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友徐州 前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的回忆:苏州工业园区创建的前前后后

2017-07-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四.赴新谈判 忽生意外 1993年10月18日,我受GWY的委托,率领中方代表团前往新加坡商谈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代表团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江苏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部分是GWY特区办副主任赵云栋同志牵头的由国家有关部委副部长或司局长组成的GWY专家组,还有一部分是苏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等组成的工作小组.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在李光耀资政向我国政府提出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意向.我们与新方多次商谈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就借鉴新加坡经验和商务等方面的原则问题进行谈判,为不久两国zhongyan

四、赴新谈判 忽生意外 1993年10月18日,我受GWY的委托,率领中方代表团前往新加坡商谈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代表团由三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江苏省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一部分是GWY特区办副主任赵云栋同志牵头的由国家有关部委副部长或司局长组成的GWY专家组,还有一部分是苏州市委书记和市长等组成的工作小组。

我们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在李光耀资政向我国政府提出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意向、我们与新方多次商谈交换意见的基础上,就借鉴新加坡经验和商务等方面的原则问题进行谈判,为不久两国zhongyang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约做好前期准备。

谈判是草签协议的第一个程序,也是最艰难的前期工作。几天后,正当谈判进入关键时刻,在省里主持工作的省委副书记孙家正同志给我打来紧急电话: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储油罐发生特大火灾,炼油厂附近还有化肥厂、烷基苯厂和其它化工企业,扑灭大火万分紧急。

我接到这个电话,一下子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我当时身为swsj兼shengzhang,省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不回去怎么行呢?可谈判正处于紧张阶段,团长一走,谈判如何继续?特别是由GWY有关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是好不容易才请到一起来的,要是再次把他们请回来可是难上加难了。

两件大事胶着在一起,我心急如焚。考虑再三,我坦诚地跟李光耀资政商量:我暂时回国几天,大火一灭立即赶回来。李光耀资政对此表示理解。我又跟北京来的同志们讲明情况,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于是我带了秘书刘方同志匆匆赶到新加坡樟宜机场,准备回国。 那天真不凑巧,从新加坡飞往香港的航班没有机票,我们购买了到广州的机票,可飞机临时发生故障,不能按时起飞。我在候机厅等了五六个小时,踱步沉思,焦急万分,最后决定直接给李Xzl打电话,把中方与新加坡方面谈判的工作进展和南京炼油厂突然发生大火的情况向李Xzl作了汇报,请示他如何处置。

李X同志略加思考后说:“这样吧,你暂时不要回来,既然谈了这么长时间,而且经过多方努力又有了很大进展,你作为团长,突然走了,也不好办。

我马上了解一下火灾情况,并立即派GWY秘书长罗gan同志赶到南京去。” 听了李Xzl的指示,我虽然人暂时留下了,但心一直牵挂着南京。

罗gan同志到南京亲临现场指挥,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许多领导同志日夜操劳,广大消防官兵、解放军和武警指战员、公安干警以及金陵石化公司与炼油厂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大火很快就扑灭了。

罗gan同志立即给我打电话说:“焕友同志,南京炼油厂的大火扑灭了,你安心在新加坡谈判,签了字再回来吧!”我在电话中一再向他表示感谢,继续率领代表团与新加坡方面进行谈判。 五、注重“软件” 创新模式 实地考察新加坡的经济和公共管理,为未来苏州工业园区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作出可行性分析与结论,是我受GWY委托率团访新的主要工作之一。

为此,GWY派出了专家组,成员分别来自特区办和国家计委、外经贸部、财政部、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税务总局、土管局、法制局等九个主管部门,省、市代表团成员也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代表团在访新期间,分头考察新加坡的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新加坡方面也在李光耀资政的亲自安排下,做了精心的准备。

李光耀资政专门指示:采用开放的办法,积极配合考察,中国代表团要看什么就让客人看什么,每到一处都由主要官员介绍情况。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是党的十四大的重要精神。

借鉴新加坡经验,是邓 xp 同志亲自倡导的。在中新双方为合作开发工业园区的接触和酝酿中,如何通过工业园区的开发,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始终是我们洽谈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为对邓 xp 同志倡导借鉴新加坡经验的积极回应,新加坡方面也通过外交信函,以李光耀资政的名义,向我国GWY提出了《关于与中国分享管理软件的建议》。

我率团对新加坡“软件”进行了多日考察,分别走访了新加坡的35个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新加坡软件”和邓 xp 同志指示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代表团一致对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的可行性得出了肯定的结论。

几个月以后,江苏省政府根据这次考察的成果,对新加坡“软件”进行了分析归纳,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土地的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应用、投资的宣传、网络组织、营销方式、鼓励措施等,属于一般经济管理的范畴,是建设一个国际化现代化的苏州工业园区所必需的,是完全可以引进的。

第二个层次,主要是新加坡裕廊工业镇调控市场的经验,以及促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有序竞争、相互合作、和谐统一的做法,属于经济体制改革范畴,引进也是可行的。第三个层次,主要指立法、司法、执法和廉政肃贪,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可以部分吸收其符合中国国情的成分。

10月26日,我和新加坡贸工部长丹纳巴南,签署了新加坡政府机构向江苏省苏州市提供经济和公共管理“软件”的备忘录。

苏州市长章新胜同志与新方吉宝财团主席沈基文先生,签署了苏州工业园区商务协议书。 六、调整区划 着眼长远 中新双方合作都有诚意,同时因涉及到各自的利益,加上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谈判桌上的争论不可避免。

谈判中首先遇到合作项目的名称问题。新加坡有一个开发区叫“裕廊工业镇”,办得很成功,新方想和我们合作的就是裕廊工业镇的模式,因此他们开始也想叫“苏州工业镇”。我们中方认为,“镇”在中国是行政单位,中外合作建设一个行政单位不妥,容易造成误解。

当时确有一些流言蜚语在极少数群众中传播,说苏州要成为新加坡的殖民地了。这个话后来传到李光耀资政那里,他说:“我一个小国,哪有资格在你们中国建殖民地呢?”于是我们双方协商,不叫“镇”,叫“园区”,这样就是一个经济地域的概念了,双方一致同意该项目定名为“苏州工业园区”(英文名为Suzhou Industry Park,简称SIP)。

谈判中对工业园区的具体位置很快形成了共识,因为双方专家事先作了反复调研论证。我和李光耀资政分别听取了各自专家们的意见,并分别进行过实地察看,一致同意按GWY批准的苏州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把工业园区放在苏州城东金鸡湖周边地区。

后来,我们省、市领导同志将苏州城市总体规划概括为“东园(工业园)西区(新区)、古城居中”,就是这么来的。 谈判中还遇到工业园区的开发范围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新方的投资信心和园区的长远发展。

一开始,我们和新方商量,将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定为70平方公里。但有关方面只同意8平方公里。我们怕影响新方的投资信心,经商定并明确:按70平方公里做规划布局,前期先搞8平方公里,中新两国正式签订的合作协议里称之为“首期开发8平方公里”。

协议中的“70平方公里”,牵涉到苏州郊区和吴县的5个乡镇,沟沟坎坎,边边角角,很不好规划。如果控制不好,县(区)乡(镇)在苏州工业园区70平方公里周围各自搞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群,不利于长远发展。

我从新加坡回国后反复考虑,经省委集体研究决定,把这5个乡镇的200多平方公里一次性划归工业园区,统一规划管理。这并不意味着工业园区马上要动用这么多的土地,而是归工业园区集中管理、统一规划、滚动开发。

这个决策在今天看来比较合理,但在当时从决策到实施都费了很多的心血,主要是大家要统一思想,服从工业园区长远规划的大局。1993年11月,经过shengzhang办公会议研究,省委几位副书记也一致同意,将苏州郊区和吴县的5个乡镇划归苏州工业园区统一管理,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一个电报给苏州市政府,先把原则定下来,再逐级做工作。

1994年春,我带领省里20多位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去苏州现场办公。

其中有省级领导许仲林、俞兴德和梁保华同志。我在苏州召开的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作出这个决定,是从省、市、县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的。

”苏州市的领导同志顾全大局,表示服从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我们终于把园区开发范围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了。现在看来,那时候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稍有含糊,对以后工业园区的长远发展将是十分不利的。 市里认识统一了,那吴县(当时已改名为吴县市)领导班子会不会有不同意见呢?于是会议一结束,我就和几位省级负责同志一起赶到吴县。

由于时间紧张,我们来不及到吴县东山宾馆去,就约吴县市委书记和市长在太湖旅游度假区会面。一见面,我就开门见山地说:“为了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长远需要,省委、省政府决定,把苏州郊区的娄葑乡(镇)和吴县市的斜塘镇、跨塘镇、唯亭镇、胜浦镇共5个乡镇成建制划归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和管理,你们有什么意见?”他们两位态度非常好,一致表示:“坚决服从省委、省政府的决定。

”回到南京,我们就用省政府文件把区划调整的决定正式印发下去。 实践证明,行政区划的及时调整,有效地避免了园区发展过程中分散、重复、低水平开发的现象,为苏州工业园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确保工业园区持续、健康、高速度、高水平地发展,最终成为苏州的现代化新城区。

七、领导拍板 园区启动 对苏州工业园区实行什么样的优惠政策,是中新双方谈判的一个大问题。

新方开始希望苏州工业园区能享受深圳、珠海等特区的优惠政策,可是zhongyang领导同志已经宣布,中国的特区不再扩大了。这又成了谈判中的一个焦点。考虑到这个问题的特殊重要性,我抓住一切机会做工作,请求D中Y、GWY领导同志给予支持。

在我受GWY委托率团去新加坡谈判出发前几天,GWY常务副zl朱rj同志来到南京,和我们研究江苏省的财政体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方案。朱rj同志和我在南京金陵饭店只谈了45分钟就取得了一致意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shengzhang俞兴德同志和财政部常务副部长项怀诚同志也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省财政厅厅长施学道同志和财政部地方预算司司长对具体测算方案也很快达成协议。

这样,江苏省的财税体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方案经过一天多时间就谈成了(我省和zhongyang财政分成比例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基本原则没有改变),进展十分顺利,朱rj同志非常高兴。我抓住这个机会向他汇报,我过几天就要率团去新加坡,商谈中新两国合作共建苏州工业园区项目并草签合作协议,有关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肯定是谈判中不可回避的难题,请D中Y、GWY给予支持。

朱rj同志听后明确表态:你可以跟李光耀先生讲,苏州工业园区虽然不能完全享受深圳、珠海等特区的优惠政策,但可以参照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政策,这叫做“不特有特、特中有特”。

在D中Y、GWY的关心支持下,苏州工业园区优惠政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我率团赴新加坡谈判期间,还遇到一些与一般经济合作项目不同的问题。比如,园区内的治安、司法行政管理等涉及维护中方主权的问题,规划中的公共用地、绿化用地与地价分摊问题,供气、供电、供水规划建设的双方承担及供应价格问题,借鉴新方管理经验的软件转移方式问题等等,经过双方友好协商都得到妥善解决。

会谈中,李光耀资政主动提出,新方将向苏州工业园区输出规划、建设和管理软件,免费为中方培训各类专业人员,得到了我们的完全赞同和衷心感谢。

代表团在新加坡访问近10天时间,新方以高规格接待了我们。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总统府会见并宴请了我和胡平主任。新加坡总统王鼎昌、zl吴作栋分别会见了我。李显龙副zl会见了我和代表团主要成员,并出席了签字仪式,当晚还设宴招待了我们代表团全体成员。

经过10天的正式访问和紧张工作,10月27日我率领代表团带着丰硕的成果回国。不久,我向GWY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和请示。1994年1月21日,朱rj同志主持召开GWY常务会议,听取苏州工业园区项目情况汇报,GWY副zl邹家华、李岚清和国务委员宋健同志以及国家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我以江苏swsj兼shengzhang、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身份,汇报了中新双方谈判结果、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情况和请示,副shengzhang、苏州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王荣炳同志列席了会议。

朱rj同志代表GWY作总结讲话。会议决定原则批准中新双方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并同意随后不久举行中新两国zl会谈和正式签定合作协议。

1994年2月11日,GWY给江苏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同意在苏州工业园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赋予园区较大的审批权限,同意园区在坚持和维护我国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对我适用的经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批复明确“不要求园区内设机构同上级机构对口设置”。

2月26日,李Xzl和吴作栋zl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正式会谈,李岚清副zl和李光耀资政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借鉴新加坡经验,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苏州市人民政府和新加坡有关方面签订了《关于借鉴运用新加坡经济和公共管理经验的协议书》和《商务总协议》。

我自始至终参加了会谈和签字仪式。 3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省级机关领导干部大会,在职和离退休的副厅(局)级以上干部3000多人参加大会。

我在会上强调: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是我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的战略性举措,是我省当前改革开放的头等大事,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全省动员,统一认识,齐心协力,争取成功。

江苏与会同志群情振奋,一片掌声。 为了保证合作建设的顺利推进,双方协商成立了中新两国政府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主席由GWY副zl李岚清同志担任,新方主席由新加坡副zl李显龙先生担任,在更高层面上协调解决园区开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D中Y、GWY的关怀下,经过江苏省、苏州市和新加坡方面的紧张准备,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5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我和GWY特区办主任胡平同志,副shengzhang王荣炳、省有关方面负责人和苏州市领导梁保华、王敏生、章新胜、陈德铭、叶坚、王宏民、颜伟同志等,新加坡裕廊镇管理局、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开发财团负责人王康钦、林子安、林得恩、郑维强、曾士生先生等出席了开工典礼。

八、抚今追昔 满怀喜悦 中新合作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是在D中Y、GWY正确领导下,在李光耀资政等新方领导人的真诚合作下,依靠国家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经过江苏省暨苏州市几任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的坚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几任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勤奋努力、奋力拼搏,大家怀着一心一意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做成事、不出事的执着追求取得成功的。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新方和中方历任负责人在园区的开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1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30%以上,累计上交zhongyang和省市各类税收70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50万个。

2003年,园区经济总量达到了开发之初苏州全市的水平,等于10年再造一个新苏州。2007年,园区GDP达到83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进出口总额569亿美元;万元GDP能耗0.

36吨标准煤。目前,苏州工业园区人均GDP接近德国,单位COD、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1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3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2亿美元,注册内资1250亿元;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约3%的IT产值和17%的IC产值,初步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引擎”的发展格局;最近三年连续保持每年约40亿美元注册和20亿美元到账的引进外资规模,连续三年新增创新创业项目和服务业项目“双超”生产型外资项目,连续三年科技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翻番增长。

1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和“适度超前、滚动开发”的原则,先后编制实施了300多项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规划,投入400多亿元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基础设施开发。

苏州金鸡湖地区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和园林化的新城区。 14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坚持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成功经验。累计派出20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先后编制实施了80余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初步建立了“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规范的管理体制,构建起了“精简、统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机构。

园区牢固树立“亲商、亲民”的理念,率先在全国开展多项“先行先试”改革探索,实现了“管理主体和开发主体政企分离”、“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本级财政零费率”、“SZV空陆、陆空双向联运”、“预筹积累式公积金”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多项新突破。

苏州工业园区的中新友好互利合作全方位推进,为我们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供了有益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建,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仅是短暂的一瞬,但园区在结合国情系统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引进外资进行成片开发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对全省乃至全国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国际合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综观今日之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机勃勃,其发展大大超过创建时的预期。

展望明日之苏州工业园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将更加光彩夺目。 作为先后担任省政府、省委主要领导岗位的负责人,我为苏州工业园区的创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2000年1月上旬,我离开swsj岗位以后,省、市和工业园区几任领导在原来的工作基础上又大踏步前进,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当我现在来到苏州金鸡湖畔,漫步在高楼如林、绿树成荫,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又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城区,抚今追昔,不胜感慨,内心感到无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