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银行董建岳去向 广发银行董事长董建岳: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股份制银行转型升级之路
11日,广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董建岳通过新华网发布了独家署名文章《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积极探索股份制银行的转型升级之路》,介绍广发银行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银行战略制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维度改革实践的思考与探索,为新时期股份制银行转型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出现新特点,在这个爬坡迈坎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近年来,面对实体经济的新需求、新特点,中国银行业顺势而为启动转型,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遇到一些瓶颈。
董建岳表示,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帮助银行业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为转型探索中的银行业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全文如下: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积极探索股份制银行的转型升级之路
广发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董建岳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运行出现新特点,在这个爬坡迈坎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顺应客观规律、实现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引,也是各行各业突破发展瓶颈、厚植发展优势的实践指南。
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面对实体经济的新需求、新特点,中国银行业顺势而为启动转型,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遇到一些瓶颈。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帮助银行业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更为转型探索中的银行业明确了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
广发银行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银行战略制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维度的改革实践,为新时期股份制银行转型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样本。
一、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银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将创新发展理念贯穿全程,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带动实体经济乃至全社会的创新驱动式发展。广发银行从顶层的战略创新做起,不追求“一窝蜂”同质竞争拼蛮力,而是坚持特色定位和差异化发展,深耕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形成了广发信用卡、“24小时智能银行”等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特色产品。
在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导向、谋划广发银行2016-2020年五年规划方向时,我行结合市场趋势和自身特色,打破银行传统的业务条线壁垒,积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提出打造“三个银行”的转型路径。
一是“交易银行”。
从以信贷业务为主向以客户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综合化服务转型,建设覆盖企业各个交易环节、交易对手的服务体系,并通过信息中介、现金管理、管理咨询等服务,为客户全方位创造价值。二是“财富管理银行”。迎接“全民理财”时代的到来,既为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中高端贵宾客户提供专属服务,更成为普罗大众进入多层次金融市场获得财富增值的桥梁,通过专业摆布资产配置,提高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三是“网络银行”。加快“互联网 银行”实践探索,努力打破传统业务边界,推动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深度融合,广泛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场景,为客户提供场景化、智能化的泛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创新战略的框架下,我们还将积极开展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维度创新,将创新成果惠及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二、坚持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稳健经营水平
协调是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发展要“做到蹄急而步稳”,这与银行秉承的“稳健经营”在内涵上高度一致。银行作为社会资金枢纽,承担着服务国民经济、高效配置资源、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社会责任,必须协调好多方面关系,确保稳健发展。
广发银行围绕协调发展理念,将着力协调好“三大关系”。一是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相协调。未来一段时期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依然严峻,要把风险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来真实评价业务效益,坚持在风险可管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推动业务,同时积极配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步伐。
二是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相协调。适应利率市场化、存贷比政策调整等新变化,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方式。
对负债业务以成本控制和流动性管理为核心,强调“量价平衡”;对资产业务以优化结构为主线,继续发挥我行在小微金融和消费金融等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坚持“好钢用在刀刃上”,通过信贷资源配置撬动实体经济新动能。
三是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协调发展。对金融资源做到“表内表外一盘棋”,灵活运用银行贷款、直接投资、同业业务、表外融资、债务承销、资产管理等各种融资工具,满足客户的“全融资”需求,在为实体经济“输血”的同时,拓宽银行收入来源。
三、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绿色发展理念旨在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银行来说。绿色发展包括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在信贷策略上,支持绿色金融。按照“做优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十三五规划”产业升级方向,加大对代表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信贷支持;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工作要求,对产能过剩、低端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授信逐步压缩退出。
另一方面是在自身管理上,实现集约经营。充分认识到各类资源的稀缺性,摒弃传统粗放式增长方式,积极探索内涵型发展道路,提升资源的单位产出效率。如,广发银行2015年已全面投入使用广发南海金融中心,这是国内领先的银行后台综合化服务中心,通过高效率、高质量、低风险、低成本的管理体系,提升中后台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节约了前台人力,降低了操作风险,并大大地节约了社会资源。
四、坚持开放发展,着力构建市场共赢格局
全方位的金融开放格局让银行面临更多的竞争主体,同时也促进了金融要素有序流动、金融资源高效配置、金融市场深度融合。银行业树立“开放思维”,加强对外合作,发挥金融协同效应,将向更高的发展层次迈进。一是探索跨业综合经营。
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银行可加强与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其他金融子业的合作,打造全产品的“金融超市”,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的“再触媒”。二是大力推动异业合作。顺应金融业与多业态的融合趋势,银行可与物流、运营商、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联手搭建跨界合作平台,将银行在风险管理、线下网点、品牌声誉等方面的优势与异业机构在客户、产品、创新等方面的资源有机整合,形成泛金融服务平台。
三是大力推动跨境金融服务。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加速自身在境内“一带一路”沿线及海外布局,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融资、结算、风险参与等全方位支持。
五、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转型升级普惠面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银行作为链接千企万家的重要行业,应该扩大自身转型升级成果的惠及面,为实现共同富裕做出应有的贡献。对外,要增强社会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具有受众客户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若发展得好,能摆脱传统“二八法则”的“垒大户”惯性做法,通过“薄利多销”实现“长尾效应”,开辟新的业务蓝海,实现银行与社会的共赢。
银行业可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渠道网络,以小微金融、涉农金融、消费金融、网络金融为重点,为广大基础客户提供低门槛、低收费、低成本、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对内,要增强员工对发展成果的获得感。人才是银行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广发银行近年来屡次被权威机构授予“最佳雇主”称号,正是由于坚持发展为了员工、发展依靠员工、发展惠及员工的原则,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穿透式的员工培训体系,完善公平透明的人才职业生涯发展方式,为员工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平台,由此激发银行转型升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