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修罗》《狄仁杰》等特效大片越来越多,国内特效公司却生存困难
原标题:为什么《阿修罗》《狄仁杰》等特效大片越来越多,国内特效公司却生存困难
“光从特效来说,《阿修罗》超出我的想象,质量很高。”虽然电影之外引发了很多争议,至少在特效上投入的真金白银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
有说法称《阿修罗》仅特效成本就超两亿,再看这个暑期档的国产特效大片,《动物世界》打出“重工业大片”的噱头,请到了世界顶尖的维塔加盟,《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大轰炸》都有上千个特效镜头……
不同于以往每年只有几部国产特效大片,近年来,国产特效大片的数量明显提升,更大的变化在于网剧、网大也开始加大特效比重,据了解,《武动乾坤》需要后期处理的时长超过2000分钟,“每集过半的镜头都经过特效处理”。
几天前,有两百家会员的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发起一份倡议,简单的说就是有了甲方要付30%首付款、10%定金款,如果延期不能给到素材需要赔偿等条款。
在国内,后期时间被挤压是常事,工作排期往往也乱成一团,不少公司账期更是被严重拉长,连MORE VFX的创始人徐建都发出了“都是死不如死的舒服些”的怒吼。
另一边,跟韩国、澳大利亚等政府对特效行业的扶持比起来,国内缺乏相关贸易保护,因为更优惠的地方政策,不少项目都拿到了国外去做。
项目在走出去,竞争者却在不断走进来。
“韩国人、台湾人、英国人都在往北京涌,因为这边影视资源丰富”。随着维塔接了第一个中国项目《动物世界》,数字王国完成了首个国内电影项目《邪不压正》,越来越多的国际视效公司把眼光投向中国,这片土地上的竞争势必加剧。
一边是外界看来鲜花着锦的前景,一边是从业者深重的忧患焦虑,中国特效产业的现状到底如何?路又在何方?
今年初,国内特效公司MORE VFX的创始人徐建发了一条朋友圈,半年后娱乐资本论依然能频频听到特效人提起。
徐建表示,去年因为制片方延期,公司错过了几个大项目,造成大量人员空档、资源闲置,今年要坚决执行定金措施,他在最后写道:“望诸位大佬海涵,情谊都在,但我也不能背着破产的锅维系咱这情谊不是,反正都是死不如死的舒服些。”
7月10日,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发起了名为《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关于影视后期企业与制片公司协议签订的倡议书》,其中提出了定金作为保证金,甲方延期、提档的相关应对,确保尾款的水印措施等条款。
所谓的定金是指在片方不能按约定时间给到后期公司素材的赔偿制度,该联盟的副理事长谢宁和副秘书长张艳阁对河豚君解释,这些条款都是针对后期行业最常见的问题拟定的,其中最大的痛点就是制片方对后期公司档期的挤压。
举个例子,双方协商好3月份给到素材,9月份交货,那段时间后期公司要把几百号人空出来做这个项目,如果素材晚到两个月就会出现空窗期。期间接别的活也不现实,万一素材突然到了呢?素材晚到,但交货日期是根据影片的宣传上映节点走的,不会延后。“这样一来受挤压的只有后期公司,时间缩短,价钱一样,成本增加,很多后期公司做到后面都亏损,关门了。”
BASE就吃过好多次这样的苦头,不管是国内的项目还是国外的项目,都有可能出现档期挤压甚至项目取消的情况。2012年,BASE曾经接了某个外国大项目,招兵买马添设备,结果临到头项目取消,两百号人6个月档期都已经空出来,BASE只能临时找一个国内的项目填进来,匆忙弥补损失,但业务和团队士气都受到很大影响。制作流程成熟规范的国外项目尚且如此,国内项目的各种突然变化和无理要求就更多了。
尾款方面,同是BASE副总裁的谢宁曾经因为坚持“不给尾款就不去水印”的原则,跟某位大牌导演的制片人大吵一架。“我们虽然没有做过国内电视剧特效,但听同行说在几年前,中国电视剧特效合同的尾款就是白送给甲方的,很少能有收得回来的。”
影视行业的一些灰色收入过程,制片人、导演从预算中牟利,也有部分侵占到了特效上。“该花的、不该花的钱在杀青之前都花掉了,给后期公司原来说好2000万,可能到最后只剩1000万。素材给晚了,前期拍得很烂,我给你擦屁股,多干活没问题,但找制片方多要点钱的时候,他就说不好意思,我没有钱了,兄弟你帮我一把,下一部电影我补偿你。等真到了下一次,同样的轮回折磨又开始了。”
就这样,在国内影视行业还没有高度工业化的当下,特效公司的常态是干活时间少了,工作量大了,钱却没有多拿,难免有些“苦哈哈”。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上映在即,有人告诉河豚君,徐克所有的项目都有韩国特效公司Dexter的参与,除了徐克有该公司的股份外,还因为韩国政府对于特效行业的大力扶持。
韩国政府会出钱送中国制作团队到首尔去,帮忙联系特效公司,甚至补贴双方差价,比如片方只出价800万,韩国公司报价1000万,政府就补贴200万。韩国公司还往往抱团接项目,有肉一起吃。曾经一度,中国的特效大片大部分都拿到了韩国去做。
全世界电影特效比较发达的国家,加拿大、英国、新西兰都有政府力量主导,加拿大的返税甚至可以达到40%,是好莱坞最大的外包特效制作基地。澳大利亚公司因为强力的政府补贴,正在成为国内特效公司有力的竞争对手。
这边厢,国内项目在走出去,那边厢,国际特效公司却在逐步进入国内,进一步“分食”市场。
《邪不压正》是数字王国在国内首个主要参与的大电影项目。2016年初,这家为《泰坦尼克号》《返老还童》《头号玩家》等影片提供过视效服务的香港上市公司收购了谢霆锋的PO朝霆,同年7月,数字王国在北京发布了大中华战略。
数字王国副总裁、大中华区影视剧视效业务负责人周逸夫向小娱介绍,数字王国的视效团队分为北美、中国、印度三个大区,近2000人,其中在北京有几百人的全流程团队。
因为规模化的全球布局,在面对中国常见的档期问题时,他们往往可以通过资源间相互协调来弥补。比如《邪不压正》,数字王国主导的476个镜头需要花费一年时间完成,实际留给后期的时间只有5个月,北京团队就从印度调配人手来帮忙消化。遇到项目延档的空窗也可以从其它地区调项目。“为了中国市场,这些让步都是可以接受的。”周逸夫直言。
《邪不压正》
除了数字王国在国内开始开疆扩土,很多人注意到,《动物世界》的特效名单中出现了“维塔”的名字,这是这个曾五获奥斯卡最佳视效奖的顶尖视效公司首次加盟国内电影项目。
维塔的介入来自于棒棒影业的牵线搭桥,不同于业内常见的分包形式(一家特效公司将活发给其他的特效公司),棒棒的定位是视效管理公司,本身不输出特效技术,而是在制片方和特效公司间起到监理作用。
棒棒影业CEO John Dietz在好莱坞有多年特效制作经验,他向我们介绍,在跟导演和制片人沟通过效果和预算后,棒棒会根据特效镜头的类型和难易程度寻找不同的特效公司参与项目。
棒棒邀请维塔了前后花了近6个月,沟通方面事无巨细,力求为他们创造的视效制作环境和条件能基本达到维塔之前参与影片的条件。John Dietz强调,维塔参与国内项目不会是一轮游,双方今后会有更多的合作,让维塔参与更多的中国电影。
跟数字王国选择进入中国市场就要接受国内常见的档期挤压一样,维塔参与《动物世界》在价格方面做了让步,已经有多个从业者向小娱表示,中国市场现在是外国公司宁愿压价也要杀入的沃土。
国内公司的担心在于,像棒棒这样有外国人脉的视效管理公司的出现,会帮助国内片方接触到更多的外国资源,“他们原来不知道还有那几家外国公司可以做,这下都知道了。”
很多国内从业者的无奈是,无论是项目外流,还是更多的外部竞争者进来,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
事实上,在参与《动物世界》的14家视效公司中,三成是外国公司,七成是中国公司,棒棒影业也向我们表示,项目更多参与的都会是国内公司,同时也希望跟顶尖视效公司的合作能在国内起到带动作用。
“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几乎全都不能直接上岗,”联盟副秘书长同时也是影视工业网产教融合总经理的张艳阁说,“很多从业人员的起点都是商业培训机构,出来也不能直接上岗,且数量很少。”谢宁说,他早几年曾找到国内数一数二的培训机构想合作人才实训,发现特效行业因为起薪低,相关课程对培训机构来说利润少,已经被放弃了。
甚至,不少影视特效行业的人才还会转行进入游戏CG领域,某特效人告诉小娱:“可能薪水就多几千,他们就都走了。”这种情况随着近几年大量热钱进入影视和后期行业,行业起薪从两三千涨到五六千,才开始扭转。
《动物世界》
但培训机构大多追求短期商业利益,给学员打下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人出来后渐渐跟不上行业发展,有艺术修养、外语能力的综合人才供给成了难题。同时,不说韩国、澳大利亚,单说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因为从业者工资水平低、平均英文水平好,不少国内的项目也更喜欢找他们制作。
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票仓,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产业会不断往这里聚集,逐步成为市场中心,这里同时又是成本洼地,谢宁告诉河豚君:“我认为中国真的具备成为全球电影特效中心的条件。但是如果我们不抓住机会,不把人才培养起来,我们就会失去这一次的机会。 ”
中国影视的特效风已经刮起来了,产业联盟的各项服务以及产业培训体系也正在变好,现在,就看谁能跑得更快一些了。
延伸讨论
你看好国产特效的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