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来忠孝两全 忠孝两全的知识型监狱警察
◆他是我国第一批监管改造专业的大专生,1987年毕业后开始担任中队长,在基层干了24年。
◆他100万字的著作《监狱中队管理学》填补了国内监狱理论专著的一项空白。
◆他以讴歌三代监狱人民警察为主题的《斩断伸出高墙的黑手》、《河南犹太人》、《明天谁去坐牢》等书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他说:“我所取得所有成绩的背后,是我因病瘫痪在床12年的父母。”
6月20日上午,河南省司法行政系统先进事迹报告团来到洛阳,当一位身着警服的中年男子演讲完毕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场 800 多名听众自发站起,许多人眼含热泪向这位演讲者致敬。这位中年男子是洛阳监狱二级警督王春来,一位堪称忠孝两全的知识型监狱警察。
做服刑人员权益的保障线
一个春季的早上,王春来发现 22 岁的服刑人员李某在悄悄地写遗书。王春来思量着:李某因盗窃罪获刑 12 年,入狱后能认罪悔罪,思想稳定,只是近来患病但治疗效果不明显,此时他为什么突然写遗书?
“我要帮助他解开思想疙瘩。”王春来连夜找李某谈话。经过多次交流,李某终于开口了。原来,李某家有5个孩子,他年龄最小,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因为得了奇怪的病,花了不少钱去治,但到了这个年龄段,等来的还是死亡。他认为自己身体最近出现的状况也是这样,就想一了百了。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经批准,王春来带他去社会上多家医院检查,可还是没有结论。
“作为一名监狱警察,应该依法保障服刑人员的生命权。”王春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走遍洛阳及郊县,寻访名医,终于找到了一个治疗过类似病症的老中医。经领导批准,他邀请老中医到大墙内为李某诊疗。在那
段时间里,下班后定时到老中医那里调方拿药,成了王春来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李某家庭困难,王春来替他支付了药费,每天还给他带去一包鲜奶。出狱时,李某特意找到王春来,用人类最古老的礼节连叩了三个响头,含着泪说:“王队长,我知道你很难,却还为一个犯人花钱,让我怎么报答你?”王春来说:“我是警察,将来你只要不再重新犯罪,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立志做个知识型的警察
如今,王春来监管改造专业的同学无一例外地走上了领导岗位,于是,有人和他开玩笑说:“你在基层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不挪挪窝?”王春来说:“我想,什么岗位不重要,关键是要有所作为,爱岗敬业。”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当100万字的《监狱中队管理学》初稿完成时,空墨水瓶装满了几篮子,王春来的体重也减轻了15公斤。有一次,家人看他去卫生间好长时间没有出来,喊也没有应答,赶紧打开卫生间的门,发现他怀里抱着书稿睡得正香……
中队是整个监狱工作的前沿和基石,监狱大量的工作只能靠基层中队完成。中队工作探索了几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队干警手里一本理论书籍也没有。
21年来,王春来以中队工作作为研究
对象,慢慢摸索中队管理的特殊法则与规律,并把这些酸甜苦辣记录下来。日子久了,他发现,谁掌握了这些管理规律,谁的工作就能驾轻就熟。像沙漠中的跋涉者发现了绿洲,王春来萌发了建立监狱中队管理理论的念头。
创立一门新学科,对于一名中队长来说太难了。他曾经多次想过退却,可是如果不进行理论研究,中队工作实践就难以创新,那么怎么能把握国家的刑事政策,打造出代表先进文化的监狱中队呢?
从开始动笔那天起,每逢休息日,王春来都要去图书馆,风雨无阻。他针对中队管理的特点,自学了军事领导科学,现代工厂管理,学校管理以及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40多门学科,阅读了数百部书籍。几年来,他在身上装个小本子,把所有能挤出的零碎时间都用上了,在工作间隙、在开会前的等待中、在医院排队取药的时候、在推着父母外出散步中……
1996年1月,经过10年努力,《监狱中队管理学》终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时任司法部常务副部长的金鉴,称赞此书“填补了国内监狱理论专著的一项空白”,并推荐王春来担任中国监狱基层基础建设委员会的委员,他是唯一一名来自基层的委员。
据王春来说,此后,金鉴曾提出调王春来到北京专门从事监狱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没有去北京,是考虑到父母的感受。我心里明白,北京有没有我王春来都行,可双双瘫痪的父母不能没有我!况且我也放不下正在研究中的中队工作。”
告诉公众真实的监狱
在写作《监狱中队管理学》的过程中,王春来接触了许许多多的监狱警察,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时时感动着。同时,他发现社会公众对监狱的认识存在很多的偏差,假如社会上出现了重大刑事案件,公众的第一反应就是是否“两劳”人员所为。“我想如果将我们的监狱警察以大家风范、学者的形象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示,必将有利于公众对监狱的认识。”王春来说。于是,他萌生出通过文学创作树监狱良好形象的念头。
写长篇小说不容易,大框架大故事的构思很难,尤其是理论语言向文学语言转化,实在是太费劲了。历经4年的时光,王春来终于写出了长篇小说《黑手伸出高墙》。“我像经历了一场炼狱,脱了一层皮。”他说。令人欣慰的是,包括作家出版社在内的5家出版社争相
出版王春来的书。
2002年至今,王春来先后出版了40万字的长篇小说《黑手伸出高墙》、30万字的长篇小说《明天谁去坐牢》以及国内首部展示犹太人风采的30万字的长篇小说《河南犹太人》。这些作品出版后,先后被30多家报纸、刊物转载,后又在海外出版。
南京某监狱的一名服刑人员读书后给王春来写来了信:“在狱内读《明天谁去坐牢》这本书,竟止不住泪水,蓦然觉醒的是‘代价’二字。自信北大学子乃至成为富翁最后坠落牢狱的我,无法坚守的原则,何以能在一名普通的监狱警察身上,如此悲壮地体现出来。”
来生还做你们的儿子
有人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站着一个女人。而王春来说:“我所取得所有成绩的背后,是我因病瘫痪在床12年的父母。”
12年的不眠之夜,他就躺在病重的父母中间,一只手为母亲翻身,一只手为父亲换尿布。为了治疗父母的病,也为了省钱,他学会了打针、量血压、听心率、号脉、化验血糖等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
早晨5时准时起床,为父母量血压、诊心率,然后写作。6时30分,给父母穿衣起床,洗脸、刷牙,给父亲测血糖、打胰岛素。7时,给父母喂饭。7时30分,再将父母抱上床,用5分钟吃完饭,骑车上班。中午下班赶回来,先给父母号脉,然后把他们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活动一下身子,喂他们吃饭,再照顾老人躺下后,自己赶紧吃饭、上班。
下午5时30分下班后,给父母穿衣服,背父母下楼,推着他们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6时30分回来,再给父亲测血糖、打胰岛素,给父母做饭、喂药、喂饭,为他们洗脚、洗脸、擦洗身子,最后抱父母上床休息。
等这一切忙完,已经是晚上8时30分,匆忙吃点饭,把父母头天晚上和白天换下来的一大堆屎尿布洗净、凉好。晚上9时,再为父母测一次血压。然后,坐在他们身边,拉开桌子看书写作,直到凌晨……
这就是王春来一天的生活。十几年中,他没有应酬,没有出过远门,也放弃了一切与同学、朋友的交往。
2008年1月和4月,王春来的父母相继走完了人生的历程,风雨声中母亲微笑着抱着儿子的书,离开了人间,离开了她爱恋的儿女……老人走了,王春来清理老人的遗物和账单,仅外欠款就有十几万元。汶川发生了地震,他毅然捐出了 500 元钱和价值 1000 元的物品。“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监狱警察,我相信老人地下有知,也会支持我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