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 建设文化强国

2019-0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

不断坚持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曲折没有中断,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我们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理念的当代价值和世界价值。

不断坚守和创新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依靠革命精神,我们党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要继续保持革命精神,要弘扬和创新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断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文化竞争力。把文化分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高端产业是创新和竞争的基础。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是要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此,应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构建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软环境。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文化产品市场的规范。针对当前文化产品市场以次充好、真假难辨等诸多乱象,应加快实施版权的创造、管理、运用和保护战略,严厉打击盗版假冒行为,使我国文化产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文化产品的创新上,积极创作世界级文化精品,打造国际化文化品牌,从而提高文化活动的创新力、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此外,要积极以项目带动文化载体建设。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文化的旗号去赚钱,滋生了一些缺少文化底蕴和背离文化本质的乱象。对此,一方面要警惕“产业化”埋葬文化问题,通过推进园区产学研结合,引入各类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尤其是工业设计、工艺设计门类的工作室,树立以“大产业”“大文化”“大战略”为特征的文化产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加强投融资和管理咨询服务,提升文化园区企业业态,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注重错位发展,以此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形成文化产业梯度结构。

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创造活力得到极大释放,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格局形成,文化市场机制得以确立并不断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政府和市场两股力量双向推动,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生产能力和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为此,需要对体制机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对网络文化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