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民晓庄 中、日、韩和新加坡甲骨文书法之比较 (南京晓庄学院 陈爱民)
中、日、韩和新加坡甲骨文书法之比较 南京晓庄学院 陈爱民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中,中、日、韩和新加坡四国甲骨文书法之间"同源异流"的现象尤为引人关注。
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四国甲骨文书法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又有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以甲骨文书法展览作品集为切入口,从创作主体、作品内容、形式技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四国甲骨文书法的共性与差异进行比较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四国甲骨文书法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中、日、韩和新加坡;甲骨文书法;艺术创作;同源异流;书法史;比较 中图分类号:J292.
1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诸领域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和深入,甲骨文书法专题展览交流逐渐国际化。以1984年中国安阳举行殷墟笔会为先声,1994年甲骨文书法摹刻艺术作品国际大展、1996年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书法展、1997年首届中日甲骨文书法展、1998年首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1999年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大展、2000年祝贺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海内外甲骨文书法大展、2001年新世纪国际甲骨文书艺大展、2002-2004年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2006年第一届华夏情甲骨文书法篆刻大展等各类甲骨文书法国内国际交流展相继推出,在海内外兴起了学习和研究甲骨文书法的热潮,甲骨文书法呈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
①在国际化发展进程中,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以下简称中、日、韩和新加坡)四国的甲骨文书法之间"同源异流"的现象尤为引人关注。
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四国甲骨文书法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又有各自的特色。但我们还一直缺少一个从国际文化艺术的范围内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的视角。这种状况既增加了四国甲骨文书法文化、艺术等层面交流的难度,也不利于甲骨文书法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试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骨文书法作品集为切入口,对四国甲骨文书法的共性与差异进行比较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四国甲骨文书法的文化底蕴。 一、中、日、韩和新加坡甲骨文书法之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骨文书法作品集中的篆刻(包括刻字)以及先贤作品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之内。
这种选择主要基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由于甲骨文篆刻的特殊性,其在作品集中所占份量相对较少。
二是由于韩国、新加坡的甲骨文书法的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前四国甲骨文书法缺少可比性。 (一)创作主体之比较 这里主要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国的甲骨文书法作者之信息具体列举如下: 《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近代作者除外)中,中国285人、日本4人、新加坡2人。
②《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书法展作品集》中,中国69人、韩国4人。③《中日首届甲骨文书法展览选集》中,中国有76人、日本24人。
④2《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大辞典》中,中国200人、日本9人、韩国10人、新加坡3人。⑤《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作品集》中,中国200人、新加坡15人。⑥《第一届华夏情甲骨文书法篆刻大展作品集》中,中国250人、日本1人、新加坡10人。
⑦ 根据上列数据,大致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至今,四国甲骨文书法创作主体的基本情况:1、作者数量。依次为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2、作者层次。四国作者既有书法名家,也有普通书法爱好者。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普通书法爱好者激增,反映出当代甲骨文书法已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