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陈树人作品 陈树人书画作品展开幕 展出书画作品实物185件

2018-03-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月6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广州艺博院承办的"纪念陈树人诞辰130周年·清风亮节自千春--陈树人书画作品展.陈树人艺术文献展"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陈树人书画作品展实物185件,陈树人艺术文献展历史图片资料109幅,历史文物41件,对艺术家的生平进行全面回顾.展期将持续至4月6日.陈树人(1884-1948),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他早年师事岭南著名画家居廉,后留学日本,积极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成为辛亥革命元老之

3月6日,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广州艺博院承办的“纪念陈树人诞辰130周年·清风亮节自千春——陈树人书画作品展、陈树人艺术文献展”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陈树人书画作品展实物185件,陈树人艺术文献展历史图片资料109幅,历史文物41件,对艺术家的生平进行全面回顾。展期将持续至4月6日。

陈树人(1884-1948),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他早年师事岭南著名画家居廉,后留学日本,积极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运动,成为辛亥革命元老之一,后历任国民政府要职,以耿直、清廉的品格垂范后世。陈树人去世后,其生前作品为家属广泛捐赠,大部分藏于国内多家博物馆与美术馆。

由于陈树人为人性格低调,而且授徒不多,他的影响力与认知度亦稍逊于“二高”,然而,他的作品却以高雅的文人气质著称于世。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表示,本次展览将通过书画作品、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的梳理,帮助公众全方位理解这位岭南画派代表人物的生平,体会其“人格艺术”的别样风骨。

艺品

不拘古法

寄情山水出心裁

为全面展现陈树人的艺术成就,本次展出的绘画类型广泛,包括花鸟、走兽、山水、人物等题材。作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陈树人力主艺术推陈出新,“不规范于古人”。而在“二高一陈”中,他的作品最有文人气息,将西方的写实技巧与传统的审美格调兼收并蓄,带来超脱之美。

艺博院院长陈伟安向记者介绍说,陈树人的个人风格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的变迁。陈树人是岭南著名画家居廉的关门弟子,继承清代恽寿平的花鸟画传统。本次展出的《玉堂富贵》、《水仙图》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由于陈树人对书画独具悟性,为居廉所赏识,并将侄孙女居若文许配给他,成就一段传奇的姻缘。

1907年,陈树人赴日本游学,其艺术风格又为之一变。在此期间,他吸收了大量日本与西方的绘画语言,画面变得更为“甜润”。展览作品《双马》,就明显带有日本画的审美气质。然而,他的晚期作品,更多在中西融合的基础上展现出个性化的样貌。1942年创作的《淡黄杨柳舞春风》便是一例。

在这幅陈树人的晚期作品里,画面构图大胆,却繁而不乱,一气呵成:右上角的垂柳整体构图保留倾斜度,将画面分割为几个方块,很有动感,两只麻雀却朝相反方向飞行,给画面带来一种动态的平衡。“国画讲究线条的美感,强调线条之间的排比和交搭,虚实结合是其难点,在这幅画作中,陈树人一笔到底,非常有力,说明内在的笔墨功夫是很到家的。”陈伟安说。

与许多清末画家喜好“摹古”的作风不同,陈树人特别注重写生,以自然为师,从不模仿古人。他认为:“写生为绘画基础,无写生经验而成之绘画,等于无基础之厦屋。”他常常云游写生,寄情山水,从造化之中寻找诗画创作的情趣和题材。他的山水画作也常常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于1944年的《鄱湖一览》,极具陈树人的个性特色。作者先用线条对群山进行勾勒,再以折带皴画山,构图简约而格调清爽。据说,陈树人在写生时,常常先在现场用简单线条勾勒景物的基本形态,标明颜色,回家后才正式作画。这样的作品,既记录了临场的真实感受,又为自己留下了充足的创作空间。

人格

清风亮节

学艺为人两相长

陈树人的一生,可为人如其名。他在官场清廉耿介,在艺海高擎“人格艺术”的大旗,强调“可贵之艺术莫如高尚人格之表现”、“人格与艺术,彼此相助长”。本次展览在展示陈树人格调高超的艺术面貌之余,也为观众呈现出一代宗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同盟会的早期成员,陈树人是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坚定支持者。他曾远赴美洲为革命活动向华侨募捐,陈炯明叛变时,还亲身赶赴永丰舰声援孙中山。孙中山逝世后,由于厌恶官场相互倾轧的恶浊风气,陈树人退居侨务委员长一职,长达16年,专事书画创作,藉此持守修身立世的文人理想。

木棉,是陈树人画作反复出现的主题。高大挺拔的木棉树,如火如荼的红棉花,也寄托着他对英雄人格的向往。自1920年代直到逝世,陈树人开始了20多年的红棉题材创作。而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题录上,陈树人也透露自己的不同心境。在1942年的《红棉》中,他以“烧天血火灿红棉,壮丽元堪冠大千。写得兹图真左券,山河收拾定明年”的款识,表达对抗日战争的必胜信心。

在陈树人看来,“诗文书画皆足以表现作者人格”,而“绘画须得文学之助乃克大成”,他的画作也往往充满浓郁的诗意。在《寒湖归棹》中的“泉石优悠岂善身,清风亮节自千春。怪来沧海横流日,也有烟波缓棹人”,就是他谦和、温雅而正直的人生写照。

尽管身为一介文官,陈树人的画作却未曾忘记底层民众的疾苦,这也是岭南画派持守的原则之一。“本次展览展出一批陈树人的庐山写生稿,其中出现了不少挑夫、农民、山民的形象,就是他关注民生的最好证明。”陈伟安说。

在《轿夫》一画中,陈树人更直言讴歌“劳工神圣”,赞扬轿夫“自食其力乐其命”、“不使人间作孽钱”。其侧又记:“几多国难发财人,不劳立获金千锭。”画家爱憎分明之情,溢于言表。正是出于这种大是大非的坚持,陈树人虽与汪精卫私交甚笃,在汪叛国后毅然拒绝对方的拉拢和胁迫,坚持与之绝交,坚持了民族节气。

“在本次展出的文献中,我们对陈树人的品格也有新的发现。”陈伟安介绍,在展览展出的一份信函中,陈树人劝诫亲家、铁路专家凌竹铭,为子女操办婚事千万不可铺张,同时谢绝了对方所有的礼金。“从此看出陈树人不仅保持大节,对个人私事也有严格要求。”陈伟安补充表示,通过这些文献的展示,有助观众更全面还原画家的生平。

■专访

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谈陈树人:

“他唯一的入室弟子上月去世”

南方日报:在岭南画派画家中,陈树人的个性最为低调,他的知名度可能不及高剑父兄弟、甚至他们一些弟子,为什么?

陈伟安:导致这一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陈树人的身份。他虽然淡泊名利,但一直没有离开官场。他无须卖画维生,这使他在艺术市场上没有太多知名度。其次,陈树人的个性谦和,洁身自好,也是坚定的革命者,他并没有参与到国画研究会的论战中来。与之相比,作为岭南画派的首领高剑父的一举一动更受人关注。

南方日报:有研究认为,陈树人超脱功利的文人气质,与高剑父张扬的英雄主义精神有明显不同,您认为两人在艺术上存在那些异同?

陈伟安:在岭南画派的许多基本理念上,例如“融汇古今”、“融汇中西”、“重视写生”、“关注民生”等,陈树人与高剑父还是保持相当一致的。只是由于陈树人没有参加岭南画派与国画研究会的论战之中,而高剑父参与了,才给人带来这样一种错觉。

实际上,陈树人在《真相画报》也翻译了大量关于西洋绘画技巧的文章。而高剑父在传统技法、功力也与之不相伯仲,他们都没有偏离传统国画的正路。高剑父的晚年也提出了“新文人画”的观念,只是高氏的路线越来越苍辣,往写意方向发展,而陈树人一直保持较为工整的文人画画风。

南方日报:当我们翻查“二高一陈”的传承谱系时,我们注意到高氏兄弟桃李满天下,陈树人的继承者却寥寥无几。

陈伟安:高剑父有黎雄才、关山月等弟子,高奇峰有“天风七子”,他们的脉络是很清晰的,唯独陈树人的继承人很少,目前资料上唯一有正式拜师的弟子就只有刘春草,他本人也在一个月前去世了。这里的原因很复杂,“二高”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就明确永不为官,转而开设画院,高剑父有春睡画院,高奇峰有天风楼,陈树人就没有这段历史。

在这一点上,陈树人与居巢有点相似,“二居”的艺术传承主要是由居廉完成。不过,岭南画派兼包并蓄,不强调技法传承,只强调理念相通,高剑父要学生连自己一笔一划都不要学。所以,陈树人的技法在岭南画派内部是有借鉴的,但并没有一个后人会“像”他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