新津诚,1973年生于日本长野县,日本动画导演、作家。2002年发表独立制作的动画短片《星之声》,开始受到关注。代表作有《秒速五厘米》《言叶之庭》《你的名字。》等。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日本导演新海诚的动画电影《你的名字。》用画面诠释了这样令人动容的一幕:男主角泷与女主角三叶经历了时间与空间的重重阻隔,虽历经生死但彼此相忘,失散于茫茫人海。

多年之后,他们在某处相逢,发现似曾相识,但使劲搜索记忆库,仍记不起对方的名字。换了新海诚以往的作品,两人也许就这此擦肩而过,但在这部片子的结尾,泷终于鼓起勇气,大声喊出“请问,我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吗?!”女主角三叶泪如雨下,“我也觉得是!”——在偌大的世界里,为了彼此的相遇,男女主角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

《你的名字。》在日本上映时,很多观众看到最后都情绪失控,“原来以为新海诚不过是小资小清新,没料到有朝一日会在电影院哭到断气”“当我抹着泪走出影厅,看到后排少年摘下眼镜,嚎啕大哭……”类似这些评价遍及社交网络,影片低调上映,口碑却迅速爆棚,上映28票房突破100亿日元(相当于6亿多人民币)。

这样的表现,连新海诚自己都始料未及,“还没有到100亿的实力,有些恐惧。”毕竟,百亿日元的级别,那是动画泰斗宫崎骏才曾经独享的尊荣。

《你的名字。》符合如今的流行话题,讲的正是一个“跨次元”的爱情故事。

某一天像平常一样醒来,偏僻山村里的高中女孩三叶忽然发现与东京大都市里的男孩泷互换了身体。起先是惊愕,然后是新奇,接着发现,陌生的身体与灵魂的结合配对,竟然也能迸发出奇妙的火花。泷与三叶从未见面,但在这种奇妙的交往中,产生了微妙的情愫。

但随着千年一遇的彗星降临,交换身体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少年泷怀疑这一切究竟是真实还是梦境,他开始踏上旅程,寻找梦中的那个小镇。

当他找到目的地,眼前一片荒凉,让他大吃一惊:原来他于三叶之间不仅隔着空间上的遥远距离,还隔着三年的时间,是时空的扭结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而他要利用这个时间差,拯救被彗星撞击而毁灭的小镇。

据新海诚描述,故事的灵感来自于一首日本和歌,歌词大意是: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怎比真如见一面。

新海诚把这个梦中相会的故事改编成两个人交换身体情节,加上日本的一些民间传说,彗星撞地球的末日背景,变成了一个更丰富的故事。不过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捕捉到了一种情绪:现代人那种淡淡的失落情绪,一直在寻找,却不知道目标是什么,一直在等待,却总是若有所失。

影片中还是充满了新海诚电影中一贯的元素,湖泊、密林、天空、飞行器、电车,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旁白,这些都成了新海诚电影独特的标签。他以往的作品,在树立鲜明个人风格的同时经常被人诟病情节单薄,而这一部作品有波折、有悬念、有笑料,情节明显丰富了许多。

电影上映时排片并不多,也没有任何花式营销,但几乎常常满座,“二刷”“三刷”的观众比比皆是。对于它的影响力,有观众调侃:“这部片子深刻地告诉我们,一个有好剧本的诚哥是多么可怕。”也有人评价,“这才是新海诚面向主流市场的真正出道之作。”

叙事手法日渐成熟,这当然得益于新海诚从业多年所交的“学费”,但也要归功于幕后制作团队的扩充和强大。安藤雅司、田中将贺等资深动画制作人的加入,弥补了新海诚原先的薄弱点。另外,人气演员神木隆之介于长泽雅美担当声优,也出色演绎了角色,增加了话题性。

《你的名字》仍然是一部“世界系”的代表作。所谓的“世界系”,是指在新千年伊始在动漫、游戏、小说领域中流行的固定类型,通常讲述的是故事的主人公与女主角之间小小的日常,还总是牵涉到世界末日、拯救宇宙等庞大的命题。

这正迎合了“御宅族”们的内心需求——他们足不出户,空守着电脑,看似与世界隔绝,脑洞又开得巨大,急须构建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独特宇宙。

在新海诚的动画世界里,那些描绘景物风致的空镜总是特别抢眼,色彩明艳,光鲜照人,随手截下来就可以当电脑桌面。

他说这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新海诚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上大学以前他一直生活在长野县一个叫小海町的地方,那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周围有山谷,林木环绕,绿草如茵,天空一望无垠。

读大学时他来到东京,周围的环境一下子变了。看不到山川河流,周围是拥挤的列车与行色匆匆的人群。一开始他并不适应,觉得这样的景色单调乏味、平淡无奇。但生活日久,当这里慢慢染上自己独特的记忆,一切变得富有了色彩,悲伤时周围变得黯淡,欢喜时变得明朗。“世界上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都是美丽的。”

大学毕业,他进入了著名的游戏公司Falcom工作,负责程序、美工、宣传片制作等环节。他还曾经为18禁的大尺度美少女游戏制作片头动画,成名后的新海诚并没有对此遮遮掩掩,事实上,美少女游戏中的想象力与情节元素一直存在于他后来的作品中,直到最近这部《你的名字。》,也脱不开旧时的痕迹。

1999年,他创作了87秒的黑白动画短片《遥远的世界》以及5分钟的《她和她的猫》,新海诚的个人风格初显。2002年,短片《星之声》让他为业界关注,片中讲述了一对青梅竹马的爱侣,在茫茫宇宙里,隔着光年,只能用邮件聊寄相思。曾创作《铁臂阿童木》的老牌动画人富野由悠季对它不吝赞美:“建议目前动画界的导演和制作人都去看看这部《星之声》。”

星之声 ほしのこえ (2002)

2004年的《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是新海诚第一次挑战动画长片,片名和灵感得自于他最喜欢的村上春树小说。2007年他的又一部长片《秒速五厘米》确立了他在动画业界的地位。这也是《你的名字。》之前中国观众最熟悉和热爱的新海诚作品。

“秒速五厘米”指的是樱花坠落的速度,片中着力表现各种“速度”,男主角贵树冒着风雪见女主角明里的速度,寄信、发短信的速度,火箭运载车的速度、火箭发射升空的速度,“要以什么样的速度活下去,才能再见你一面?”男主角独白。最令观众无法释怀的是男女主角在公路与铁道交轨处的离别。真的有不少观众悲伤地吃不下饭,还不断地给新海诚写信抱怨。

距离与时差总是新海诚作品里一贯的主题,对此他说:“感情里从来是我喜欢你多一点,或者你喜欢我多一点,完美的平衡很难达到,每个人的想法都难以捉摸。我经常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距离、难以产生共鸣而难过,所以要在作品里宣泄出来。”

秒速5厘米 秒速5センチメートル (2007)

《秒速五厘米》之后,新海诚组建了公司,以自己为核心建立团队,开始更商业化的运作。他的下一部作品《言叶之庭》从“世界系”到“现实系”,讲的是15岁高中生与27岁女教师在雨天公园里的邂逅。他吸取了前作的经验,在压抑和克制之后,让壁垒森严的两个人大声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感受,留下一丝光明和暖意。

言叶之庭 言の葉の庭 (2013)

不论披着何种外衣,新海诚作品永远是对人情感与心灵的关注,唯美的画面,灵动的光影,淡淡的哀愁,无法传达的思念,难以释怀的爱与孤独,还有一丝治愈的力量。“只有新海诚才能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爱情的纯粹与美好”,观众如此说。

在《你的名字。》火爆之后,一位曾经面向“御宅”一族,创作小众内容的人,一下子升华为国民动画级别的大导演。网友们迅速扒出新海诚的出身背景:他原来是某个具有百年基业的建筑公司社长的长子。本来想安安静静地当一名富二代,但此刻身份引起哗然,他的故事也被读解成了一个富家公子不依赖家族帮助,另辟蹊径建功立业的励志故事。

事实上,富二代追求理想并不稀奇,毕竟,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理想是昂贵的,有了经济基础的保障更加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社交网络兴盛、崇尚个性化的时代,毋宁将新海诚的故事读解为建立在兴趣之上,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并为其不断奋斗的励志故事。在这条道上,新海诚从未偏航。

新海诚10岁开始就迷上了电脑CG技术,开始用BASIC语言画一些简单的插画,中学时就表现出开始漫画、动画、小说的创作。后来在Falcom工作的5年期间,他全面学习了CG动画制作,“那时候简直为电脑的‘16位真色’而疯狂,那些美妙的颜色运用在电脑绘画中太让人感动了。”

如今不少人将他视作后吉卜力时代,宫崎骏的接班人,但事实上,他与这些老一辈动画人有很大的不同。宫崎骏、细田守等动画人出身于传统的大制片厂,他们更习惯于用传统手绘方式创作,当然后期也会用电脑调色、合成,而新海诚的动画背景几乎全部都是在电脑中完成。

她和她的猫 彼女と彼女の猫 -Everything Flows- (2016)

从一开始制作《她与她的猫》《星之声》时,新海诚仅用了一台苹果电脑,用了各种动画软件,除了声优和配乐,他一个人几乎包办了前期后期的各种流程。25分钟的《星之声》他花了7个月的时间,相较于传统动画制作方式来说,算是非常有效率了。正是这样一种独立的制片方式降低了行业门槛,也让动画的迷弟迷妹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他的作品中,还大量运用了背景“摹片”的技术。新海诚为了让观众在动画中找到如同亲临般的现实感,经常去各地采风、选景,随手拍下大量照片,然后用电脑软件渲染、美化。比如观众看了《秒速五厘米》中的新宿站,既熟悉又陌生,“让观众身临其境,但未必要执着于写实,而是对现实的浓缩与提炼。”

新海诚的作品也不像宫崎骏那样,充满了冒险与传奇。有人批评他专注于细小场景,缺乏对大的世界观的建构。对此,他的回答是“没兴趣”。“在日常生活里,不用我们每天去冒险,每天去打仗。我所看到的生活里,只有去便利店买东西,挤列车时不小心跟旁边的人发生口角……虽然只是很小的事情,但我们的内心情绪起伏,和那些战争场面和拯救世界一样,也富有戏剧性。”

这位平时里更关心某人丝袜跳线等琐碎小事的中年男,说自己日常生活中是一位“不太称职的大人”,平时邋邋遢遢,喜欢喝酒,也存不下什么钱。也许在他的心目中,自己始终是那位中二病的青春期少年,将那些虚无缥缈、不可触摸但总是挥之不去的情绪具象化,慰藉着自己,也同样温暖着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