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性状鉴别

2019-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性状鉴别 1.宽水蛭:扁平纺锤形,体长5-9厘米,宽处0.8-2.0厘米.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干燥药材背腹相贴呈攀状,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

性状鉴别

1.宽水蛭:扁平纺锤形,体长5~9厘米,宽处0.8~2.0厘米。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干燥药材背腹相贴呈攀状,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前吸备用不显著,后吸备用较大。

背部黑棕色,由许多黑色斑点排列成纵线5条。体的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腹面有多条黑棕色的断续斑点。质脆,易折断,断面有光泽似胶样。气微腥。

2.长条水蛭:狭长而扁(有些在加工时拉成线状),体长5~12厘米,宽1~5毫米。体的两端稍细,均有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体节明显或不明显。体表凹凸不平(因消化道内有贮藏物)。背腹两面均呈黑棕色,两端经过加工后穿有小孔,因此吸盘亦不易辨认。质脆,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

3.水蛭:扁长圆形,体长2~5厘米,宽2~3毫米。腹面稍高,体多弯曲扭转。商品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黑棕色亦由多数环节构成。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

以上三种药材均以身干、体大、无泥者为佳。

以上三种药材的检索表:

1.体宽在5毫米以上,体扁平纺锤形——宽水蛭。

2.体宽在5毫米以下,体圆柱形或细长;体多数平直;单条,不粘连成群;色灰黑无光泽——长条水蛭。

3.体多数弯曲扭转;常数条粘连成群;色黑有光泽——水蛭。

鉴别要点

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蚂蟥分布于山东、河北、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柳叶蚂蟥分布于河北、安徽、江苏、福建等地。[5] 三种水蛭主要特征是:水蛭全体呈圆柱形,较短小,体多扭曲,黑棕色,由多数环节组成,断面无光泽;蚂蟥则体扁平呈纺锤形,较长,有5条由黑色、淡黄色相间组成的纵线,断面似胶状有光泽;柳叶蚂蟥体狭长而扁、似“柳叶”状,有5条黄褐色或黄绿色斑纹形成的纵纹,断面平坦无光泽。

名典鉴别

1、《神农本草经》:“水蛭味咸平。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生池泽。”

2、梁·《名医别录》:“水蛭生雷泽池泽,五月、六月采,暴干。”

3、陶弘景曰:“处处河池有之。歧有数种,以水中马蜞得啮人、腹中有血者,干之为佳。山妓及诸小者,皆不堪用。”

4、唐·苏恭曰:“有水蛭、草蛭,大者长尺许,并能咂牛、马、人血。今俗多取水中小者,用之大效,不必食人血满腹者。其草蛭在深山草上,人行即着胫股,不觉入于肉中,产育为害,山人自有疗法。”

5、韩保升曰:“惟采水中小者用之。别有石蛭生石上,泥蛭生泥中,二蛭头尖腰粗色赤。”

6、宋·寇宗奭曰:“汴人谓大者为马鳖,腹黄者为马蟥。”

7、明·《本草蒙筌》:“水蛭即马蝗蜞。入药取水中小者。”

8、清·《本草从新》:“水蛭即马蟥。”

快速鉴别

1、水蛭:全体呈扁长圆柱形,长2~5cm,宽2~3mm。腹面稍高,体多扭曲弯转。商品通常用线穿起,多数密集成团。全体呈黑棕色,由多数环节构成,折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气微腥。

2、蚂蟥:扁平纺锤形,体长4~l0cm,宽0.5~2cm。体前端稍尖,后端钝圆,全体由多数环节构成。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背部呈黑棕色,由许多黑色斑点排列成5条纵线;体两侧及腹面均呈棕黄色,腹面有多条黑棕色纵列的断续斑点。质脆,断面有光泽似胶状。气微腥。

3、柳叶蚂蟥:体狭长而扁(有的拉成线状),长5~12cm,宽1~5mm。体两端较细,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圆大。体节明显或不明显,体表凹凸不平。背腹两面呈黑棕色,两端加工后穿有小孔。因此,吸盘难以辨认。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有土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