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口足病的治疗与护理 专家介绍3种护理对策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引起该病的元凶是肠病毒。可导致该病发生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即EV71)型最常见。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儿幼发病率最高。
手口足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手足口病的宝宝症状常表现为:发热较低,有呼吸道症状,在手指、足部、膝部和臀部周围出现稍微隆起的红疹,疹子的顶端大多有小水疱,口腔也会有溃疡。依目前的药物疗效来看,中药方的效果最好。常以内服药和外用药相结合。无并发症的患儿一般一周左右可治愈。
治疗本病宜根据疾病的发展状况,辨证用药。中医又称为“分段治疗”。本病依照症状的发展可分为初期治疗、中期治疗、后期治疗。
一.手口足病初期治疗
小儿常见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咳嗽、鼻塞流涕,甚至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舌苔薄白,宜清凉解表,疏散风热,
中药方(银翘散加减治疗)
【方剂】
连翘9 g、金银花9 g、桔梗9 g、薄荷9 g、竹叶4 g、荆芥穗9 g、淡豆豉6 g、牛蒡子9 g、生甘草6 g。
【制用法】水煎服。在银翘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地进行加减治疗。
(1)为使疱疹早透而出,可加升麻6 g、葛根10 g。
(2)若肌肤瘙痒甚者,可加蝉蜕3 g、浮萍6 g解肌透表。
(3)发热高者,可加野菊花10 g清热解毒。
二.手口足病中期治疗
小儿常表现为发疹,主要症状为口痛拒食,手足皮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局部瘙痒,
伴有发热、烦躁不安、夜寐不宁、尿黄赤,大便干结或便溏,舌红、苔多黄腻。治疗以清热解毒祛湿为主,或兼以透疹外出。
中药方
【方剂】
金银花10 g、连翘5 g、栀子8 g、防风8 g、蝉蜕6 g、紫草8 g、桔梗8 g、滑石10 g、车前子6 g。
【制用法】水煎服。发热咽痛者可加适量柴胡、玄参;口唇干燥加适量芦根。
三.手口足病后期治疗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小儿以阴伤脾虚,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舌红少津,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手口足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方剂】
陈皮6 g、厚朴6 g、苍术6 g、砂仁(后下)2 g、神曲6 g、麦门冬9 g、芦根9 g。
【制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00 mL,早晚分服,疗效满意。
外用法
【方剂1】地龙5条(即蚯蚓)
【制用法】烘干研成粉,加适量麻油调匀。搽患处。
【适应症】可用于手足疱疹
【方剂2】仙人掌适量、糯米粉若干。
【制用法】刮去仙人掌外面的刺,和糯米粉混合捣烂。外敷,每日2次
【适应症】可用于手足疱疹
【方剂3】西瓜霜合冰硼散
【制用法】吹敷口腔患处
【适应症】可用于口腔疱疹
【方剂4】舌疮散
【制用法】喷于患处
【适应症】可用于口咽峡部的疱疹
四.预防与护理对策
1.切断传染途径
(1)定时开窗通风,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消毒剂。婴幼儿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玩。
(2)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
2.控制传染源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
(2)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3.减轻疼痛与补充营养
(1)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亦可口服维生素B 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2)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