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国让“海亮”走到行业最前沿
西北狼又名夜月狼,分布于中国西北,性情凶猛团结、顽强拼搏、稳健机智、锲而不舍,为大西北的象征。
用西北狼来形容曹建国真是再贴切不过,只是他看起来温和儒雅得如同学者。2000年,时任西北铜加工厂代厂长的曹建国被挖到海亮集团,十余年来,他带领海亮铜加工产业走向世界,使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铜合金管生产龙头企业。作为海亮的功臣,他被委以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海亮铜加工研究院院长的重任。
与冯海良长谈一整天
“西北狼”转战江南
1982年,曹建国从江西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甘肃的西北铜加工厂,到2000年时,他已经是西北铜加工厂这家大型国企的代厂长了。
这一年,诸暨的“海亮”已经在铜加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但属于“跟跑者”,规模很大,但档次不高。富有远见的“海亮”掌门人冯海良求贤若渴,开始全国招才。这时,兼具铜加工技术与管理经验于一身的曹建国进入了冯海良的视野。曹建国回忆,当时冯海良找到他,两人长谈了一整天,十分投机,最终,他以集团副总裁的身份加盟“海亮”。
那一年,“海亮”从全国招贤90多人,他们后来成为“海亮”的中坚。冯海良后来在多种场合都提到,当年招来的这批人,使“海亮”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曹建国无疑是其中的精英。
铜加工是“海亮”发展壮大的起点和主业,2004年担任海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后,曹建国便一心扑在了铜加工上,技术、人才、市场,他无一不操心,用勇于进取的霸气,兢兢业业的稳健,使海亮股份从一个铜加工行业的跟跑者成为领跑者。曹建国先后被评为绍兴市、诸暨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诸暨市十佳外来引进人才、诸暨市建设功臣等。
一个个技术创新
他让“海亮”走到行业最前沿
要做就做最好的,曹建国带领手下的技术团队,用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创新将海亮股份带到了行业的最前沿。在曹建国的主持下,海亮股份完成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4项,浙江省重大技术专项项目3项,浙江省专利产业化项目1项,并先后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9项,省科学技术奖6项。
曹建国还率领海亮股份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制定,先后负责或参加起草了铜加工行业的多个国家标准。通过这些行业标准的制订,使得海亮股份在铜管制造领域拥有了众多主动权。
金融危机下
绝大部分客户为何不敢毁约
在抓好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曹建国同时带领海亮股份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曹建国刚来时,“海亮”出口额只有100多万美元。此后几乎每年以翻三番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时出口额已达7亿美元。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整个铜加工行业遭受重创。一个月铜产品价格下跌了50%多,与暴跌前相比,每吨差价达3万多元。对客户来说,毁约比重新签约更加划算。当时“海亮”一个月的存货有16000~17000多吨,如客户毁约,“海亮”一个月的损失就将有四五个亿。业界开始盛传,“海亮”这艘巨舰要倒了。
但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最终,绝大多数客户还是选择了如期履约,整个金融危机期间,“海亮”的客户中不履约的订单数加起来不到100吨。曹建国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客户,订单量为2400吨,中间商因倒闭,已无能力履约了,但最终客户仍选择了完全履约。
为什么?曹建国的解释是,因为“海亮”在这个市场上有话语权,如果和“海亮”闹翻脸,他不可能在市场上拿到这么大的供货量,这么好的产品。
“海亮”成功地从这场令世界震荡的危机中走出,当初关于“海亮”的谣言早已不攻自破。但曹建国从这场危机中学到了更多,也想到了更远。如今,海亮股份已及时调整了其市场策略,将原占比达70%的外销调整为40%,产品更多地以内销为主。
他独创性地提出了
“净库存”危机管理
同时,海亮股份独创性地提出了“净库存”的危机应对管理系统,以有效化解存货的价格风险。曹建国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接收订单的原材料定价响应时间在3分钟以内,以降低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曹建国说,他在读MBA时做的就是这个课题,后来他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地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了企业管理的实践中。
铜同时也是一种金融衍生品,国际资本大鳄借炒铜暴富,曹建国却从不为所动,“你要经得起贪欲的诱惑。”他只巧妙地利用铜作为金融衍生品的期货保值功能,作为规避风险的补充手段。如今,海亮股份已在战略投资、净库存管理、风险控制、国际化运营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成熟的经验。
接受采访时,刚好有下属进来商讨构建人才多通道发展的机制问题,曹建国说,作为海亮股份的领头人,如何把人才用好一直是他考虑的主要问题。当“海亮”处于扩张期时,不愁人才没有发挥的地方,可当今后公司由规模扩张向内涵方向发展时,如何让各类人才都有一个发展通道,这是一个应该从现在起就要好好谋划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