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观 | 林妙可已长大,但供消费的萌娃还很多
腾讯娱乐专稿
谢娜最近主持了一档节目,主打各种萌娃秀,叫做《神奇的孩子》,节目刚播出一期,效果似乎不错,实际上这些让小朋友上台去表现表现的节目,通常效果都不错。无论是小大人一样的5岁小孩煞有介事地说着女神和女汉子的段子,还是略显紧张的功夫小子们拿着话筒不合时宜地抢话,都会令屏幕前的成年人哄堂大笑。
在此之前,一些节目让小朋友当评委去品评成年人的行为,个头还没有嘉宾台高的小女孩化着职业妆盘着细毛头发,连珠炮一样地向大人发问,口吐“自由”、“平等”之类的词,令人啧啧称奇。当然,以小朋友唱歌跳舞表演才艺特长的节目最为层出不穷,九百六十五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有才艺的小朋友数不胜数,这类节目也好像长盛不衰。
最近几年,从《爸爸去哪儿》火了以后,对萌娃又有了一种新玩法,那就是玩大人跟小孩子的CP梗、养成系,当然,最后总要洗到接近亲情和友情,以及博爱的大情怀里去。据说在《爸爸4》里被组队的萌娃阿拉蕾跟星爸董力,如今一同框就会引发CP粉的脑溢血事故。这在之前王诗龄和张亮身上已经露出不小的端倪;《神奇的孩子》里,谢娜故意特别靠近小男孩,节目则特地给小男孩打上脸红的效果。
这些事情,往小了说,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但往大了说,也很可以讨论。且不论其中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像这样千方百计激发出小孩子们的各种姿态来供人“观赏”,最重要的是,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算不算消费孩子?消费孩子,或者说,消费任何一个群体,在如今这个时代,该如何评价对错?
小朋友的节目好看,在于它跟成年人世界的一些不同。哪怕她字正腔圆地说着自由平等,但没有一个成年人观众、编导,会真的把它当成小孩子的心声,这也很简单,这台词大抵一定是后台教给让背诵的。目的不过是精心加工出一个朴质模样的小石子,往已经被五色目迷的成年人世界里一扔,泛起一点点小涟漪。其余,那些表演才艺的孩子,无论他们是紧张或者发挥自如,呆萌或是有备而来,无非是由着已经手握“大权”的成年人们评头品足,这个不错,留下,这个不行哦,离开。
不论消费与否,起码一点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在津津有味地观赏儿童表演时,统统获得了作为一个“大人”的优越感。简直想泡一壶浓茶,摊开一份报纸,佐着节目一起看。
当然,很少的人也从中找回一点童真童趣,顺便感悟一下人之初性本如何。但其实,这些节目急于组CP,并急于最后把CP煲成鸡汤,留给人们真正去感悟的空间实在不太多。
这几天,关于一个曾经的童星林妙可的消息又一次上了热门。本来早已经不知道关于林妙可还能说点什么,但她去参加艺考以后接受记者采访的这段视频,还是震悚到了不少人。采访过程中,林妙可始终心不在焉,眼神乱飘、摇头晃脑的,记者问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她不是要想半天,就是答非所问,语气语调一如既往地刻意卖萌。
我们说了这么久的林妙可“还是个孩子”,时间倏忽而过,她也已经考大学了,而这段视频里她的扭捏,除了发嗲卖萌以外,似乎很是多了几分警惕和戒备。记者问的问题其实挺白痴的,你昨天晚上几点睡的啊,莫名其妙,但受到过四面八方各种冷嘲热讽的林妙可,大概已经分不清是非好歹,旁边没个“经纪人”准备稿子,她连这样的问题也不知道以什么姿态去应答。
不能否认的是,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无论谁主动谁被动,这么多年来,这个世界结结实实地消费了她一把,如今,她开始对这个世界充满戒心。
陈小艺从前在谈到跟林妙可合拍《北方有佳人》的时候说,每次骂完林妙可在剧中的角色,后者都是嗲嗲的一句“婶婶”,她说:“开始我老说她,你说话不能那么嗲,那是个生活在艰苦年代的流浪女孩,很苦,不应该那么说话。可没办法,林妙可在家里是独女,怎么也改不了,后来就这么拍下来了。”
说实在的,现在的很多上节目的孩子们,大多数都处于林妙可“刚出道”的那个年龄段上,基本上在家也都是宝贝,即使是素人家庭的孩子,疼爱程度也绝不可小觑。林志颖之前说,因为要保护Kimi,所以不会让他看节目回放,不能让他在全情投入以后突然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无论他是否做到,这个说法有道理,如今,对动物界尚且研究一种“介入式伤害”,小孩子不同于真正的专业演员,他们没有受过“开放自我”的训练,如果过早地、甚至用之即弃地将他们拿来,嵌入娱乐产业当中,作为零件而使用,我们的娱乐业真的如此贫瘠了吗?
于是又想起林妙可。还是希望她能考个不错的专业院校,接受一点真正靠谱的艺术表演教育,起码要懂得什么才是“开放自我”。其他的,不管是消费谁,小孩也好,弱势群体也好,不管是谁来消费,权力也好,资本也好,或者人民群众也好,——人们好像也总得消费点什么。
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其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