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福事迹 与百岁茶界泰斗张天福谈往事——从贵州湄潭到武夷山
近日阅读7月21日《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专家谈茶版"上刊登周开迅先生一篇文章,题为《首家国家级实验茶场演变——茶乡湄潭朝圣》。系统地介绍了始于1939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两年后,国民政府农林部在贵州湄潭筹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研究机构——中央实验茶场的往事。
如今已经年逾百岁的茶界泰斗张天福教授,当年就是由他选定在贵州湄潭建立中央实验茶场的人。被誉为国宝级的专家张老就在咱们福州。张老的故事引起我浓厚的兴趣!特登门拜访张老探问始末,从而唤起了张老尘封已久的记忆。
由于张老年轻时就在茶叶研究与教育领域里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被推选出席国民政府1939年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生产会议"惟一的茶界代表。究竟是谁提名推荐他的,他至今也不知道。只记得在第一天接待专家报到的是"全国生产会议"的秘书长(原农业促进委员会主任)穆藕初。接见时,张老问:"有的人年纪比我大,怎么叫我来开会?"穆藕初回答:"年轻人有什么不好?"接着说:"在开会前你可以坐飞机到云、贵、川、康(后划归四川)各省去选择筹建中央实验茶场的地点。"
张老在"全国生产会议"上提出《发展西南五省茶叶》的提案。其中主要内容是:茶叶生产与人民生计相关,发展茶叶开展出口贸易,占领国际茶叶市场乃百年大计;他强调指出,西南各省气候、土质、环境,除雪线以外,均适宜茶叶生长,大力发展,未可限量。张天福这一提案,引起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和浓厚兴趣。张天福不负所托,独自一人,跋山涉水,辗转在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地,最终选定了具备土地、气候、环境等种茶优越条件的贵州省湄潭县,作为中央实验茶场的场址。
1939年11月的一天,张天福为在湄潭筹建中央实验茶场之事,来到中央经济部,意外地遇到福建省政府顾问徐学禹。他说:"我知道你在重庆,专程来接你回去筹建福建示范茶厂,请你任厂长,接你的汽车停在门口,明天就走!"并强调说:"这是省政府会议决定的,同时委任你为省建设厅技正。"
张天福如实相告:自己已经被农林部留下来,要去贵州湄潭筹办中央实验茶场。这事使他陷于两难的境地。经过一夜辗转反侧无眠的考量,毅然挥笔写下了一份给农林部的辞呈,请肥料专家张乃风转呈农林部。翌日,张天福坐上了福建来迎接他的专车。
当车开到南昌市,由于农林部顾问邹秉文恳请,又被江西省政府派员拦了下来。但车已将到福建,他只好下定决心回福建家乡。
张天福回到福建,选定崇安的赤石作为福建示范厂临时的办事处。在建厂期间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年迈的父亲卧病在床,他也无暇回福州探望。
后来才知道,因为张天福回福建,由中央农业实验所另派王淘等筹办实验茶场的事。
当时的福建示范茶厂乃全国最大的茶厂,下设福安、福鼎分厂,政和、星村、武夷山制茶所。除生产与内、外销业务外还从事茶叶科研,张天福设计的"九一八揉茶机"也制出了样机。"九一八揉茶机"的命名意在提醒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殷殷爱国情,拳拳赤子心,令人感动!
岁月飞逝,在繁忙的工作中,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茶叶专家现在已是年过百岁的德高望重的国宝级老专家。当他从报上得知自己选定的第一个国家级茶叶实验场——湄潭民国中央实验茶场,已经成为茶业加工、茶多酚提取、茶文化旅游等茶业经济全面发展的茶业经济文化的大家族。尤其是得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周开迅先生的"茶乡湄潭朝圣"谈到"首家国家级实验茶场"60年的演变;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飞速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受到茶学界惟一的院士陈宗懋的高度赞扬,引起了极大反响;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胡锦涛、回良玉、苏步青等同志都曾先后光临湄潭指导,心甚欣慰与喜悦。
中国茶科所的权启爱研究员一到湄潭就说:"我是来湄潭朝圣的!湄潭是一代茶叶大师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开创茶叶事业的地方,在今天的中国茶界,是一个圣地……"权启爱研究员的话,道出了茶人们共同的心声。确如周开迅先生所说:"作为中国现代代表国家行为的第一个国家级茶叶科研机构和生产基地设在湄潭,开启了中国现代茶业科研种植的先河,留下了茶叶大师们深深的足印,是当代茶人心中的圣地。"
最令人感动的是,作为年逾百岁的国宝级专家的张老,坚持与时俱进。退休之后的1983年承担了福建省科委重点攻关课题"乌龙茶做青工艺与设备研究"。带领科研组深入茶区,历时8年,取得成功。1989年通过技术鉴定。1991年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有关专家统计:以2005年福建省乌龙茶8万吨计算,每年可增加经济纯收入达7713.6万元,以20年的生产量计,可增加纯收入15亿元以上。
再以张老创造的"九一八揉茶机"为例,统计资料表明:1954年至1963年间,推广使用后,经济效益达1113.35万元;若以2007年谷物价换算,平均每年可增收1600万元左右。
我以为,张老从贵州的湄潭回到福建崇安不久,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省茶叶公司、农业厅,走遍八闽茶区,历尽艰辛,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为福建茶叶发展做出卓越贡献,风雨坎坷走过来,应该颐养天年了吧!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张老还有个40年来未了的心愿:这就是要在全省茶区建立"有机茶示范基地"。方法就是利用表土、有机肥,不施化肥、农药,确保茶叶产品无污染,达到丰产、稳产、优质,采用等高梯层,每层有排蓄水沟等措施,保证水土不流失。并可实现机耕机采提高功效,节省成本,实现茶园标准化。舍此张老别无他求!
但是,作为张老的仰慕者,茶人们衷心地祝福,尊敬的国宝级大师能够在福建满目皆绿的茶园之中继续顾问茶叶生产与科研!并祝张老健康长寿!
(宋协和,科普作家、福建省作家协会原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