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携带者怎么治疗 盘点此病的病因及传播方式

2019-05-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丙肝携带者也是指感染了丙肝病毒.没有相应的丙肝症状和体征.ALT正常的人群. 根据丙肝患者体内ALT的水平可将丙肝病毒感染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持续型(ALT呈慢性持续性升高).反复异常型(ALT呈反复明显的波动)和健康携带型(ALT正常). 原因 1.病毒因素对病变和病程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看,临床疾病的活动性与病毒血症水平和病毒基因型别有一定的关系,疾病的慢性化与高变区E1和E2/NS1的突变,避免免疫清除,病毒持续存在有关,HCB不仅感染肝细胞还会对其他的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特别是造血系统

丙肝携带者也是指感染了丙肝病毒、没有相应的丙肝症状和体征、ALT正常的人群。 根据丙肝患者体内ALT的水平可将丙肝病毒感染者分为三种类型:即慢性持续型(ALT呈慢性持续性升高)、反复异常型(ALT呈反复明显的波动)和健康携带型(ALT正常)。

原因

1、病毒因素对病变和病程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看,临床疾病的活动性与病毒血症水平和病毒基因型别有一定的关系,疾病的慢性化与高变区E1和E2/NS1的突变,避免免疫清除,病毒持续存在有关,HCB不仅感染肝细胞还会对其他的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特别是造血系统细胞。

2、HCV感染的免疫病理改变。

3、宿主CD4+ T细胞对HCV抗原的答应

有人观察宿主CD4+ 细胞对重组HCV抗原的答应,发现HCV抗原均可诱导宿主CD4+ 细胞增值,C和NS4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CD4+ T细胞活化后可释放IL-2;帮助B细胞分化,产生相应的抗体,活化CD8+ T细胞和NK细胞,CD8+ T细胞活化除可清楚病毒外,也可破坏靶细胞引起突变。

4、宿主CD8+ 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5、HCV感染的体液免疫答应

HCV感染过程中可诱导针对多种病毒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的体液免疫抗体,这些抗体出现的先后次序不同,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与疾病的复制状态,病变以及ALT活动性的高低并无明显的关系。

6、细胞凋亡在丙肝发病中的意义

细胞死亡存在着细胞坏死和凋亡2种形式,细胞凋亡与坏死不同,在组织学上可见细胞核裂解,固缩,细胞变成圆形,与邻近细胞分离,出现嗜酸变或小体,这些改变在病毒学肝炎的肝组织内特别是碎屑坏死区均可见到。肝脏表现凋亡的细胞数在慢性丙肝病人中增加,说明免疫CTL介导的调控途径显示活化现象

丙肝携带者治疗

1、单纯的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呈阳性,而丙肝病毒核酸呈阴性的丙肝携带者的治疗,若其ALT正常,则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此时其体内的丙肝病毒可能没有进行复制。

2、其丙肝病毒核酸必须呈阳性(若经一次检查其结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阳性即可确定,但若经一次检查其结果是丙肝病毒核酸呈阴性则并不能完全排除该丙肝病毒携带者有丙肝病毒感染,所以还要进行复查)。

3、可做腹部b超检查,若发现有肝损伤,则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4、可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查,在检查中如透明质酸(HA)、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黏素(LN)、Ⅲ型胶原(PⅢP)等指标增高则可进行抗病毒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对丙肝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比较单一,只有干扰素一种,而利巴韦林只是治疗丙肝的辅助性药物,不可单独应用于丙肝治疗。ALT正常的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可尽量选择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使用这种方法疗效确切,但由于药价较贵则难以普及。而若选用普通干扰素进行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则需加大剂量,每次不应少于500万单位,疗程也不应少于48周

丙肝传播方式

1、丙肝通过母婴垂直方式进行传播,被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主要是在新生儿出生或者哺乳期将丙肝病毒传染给孩子。而目前随着医学的进步,丙肝的母婴阻断措施日渐完善,通过垂直方式传播丙肝的机会越来越小[1]  。

2、丙肝通过血液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即输入被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使用血制品等是传播丙肝的主要方式。器官移植,血液透析患者以及经历大量输血的患者是容易感染丙肝的高危人群。

3、性传播也是传播丙肝的主要方式,研究证实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精液,唾液中,因此提示有性传播接触感染丙肝的可能。

4、医源性传播也可传播丙肝,即使用被丙肝病毒感染的注射器,医疗器械等都会很容易感染丙肝病毒。

5、丙肝的其他传播方式主要是日常的生活接触传播,是易感者感染丙肝病毒,但是几率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