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永杨佳川不要小孩 公司由安永进行财务审计 如果坏账率不准确 安永需要负责吗?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首先需要修正提问中的用词,不存在"正确"的坏账比率,只存在"合理"的坏账比率. 然后举个实例.最近看的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四个年度里,前两年计提了以千万计的坏账,后两年里又陆续都转回来了.客观上对利润产生了重大波动影响.询问下来,这还是公司和审计师"共同参考了公司过去的实际情况和同行业普遍的坏账计提政策",几番修改后定下来的自认为"很合理"的坏账标准.最后出现这样的结果,谁要对此负责呢? 答案很可能是没有人.我贴一段审计报告附注

首先需要修正提问中的用词,不存在“正确”的坏账比率,只存在“合理”的坏账比率。 然后举个实例。最近看的一家上市公司,连续四个年度里,前两年计提了以千万计的坏账,后两年里又陆续都转回来了。客观上对利润产生了重大波动影响。

询问下来,这还是公司和审计师“共同参考了公司过去的实际情况和同行业普遍的坏账计提政策”,几番修改后定下来的自认为“很合理”的坏账标准。最后出现这样的结果,谁要对此负责呢? 答案很可能是没有人。

我贴一段审计报告附注的话“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本集团将无法按应收款项的原有条款收回款项时,根据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与经单独测试后未减值的应收款项一起按信用风险特征划分为若干组合,根据以前年度与之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账款组合的实际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 注意标粗体的那些字眼——我把这些字眼标出来是想说明,所谓坏账计提政策的合理,是一种程序合理,而不是结果合理。既然提问中使用了“坏账率”这样的说法,我猜测所问的是基于账龄分析的余额百分比法所计提的坏账。

而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最广泛的坏账计提政策,额头上就清楚刻了“不准确”三个字。如果不考虑效率、不考虑有限的审计资源、不考虑费效比,那么根本就不应当采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减值准备,上面那段引文里的第一句话也不会有“重大”二字。

既然用了,潜台词就是“时间有限、预算有限,给不了多么准确的数字,只能毛估估”。因此如果公司能拿出证据证明他们在制定这套坏账政策时考虑了必要的方方面面、运用了一套看起来正当的考评体系,如果审计师能证明他们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来评估这套政策的合理性、并且评估结果也在合理范围之内,那么所有人都可以说是无责的。

所能做的充其量是从此之后变更会计估计、在以后的报告里再去调整(即便是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补救工作,很多上市公司也是不做的)。

之于变更后的政策是不是“更合理了”,那只有将来才会知道。 不仅是坏账问题,大凡会计估计的问题,我可以说大都是程序合理。做到这种程序合理难吗?也难,也不难。

如果面对一个有经验、十分谨慎、不愿妥协的审计师,要通过这种程序合理说服审计师接受现有政策无疑是困难的。如果是在“心照不宣”的框架下,为了堵第三方的悠悠之口、排除自身的法定责任,那么并不是多难的工作。

回到上面的例子,我相当怀疑审计师和公司之间有猫腻,利用这套把戏调节利润,但我没有证据。就算换注协、证监会、SEC来查也是一样的结果。我甚至都无法在明面上挑剔审计师的能力经验不足。这一切完全可以坦然到归结到“外部环境变化”,或者说“运气”上。

我想这也提醒所有使用或阅读报告的人: 1)不要只依赖三张表,尽量细致地去读附注,包括看起来枯燥的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说明。 2)纵向比较很重要,有时看两年对比是不够的。 3)先搞懂业务是看报表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