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仁传记 编造传和自传的中医大师陈存仁

2018-0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陈存仁(1908-1990),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中医.1929年3月17日,被中医界推选为赴南京政府抗议"废止中医案"的五个代表之一,中医界内公认为是大师级人物.在他的传和自传中,有关于其师名中医丁甘仁的事迹,编造痕迹极为明显,简单考证如下.         杨忠<丁甘仁传>中记载了一起百年前中西医"打擂比武"的传奇故事,写的绘声绘色,仿佛亲临其境,比霍元甲黄飞鸿海灯等大师的擂台故事毫不逊色.故事发生在1907年10月13日上海

         陈存仁(1908—1990),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名中医。1929年3月17日,被中医界推选为赴南京政府抗议“废止中医案”的五个代表之一,中医界内公认为是大师级人物。在他的传和自传中,有关于其师名中医丁甘仁的事迹,编造痕迹极为明显,简单考证如下。

         杨忠《丁甘仁传》中记载了一起百年前中西医“打擂比武”的传奇故事,写的绘声绘色,仿佛亲临其境,比霍元甲黄飞鸿海灯等大师的擂台故事毫不逊色。

故事发生在1907年10月13日上海广慈医院(即大名鼎鼎的瑞金医院)开业典礼上,名医丁甘仁和西医“约翰”发生了口舌之争。约翰先挑衅,说:“中医能治病吗?”“中医不中意。

”丁甘仁针锋相对:“西医是万能的吗?”“西医是戏医。”这种机锋和文字游戏是中国文人热衷的,不料一个洋鬼子也那么配合。总之,因此而摆擂台,要比一比中西医的优劣,病种选的是当时西医广慈医院中的两个“伤寒”病人。

这“伤寒”自然不是中医张仲景的伤寒,而是伤寒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伤寒”。文中详细介绍了丁甘仁的治疗方法,他认为那个伤寒病人的病因是“寒从内生导致气血凝滞”,用“舒通经络,扶脾祛寒,护阳伐阴”,几贴汤药下去,20天后,病就好了。可怜的约翰大夫既不清楚他用的是什么药,也不知道那个倒霉的病人好了没有,总之,他消失了。缺席宣判,丁甘仁大胜。(点此链接)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我们简单考证一下“伤寒”这个名词的来历就知道了。中医伤寒本是外感热病的总称,西医伤寒(TyphoidFever),却特指伤寒杆菌所致的传染病,二者意义完全不同。

清末TyphoidFever这个病名传入中国,一开始是译为“肚肠热症”、“小肠热症”、“泰斐士热”等。1908年(即打擂台的次年),博医会名词委员会出版《医学辞汇》,将其译为“症症”、“肠热症”,希望作为官方名称,但是使用不广。

在日本,TyphoidFever被译为“肠窒扶斯”(1855年《疗疫新法》最早使用)。1908年,丁福保首次将窒扶斯杆菌与肠窒扶斯这个病名介绍至中国,他认为,肠窒扶斯与中医伤寒相近,此后渐渐流传。因此,1907年的中西医擂台上是不可能出现西医“伤寒”病人的。

         在陈存仁的自传《我的医务生涯》中,再次出现伤寒和丁甘仁。这一次是陈存仁自己得了西医伤寒,那是他大学一年级的暑假里。先看西医,吃葡萄糖和维他命C,自然不效,病势越来越重。改看丁甘仁,只服了5天中药,热就退了。陈存仁因此而改学中医。

         当时西医治疗伤寒的方法竟然只是喝葡萄糖和维生素C,有中医粉丝感叹,“百年之前西医在古老的中医面前根本就抬不起头”(点此链接),这是真的吗?

         这当然是谎言,这和施今墨造谣西医治疗血崩只知道止血针、填塞和倒悬异曲同工。我们不必考证陈存仁是什么时候得的伤寒,我们确知丁甘仁死于1926年。

然后,1928年,匈牙利生化学家AlbertSzent-Gyorgyi才第一次成功地从牛的副肾腺中分离出1克纯粹的维他命C。而直到1933年,瑞士化学家TadeusReichstein才发明维生素C的工业生产法。1926年之前的陈存仁到哪里去吃维生素C啊?他以为那时的维生素C也像今天一样不值钱么?

         不仅编疗效故事,传和自传也编,这是中医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