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穴位图展现 盘点关于著名学者对经络的观点

2019-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络学说是古老中国医学的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该学说认为人体经络分为经脉.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脉又分为正经(十二条,称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条,称为'奇经八脉').络脉又分为浮络(体表部位的脉络):别络(较大,共十五条,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支,合称'十五别络'):孙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其中尤以<内经>为最.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作运行血气通道,维系体

经络学说是古老中国医学的一部分,在中医理论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该学说认为人体经络分为经脉、络脉,以及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脉又分为正经(十二条,称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条,称为‘奇经八脉’)。络脉又分为浮络(体表部位的脉络);别络(较大,共十五条,其中‘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各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共十五支,合称‘十五别络’);孙络(络脉最细小的分支)。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医书中就有关于经络系统的详细记载,其中尤以《内经》为最。古代医学一般把经络看作运行血气通道,维系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枢纽,人体内外沟通的渠道。但至于经络究竟是人体的什么结构,它的本质又是什么等问题,千百年来,尽管历代无数医家对此穷究细考,却始终没有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

到了本世纪50年代由于经络传感现象被重新发现,尤其是中国医务工作者根据经络学说首创针刺麻醉术,从而震惊世界医坛后,有关的经络研究便日益活跃了起来,新学说、新观点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观点一

首先是日本学者大久保适斋在100多年前提出的经络活动是植物神经活动、尤其是交感神经活动的观点得到了复活。它被不少现代西方学者所承认。如美国生物学家史密斯和加拿大分子生物学家亨根。并且他们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经络的实际行径与人体解剖学中的植物神经系统十分近似。所谓经络传感现象就是植物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传导,而传导所需的能量,是由生物能源-三磷酸腺苷释放出来的。但遗憾的是,以上观点还缺乏应有的实践基础。

观点二

其次是新西兰大学学者托马斯提出了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新的网状管道结构的学说。他把这种结构称做“自身原位丛”。他认为‘自身原位丛’是人体进化过程中留下的残迹。”这当然也还只是一种假说。因为人体内是否真的存在“自身原位丛”,还有待考证。

观点三

其三是我国学者孟昭威提出了第三平衡说。他认为经络传感速度介于神经和内分泌调节速度之间,是协调体表与内脏之间的未知系统,它与现代生理学中已知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协作,共同完成全身平衡调节的功能。此说角度新颖,也有一定的生理根据,但缺乏形态研究的支持,因而很难得到公认。

观点四

其四是我国的薛崇成和美国李宋宁等一些学者主张经络系统并不是人体的特殊结构或系统,只不过是大脑皮层中的循行性立体反射系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