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长什么样 3大生理特性辨别它
山慈菇,中药名。为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别名还有金灯、朱姑、鹿蹄草、无义草等。夏、秋二季采挖。山慈菇味甘、微辛,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常用于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入药部位
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
性味
甘、微辛,凉。
归经
归肝、脾经。
功效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
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瘸瘕痞块。
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正虚体弱者慎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水浸约1小时,润透,切薄片,干燥或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功效及作用
凡热毒瘀互结而致痈肿疔毒、瘰疬结核者,既可内服,亦可外用,且有脓能溃,无脓可消,可与雄黄、麝香、大戟、文蛤等配伍;
凡肝郁气滞,痰热内比结所致瘰疬结核者,可与昆布、贝母等相伍,以行气化痰散结;凡热毒辣上攻所致喉痹咽痛者,可与山豆根、蚤休、射干等合用,以清热解毒利咽。
光慈菇、丽江山慈菇所含秋水仙碱及其加入稀氨溶液后的合成物秋水仙碱,均有与长春碱相似的抗肿瘤作用。秋水仙碱还有镇静催眠协同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止咳、平喘及止痛作用。
治痈疽恶疮,汤、火、蛇、虫、犬、兽所伤,时行瘟疫,山岚瘴气,喉闭喉风,久病劳瘵;解菌蕈菰子、砒石毒药,死牛、马、河豚鱼毒:文蛤(捶破,洗,焙,末)三两,山慈姑(去皮净,末)二两,麝香(另研)三分,千金子(去壳,研,去油取霜)一两,红牙大戟(去芦,焙干,末)一两半。用糯米煮浓次为丸,分为四十粒。每服一粒,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外科精要》玉枢丹,即《百一选方》解毒万病丸)
生理特性
1.杜鹃兰,陆生植物。假鳞茎聚生,近球形,粗1-75px。顶生1叶,很少具2叶;叶片椭圆形,长达1125px,宽4-200px,先端急尖,基部收窄为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直立,粗壮,通常高出叶外,疏生2枚筒状鞘;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偏向一侧,紫红色;花苞片狭披针形,等长于或短于花梗(连子房);花被片呈筒状,先端略开展;萼片和花瓣近相等,倒披针形,长87.5px左右,中上部宽约4mm,先端急尖;唇瓣近匙形,与萼片近等长,基部浅囊状,两侧边缘略向上反折,前端扩大并为3裂,侧裂片狭小,中裂片长圆形,基部具1个紧贴或多少分离的附属物;合蕊柱纤细,略短于萼片。花期6-8月。生于山坡及林下阴湿处。
2.独蒜蒜兰,陆生植物,高15-625px。假鳞茎狭卵形或长颈瓶状,长1-50px,顶生1枚叶,叶落后1杯状齿环。叶和花同时出现,椭圆状披针形,长10-625px,芝2-125px,先端稍钝或渐尖,基部收狭成柄抱花葶。花葶顶生1朵花。花苞片长圆形,近急尖,等于或长于子房;花淡紫色或粉红色;萼片直立,狭披针形,长达100px,宽5-7mm,先端急尖;唇瓣基部楔形,先端凹缺或几乎不凹缺,边缘具不整齐的锯齿,内面有3-5条波状或近直立的褶片。花期4-5月,果期7月。生于海m的林下或沟谷旁有泥土的石壁上。
3.云南独蒜兰,地生或附生草本,假鳞茎卵形、狭卵形或圆锥形,叶在花期极幼嫩或未长出,长成后披针 形至狭椭圆形,纸质,花葶从无叶的老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10-20厘米,基 部有数枚膜质筒状鞘,顶端具1花,罕为2花,蒴果纺锤状圆柱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生于林下和林缘多 石地上或苔藓覆盖的岩石上,也见于草坡稍荫蔽的砾石地上,海拔1100-3500米,缅甸北部也有分布。
产地
1.杜鹃兰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及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独蒜兰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3.云南独蒜兰分布于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至北部、云南西北部至东南部、和西藏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