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渐彪结辩 胡渐彪01年国际大专辩论赛总结陈词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正方:牛津大学 信息传播发展会打击本土文化反方:马来亚大学 信息传播发展不会打击本土文化胜方:马来亚大学(反方)胡渐彪: 谢谢蔡萦.很高兴今天能和对方辩友在这里进行一场唇枪舌剑,在赏心悦目的一场辩论之余,我想在继续我总结之前,先指出对方辩友在论证上的几个关键错误.其一,对方辩友在整个立论的时候呢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上,他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是封闭的,本土文化必然不能改变,那个才叫做本土文化.那这么一种信息之下,世界上还有没有本土文化呢?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文化要么自己改变,要么学习别人的东西加以改变

正方:牛津大学 信息传播发展会打击本土文化

反方:马来亚大学 信息传播发展不会打击本土文化

胜方:马来亚大学

(反方)胡渐彪: 谢谢蔡萦。很高兴今天能和对方辩友在这里进行一场唇枪舌剑,在赏心悦目的一场辩论之余,我想在继续我总结之前,先指出对方辩友在论证上的几个关键错误。

其一,对方辩友在整个立论的时候呢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上,他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是封闭的,本土文化必然不能改变,那个才叫做本土文化。那这么一种信息之下,世界上还有没有本土文化呢?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文化要么自己改变,要么学习别人的东西加以改变,那么是不是世界上只有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才叫做本土文化没有受过到打击,没有经过改变呢?在这种前提之下,今天的辩题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本土文化

第二个错误是对方辩友对打击的定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打击是指一种改变,凡改变就是一种打击。那我们姑且来看看所谓的中华文化吧,姑且不看中华文化是不是一种本土文化,如果说打击就是一种改变的话,那我想告诉大家,今天中华文化被打击的最严重的时候,您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吗?是在唐朝,因为唐朝它学习了胡人的音乐,它引进了胡人的胡琴,胡人的扬琴,它还学习了胡人的佛教。

那照这种说法,那唐朝就不应该叫做文化盛世,应该叫做遍体鳞伤的本土文化那才对。

因此在这种前提之下,我方绝对不能苟同对方辩友对本土文化和打击的这两重定义。今天到底要怎么去探讨信息传播发展会不会打击本土文化呢?我们首先就必须把我们的焦点集中在于到底什么是本土文化,我们怎么判断一个本土文化?要分析衡量一个本土文化,就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第一个,本土文化是否有效回应时代的挑战。

其二,本土文化能否继续源远流传,传延它的文化精髓。而今天辩题就是要探讨信息传播发展的整个走向对这两个方面产生的效用,到底应该是叫做打击呢,还是不是打击?而我方今天认为它不会打击本土文化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开演出来的。

第一,在回应时代挑战上来看,我们发觉信息传播发展不但不会打击本土文化。相反的,它是这个本土文化回应时代挑战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素。怎么说?其一,采借,我们知道,没有一个文化可以无端端,无中生有生出自己的文化,克罗伯告诉我们,今天每一个本土文化都要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这种新元素,才能使到自己的文化百花齐放,保持活水源头。

马来民族的语文就是通过不断吸收英文语系之中的特性,才能到她的语文到今天依然能够盛行,依然能够使用,依然能够有它的特性。从这点上来看,采借外来文化恰好是信息传播发展带来的效果,又怎么能够算是一种打击呢?

其二,我们也可以看到信息传播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和借鉴的功能。因为非洲马里看到了民主化的浪潮,所以它从封建走向文明;因为博茨瓦纳本身看到了人权的重要性,它今天才会提倡女权的运动,从蛮荒走向民主人权,这一点到底是叫做打击还是成长呢?

其三,在传延文化方面来看。中国本身就是有了信息传播发展,从文字的印刷到今天的现代电子科技。我们看得到,文化已经不再是少数几个文人阶层士大夫所拥有的了,它已经普落到平民百姓之上,这对本土文化是一种成长贡献,还是一种打击呢?我们更看得到,有许多少数民族如土族,也就是对方辩友提出的因纽特啊,今天还有非洲的一些土著的例子,本身也是因为有电子传媒把他们的口头传统流传下来,没有打击啊!谢谢!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

正方:牛津大学 信息传播发展会打击本土文化

反方:马来亚大学 信息传播发展不会打击本土文化

胜方:马来亚大学

(反方)胡渐彪: 谢谢蔡萦。很高兴今天能和对方辩友在这里进行一场唇枪舌剑,在赏心悦目的一场辩论之余,我想在继续我总结之前,先指出对方辩友在论证上的几个关键错误。

其一,对方辩友在整个立论的时候呢是建立在这么一个前提之上,他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是封闭的,本土文化必然不能改变,那个才叫做本土文化。那这么一种信息之下,世界上还有没有本土文化呢?我们都知道,所有的文化要么自己改变,要么学习别人的东西加以改变,那么是不是世界上只有茹毛饮血的原始人才叫做本土文化没有受过到打击,没有经过改变呢?在这种前提之下,今天的辩题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本土文化

第二个错误是对方辩友对打击的定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打击是指一种改变,凡改变就是一种打击。那我们姑且来看看所谓的中华文化吧,姑且不看中华文化是不是一种本土文化,如果说打击就是一种改变的话,那我想告诉大家,今天中华文化被打击的最严重的时候,您知道是在什么时候吗?是在唐朝,因为唐朝它学习了胡人的音乐,它引进了胡人的胡琴,胡人的扬琴,它还学习了胡人的佛教。

那照这种说法,那唐朝就不应该叫做文化盛世,应该叫做遍体鳞伤的本土文化那才对。

因此在这种前提之下,我方绝对不能苟同对方辩友对本土文化和打击的这两重定义。今天到底要怎么去探讨信息传播发展会不会打击本土文化呢?我们首先就必须把我们的焦点集中在于到底什么是本土文化,我们怎么判断一个本土文化?要分析衡量一个本土文化,就必须关注两个方面:第一个,本土文化是否有效回应时代的挑战。

其二,本土文化能否继续源远流传,传延它的文化精髓。而今天辩题就是要探讨信息传播发展的整个走向对这两个方面产生的效用,到底应该是叫做打击呢,还是不是打击?而我方今天认为它不会打击本土文化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开演出来的。

第一,在回应时代挑战上来看,我们发觉信息传播发展不但不会打击本土文化。相反的,它是这个本土文化回应时代挑战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素。怎么说?其一,采借,我们知道,没有一个文化可以无端端,无中生有生出自己的文化,克罗伯告诉我们,今天每一个本土文化都要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这种新元素,才能使到自己的文化百花齐放,保持活水源头。

马来民族的语文就是通过不断吸收英文语系之中的特性,才能到她的语文到今天依然能够盛行,依然能够使用,依然能够有它的特性。从这点上来看,采借外来文化恰好是信息传播发展带来的效果,又怎么能够算是一种打击呢?

其二,我们也可以看到信息传播发展提供了一种参照和借鉴的功能。因为非洲马里看到了民主化的浪潮,所以它从封建走向文明;因为博茨瓦纳本身看到了人权的重要性,它今天才会提倡女权的运动,从蛮荒走向民主人权,这一点到底是叫做打击还是成长呢?

其三,在传延文化方面来看。中国本身就是有了信息传播发展,从文字的印刷到今天的现代电子科技。我们看得到,文化已经不再是少数几个文人阶层士大夫所拥有的了,它已经普落到平民百姓之上,这对本土文化是一种成长贡献,还是一种打击呢?我们更看得到,有许多少数民族如土族,也就是对方辩友提出的因纽特啊,今天还有非洲的一些土著的例子,本身也是因为有电子传媒把他们的口头传统流传下来,没有打击啊!谢谢!

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

辩 题:正方――钱是万恶之源 武汉大学

反方――钱不是万恶之源 马来亚大学

胜方:反 方:马来亚大学

胡渐彪:谢谢。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议都起源于对方一辩在开展命题的时候所犯下的几个关键错误。一开始他们弄下了两个前提,用这两个前提开展他们的立论。第一,他告诉我们,今天所谓的“万”不指全部。但是对方辩友这一种用《辞海》断章取义,只看一个“万” 字,不看“万恶之源”这四个字,是不是有点离题之嫌呢?对方辩友的第二个假定是告诉我们,今天人本身是没有恶性的。

这个恶是从哪里来呢?是外在诱惑我出来。然后他们就告诉我们说,钱以后怎么重要,怎么诱惑我做恶事。

我想请问各位,真的是人没有恶的本性吗?请大家抚着自己的良心,人类本身的贪婪,人类本身的那种兽性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钱是万恶之源,那钱还没有发明之前,这种兽性跟贪婪性为什么就突然间不叫作恶了呢?

根据这两个前提,他们开展出三个论点。第一个,他告诉我们钱本身现在能够等价交换,所以钱是万恶之源。那我想请问各位,为什么钱能够有等价交换这种高尚的能力呢?是因为经济发展。按对方辩友的逻辑,是不是要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其实真的是万恶之源呢?第二个论点,他告诉我们,今天钱能够成为一个人的精神价值。

但这真的是一个必然判断吗?今天一个丈夫殴打他的老婆,本身可能是因为工作上不满意,可能因为情绪的宣泄,这和钱有什么关系呢?第三,他告诉我们,今天钱本身是一个目的,是一个工具,因此是源。

对方辩友其实这个已经有点阐述错误了,目的和工具不等于一个推导的导因。我们说目的和原因有什么差别呢?一者是说从哪里来,一者是说到哪里去。如果两者是等同在一起的话,那么目的和源有什么差别?

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今天钱本身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手段就说明它是一个中性的体,如果是中性体的话,我想请问各位,怎么还会突然间变成了万恶之源呢?(对方提出了大量的例子,告诉我们说有很多人贪钱。姑且不论贪钱不贪钱的问题,我们只要看一看,这个贪钱本身只是众恶之中的一小部分,如何构成万恶?再者,如果我们说他里面的例子是贪钱的话,那么我请问各位,是钱是恶之源,还是贪是恶之源呢?对方辩友这种只看一半,不看另一半的做法能够让我们大家信服吗?)

而今天我们认为钱不是万恶之源,不是我们想为钱多说好话,而是想给钱一个确切的定位。我们看得到,有人为了钱确然去做恶事,有人为了钱也去做善事啊!今天我为了钱奉公守法赚钱,但是与此同时帮助国家成长,是善是恶呢?如果这个万恶之源一时会推出善,一时又会推出恶,那它怎么还会是万恶之源呢?如果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这个钱能够推导出万恶之源,又能够推导出万善之源,那就是告诉我们,它有时是万恶之源,有时突然间又不是万恶之源。

那您是不是一半论证自己立场,一半论证我方立场了呢?(掌声)

我们姑且把那善的一半掩起来不看,我们效法对方辩友,只看恶的那一部分好不好?就算在恶的那一个部分,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在社会上出现的恶,基本上可以包含在四个层面:第一个本身所说的就是极端(时间警示)的信念带来的恶;第二个就是非理性价值的违反;第三个就是非分之情欲。

像邪教啊,恐怖分子啊,塔利班毁佛事件,甚至到南京大屠杀,这些恶和钱有什么关系呢?还是对方四辩想告诉我们,由于这些恶都没有钱涉及在内,所以他们就突然间不是恶呢?那我突然间恍然大悟,原来日本人哪,他们篡改教课书是有根据的,那个不叫作恶,因为没有钱涉及在内。

就算我们今天把这三个部分没有和钱有关系的恶都撇开不谈,我们只看有涉及钱的恶好不好呢?有涉及钱又怎么样?代表钱是万恶之源吗?诚如刚才所说的贪钱,钱是恶,还是贪是恶?对方辩友把“一”当作“万”的推论方式能够论证万恶之源吗?在数学上,把“一”当作“万”,本身就是一个推断错误;在逻辑上,以一当万,以偏概全,就不能够是一个有效的推论;在内容上,盖着一大部分,只看一小部分,就是以偏概全的诡辩,只看恶的那一部分,有关系到恶就当作恶(时间到)的源是来自钱,是第二重诡辩哪!

(时间到)谢谢!

你关注这些内容,尽在西法大公安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