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突发脑出血死亡 做好这10个工作

2018-09-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脑中风基本分2类: 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又分为:脑梗,脑梗塞 脑梗塞后遗症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持

脑中风基本分2类:

缺血性脑中风和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又分为:脑梗,脑梗塞

脑梗塞后遗症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短暂性失语,瘫痪或感觉障碍,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症状会基本消失,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②脑血栓,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血流缓慢,引起脑组织血流量不足,严重的致使脑血管闭塞,导致脑梗死。在血液供应量不足所需的40%时,脑功能出现异常,多在病人安静状态下发病,进展缓慢,出现动作缓慢、失眠、记忆下降、血管性老年痴呆疾病。

③脑栓塞。栓子脱落,经血液循环堵塞脑血管,大面堵塞或大血管堵塞,引起大面积脑组织受损,所以发病急,症状可能轻,也可能很重。

出血性脑中风分为:脑出血、脑溢血

脑出血后遗症

①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多在情绪激动,体位变化,爆冷时发作。发病急,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比较典型的是出血部位对侧肢体瘫痪,感觉减退,视力减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脉搏缓慢,呼吸深慢。如出血血压下降,脉搏浅慢,呼吸不规律,消化道出血,四肢瘫痪等症状则预示着病情危重。

②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年轻病人有先天性脑动脉瘤,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外伤以及一些血液病等情况,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劳累过度,用力过度等情形下发病。

如何预防脑溢血

“脑溢血”多发生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其发病年龄有愈来愈年轻的趋势。

脑溢血的发病原因多为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用力排便等,促使血压突然增高,而使血管破裂所致,严重者可致死亡。治愈后的患者也常常会留下后遗症。怎样才能预防脑溢血呢?有关医学专家建议应做到以下“十个必须”。

1.必须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高血压病 中老年人应做到定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一经确诊患有高血压病,就必须坚持服药治疗,降低及稳定血压。

2.必须及早防治动脉硬化 如果患有动脉硬化症,就应及早予以治疗,并注意日常饮食,以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保持血管的弹性。

3.必须保持精神愉快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乐观的情绪,遇到高兴或不愉快的事应注意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以防血压突增。

4.必须劳逸结合 应合理安排工作(劳动)的时间,注意休息特别是工间休息,避免身体和精神过劳过累;夜晚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5.必须注意饮食结构 日常膳食要清淡,可多吃些豆类、蔬菜、水果和鱼类等,要少食动物脂肪或含胆固醇高的食物,糖与甜食也不宜多吃。

6.必须戒除烟酒 嗜好烟酒者应予以戒除或加以节制,因为香烟能加速动脉硬化;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

7.必须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要保持大便畅通,定时排便;排便时还需避免过度用力,以防引起血压突然增高。

8.必须注意防寒避暑 应根据季节冷暖的变化做好衣着的调节,及时添减衣服,防止寒冷、高温对机体的刺激,以避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剧增而发生的意外。

9.必须缓慢改变体位 下蹲、弯腰和卧床、起身等体位改变幅度较大时,动作必须缓慢,特别是由蹲位改为直位时切勿过速,以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10.必须坚持适当体育锻炼 应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项目,持之以恒,在锻炼时还应避免剧烈的运动或过度疲劳。

预防脑溢血除应牢记“十个必须”外,还要坚持合理用药,并注意发病的规律,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脑溢血的发生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