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毓智h指数 石毓智:语言指纹鉴定《长安乱》和《像少年啦飞驰》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语言指纹鉴定<长安乱>和<像少年啦飞驰> 石毓智 一.引言 2008年万象出版公司以"韩寒"名义出版了<长安乱>.如果你相信这本书就是韩寒所写,我可以告诉你,这本书为韩寒所写的可能性,如同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两个指纹一模一样的人的概率那样低.那么,到底它是谁写的呢?下面将用语言指纹鉴别这本书的作者问题. 二.鉴别<长安乱>作者 从内容和语言指纹鉴别两个方面看,<长安乱>的作者与<他的国>为同一人:路金波.一.这本书

  语言指纹鉴定《长安乱》和《像少年啦飞驰》 石毓智 一、引言 2008年万象出版公司以"韩寒"名义出版了《长安乱》。如果你相信这本书就是韩寒所写,我可以告诉你,这本书为韩寒所写的可能性,如同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两个指纹一模一样的人的概率那样低。

那么,到底它是谁写的呢?下面将用语言指纹鉴别这本书的作者问题。 二、鉴别《长安乱》作者 从内容和语言指纹鉴别两个方面看,《长安乱》的作者与《他的国》为同一人:路金波。

一、这本书是以河南少林寺和西安为背景的武侠类小说。路金波是河南人,在西安读大学,有热爱武侠写作。小说的故事与路金波的背景符合。 二、这本书的整体组织与《他的国》完全一致,不分章节,全书一通到底,小部分之间用空一行的方式标识。

三、《长安乱》的直接引语方式与《他的国》完全一致,都是"某某某道:……",全部指出说话者,直接引语不加引号。它们与《三重门》的直接引语方式明显有别,《三重门》全部直接引语加引号,常不指出说话者,靠对话内容确定说话者的身份,这是一种更加娴熟的写作技巧。

下面是《长安乱》的引语方式(16页): 我说:开! 师父说:你想趁乱出逃。 我说:没这意思,民——民众受苦,我们少林—— 师父说:开也可以,先把这小子绑梅花桩上。

四、具有河南一带方言特色的特质疑问句。由"谁、什么、哪里、怎么"等特指疑问代词构成的疑问句,句尾经常加语气词"啊"。

这一点与《他的国》完全一致,而与《三重门》完全不同。下面是《长安乱》的此类用例: 你喜欢吃什么啊?(22页) 迷惑什么啊?(100页) 那个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啊?(110页) 死和活是不是矛盾的啊?(111页) 什么样啊?(153页) 那老头儿为什么不带兔子吃啊?(155页)按:普通话此处一般用"呢"。

五、在《长安乱》中,语气词"啊"都是写成"啊",没有按照普通话的音变规律,根据不同的韵尾,分别写成"呀"、"哇"、"哪"等。

这一点跟《他的国》完全一致,而与《三重门》明显不同。这说明在这一语文知识点上,《长安乱》与《他的国》为同一个作者,而《三重门》作者掌握这个知识点较好。

六、在叹词、语气词等这种高度内化的语言特征上,《长安乱》与《他的国》一致,而与《三重门》明显有别。 此外,如果把武侠小说分为五个级别的话,《长安乱》最多属于第五级。 在《长安乱》有很多河南话的内化语言特征,下面一篇博文将跟大家谈只一点。

  三、《长安乱》中的河南话内化语言特征 《长安乱》具有浓重的河南话内化特征。这种特征不是作者为了有意使用方言来刻画人物,而是作者深层语言能力的不自觉流露。

本文重点分析这部作品的疑问系统。 河南的绝大部分地区没有疑问语气词"吗",而是用正反问句或者在句末加否定词"不"或者"没"构成是非问句,也时常用"啊"形成疑问。《长安乱》基本上反映的是河南话这些特点,几乎不用"吗"问句。

一、《长安乱》用"啊"构成是非问句,"啊"相当于普通话的"吗"。例如: 这是你的姑娘啊?(123页) 二、《长安乱》用"没"构成疑问句。例如: 你吃的那是老野兔子,吃过小的没? 三、在河南话中,否定词"不"与"了"构成固定搭配,表示婉拒对方的邀请,使用频率很高。

这是一个很有地域色彩的表达。请看《长安乱》的例子: 我说:不了,星夜直奔。 《长安乱》中的河南话特色远不止这些,上面只是举例性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查找。

  四、韩寒自谈《长安乱》露马脚 在《非常道》和《东方网》里,韩寒被两次问到《长安乱》的写作感受。大家可以认真读一下,看你能发现什么。 一、《非常道》视频 男主持:我太想问问韩寒了,你给我澄清,它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韩寒:我觉得你去问他们的语文老师比较靠谱一点儿,他们的语文老师肯定可以回答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