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与科学李工真演讲稿
关于[中德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比较(一)]的字幕:
段落(1):下面我们要谈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前面谈到了现代化大学的起源,又谈到了现代化大学的基本特点。下面我们就要谈一个问题,就是中德大学生的学习的比较,也可以说中德大学生的比较。我们之所以要谈这个问题,肯定是大家是比较关注的。因为我们在“现代化大学的特点”这一章里面,
段落(2):我们主要谈的都是德国的教师队伍、教授的队伍、师资力量和大学的人事制度,以及这样的,这方面的,那么下一个领域里边,我们就要涉及德国的学生。在德国的学生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经常会考虑到,一个和中国的现在的大学完全不同的一个情况,
段落(3):我们觉得对比起来,我们是能够发现很多东西的,这个题目也是很有意思的。应该说,我们今天中国还不是一个发达的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的这样的一个从发展的阶段上来看的话,相当类似于当年19世纪,德国的这样的一个现代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的这样的一种状态,
段落(4):从发展的阶段上来讲,基本上是比较类似的。当然我们中国的情况也是很复杂,我们中国既有原子弹、卫星这样的一个高发达的,高尖端的,但是同时我们又有相当多的现代化初级阶段的一些现象,因为我们毕竟还仍然处在一个社会的一个漫长的转型期里边,这种现象就和德国的,我们说19世纪, 段落(5):从1810年以后到20世纪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发展的很多的阶段是相对应的,所以有很多的问题是可以比较的,比较起来也是能够从中能够得出很多有意思的结论的。
所以,我感觉到有必要要开展这样的一个专题的讨论。现代化的大学
段落(6):是培养民族的科学精英,培养民族的科技竞争力的场所。一位年轻人,他能否通过大学的学习而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栋梁之材,他是要取决于很多的因素的。首先,我认为,
段落(7):取决于你的入学动机,所谓“入学动机”,就是你为什么要去读书,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入学动机,取决于你的入学的制度,你是怎么进入到学校里面的,取决于你的学习生活,这个学习生活,实际上涉及到的是
段落(8):你所接受教育的方式。还有,那就是和学校相关的社会的环境,这些东西在决定着一个人能否通过大学的学习而成为一个有用之材。我想从这么几个方面来谈一谈中国和德国的大学生的这样的一个情况的对比。
段落(9):首先我们要谈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呢?入学动机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头等的重要。很多的问题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是由学校的原因而造成的,它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总体性的原因,所以它相关的因子是很多的。德国的大学,
段落(10):现代化的大学自从产生以后,他就要求学生们的入学要有一种新的动机。为谋生而学习,在德国的大学里边是遭人鄙视的。德文当中叫做“为面包而学习”,那个字——Für Brot und Lernen,这个字实际上是翻译为
段落(11):“为谋生而学习”是比较好,它的原意是“为面包而学习”。我们中国人可能不太理解,因为我们中国的孩子们现在都在为谋生而学习,我们的家长向我们的学生们、孩子们灌输的思想也是这种,你将来不好好学习,你将来怎么样怎么样,你将来就会没有饭吃。所以,实际上我们的小孩子
段落(12):从小在家庭里边就已经在接收父母向他们灌输的“为谋生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而德国人不是这样,我们来看看,德国人是把学习作为国家公民的义务这样的一个高度提出来的。现代化国家,或者说你把自己的国家定位为一个现代国家的话,
段落(13):你必须要履行三大义务。我们说现代国家的公民是有权利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啊那的,有权利就必然是有义务,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公民,他必须要履行三大义务:第一大的义务就是什么呢?就是每个人必须纳税,这是很重要的。
当然,有的人能纳税,有的人不能纳税,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 段落(14):就是说你是不是纳税人,只要你拥有了一定的收入,国家就有权对你征税,你必须要履行这个义务。所以,纳税人的观念在西方是很重要的,我们中国人没有,我说我们中国人现在也在纳税,但是我们中国人好像没有那种纳税人的观念。实际上,纳税人的这个观念是和现代国家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