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王文良 丹东港集团王文良的丹东文化情怀
原标题: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记丹东港集团的丹东历史文化情怀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丘吉尔的这句名言,对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都是至理名言。
有思想,有文化的企业,意味着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企业。
1917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北京创办了“协和医学院”,由此,它的名字因治病救人为中国人所熟悉。作为石油大亨的洛克菲勒,享誉世界的却是它的基金会,它的社会慈善事业。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勇于社会责任的担当,标志着成熟的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今天,我们向读者推介丹东港集团。几年来,人们所熟知的丹东港集团可谓一飞冲天,曾经的名不经传的小港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跻身全国亿吨大港行列,令同业刮目相看,成为丹东响当当的名片。更值得称道的是,丹东港集团还是一个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担当传承家乡历史文化使命的企业。
集团在做好丹东港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对丹东的历史文化开展了发掘、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一浩大文化工程至今成效已显,成果可见,为丹东的文化建设写下了独具特色的一篇。
有思想,有文化的企业,意味着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企业。丹东港集团董事长王文良先生深知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意味着什么。丹东不仅是一座因抗美援朝而闻名于世的英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
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丹东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许多历史文化遗存也在不断灭失。对此,集团董事长王文良忧心忡忡,他要尽一己绵薄之力,承担起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抢救、保护丹东的历史文化,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延续民族的血脉。
为此,在王文良先生的支持下,集团组织专家、学者,启动了“丹东历史文化发掘、抢救与研究”文化建设工程。这是一项规模很大的工程,至今已完成的主要项目有:建成“安东商埠历史博物馆”,编撰、出版了大型历史画册《安东旧影》;正在筹建中的项目有:筹建“鸭绿江历史博物馆”,筹办《鸭绿江文库》,抢救尚未拆除的丹东历史建筑等。
这一串连续的大手笔大动作大投入,拉开了丹东港集团抢救、保护、研究丹东历史文化行动的大幕。
一栋小楼见证丹东百年开埠历史
在丹东港浪头港区的小山上,一幢红色的欧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原安东海关浪头分关旧址,在历史上曾为安东八景之一,是丹东仅存的见证安东开埠通商的历史建筑。2006年,值丹东开埠百年之际,为支持丹东市政府举办的“丹东开埠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丹东港集团投资,将这座历经沧桑几易其主,当过仓库,做过饭店,已经残破不堪的历史建筑进行了彻底修缮,改造成焕然一新的“安东商埠历史博物馆”。
馆内开辟了鸭绿江木业、鸭绿江航运、安东商埠老城等14个展区,通过相当数量的馆藏文献资料、安东历史老照片和400多件钟表、机械、丝绸、石碑、商号牌匾、证章等实物,系统展示了丹东百年开埠史。这是丹东市第一所非官方性质的,以研究丹东开埠,特别是航运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博物馆。
2008年,博物馆由丹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馆后,陆续接待了国家、省市有关方面的党政领导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博得众参观者的嘉许。
省文物局专家也曾莅临该馆,惊讶馆藏之丰富,并认定其馆藏的部分文物属于国家一二级文物,是记录丹东历史非常难得的珍贵实物。同时,对馆藏的系统展示安东开埠、鸭绿江水运的历史文献资料产生极大兴趣,赞不绝口。
一套《安东旧影》图说丹东沧海桑田
作为丹东港集团董事长王文良先生对他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的家乡丹东,怀有真诚的赤子之心和真挚的感恩之情。为此,集团投资,组织人力编撰《安东旧影》。这是一项极具创新性的记录、保存、研究丹东历史的文化工程。编撰者从东北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新闻单位以及民间和国外收购和征集了四千多张照片,从中遴选出两千多张,分门别类加以考证、编排、说明,耗时六年,在2012年底由辽宁万卷出版社全部出版完成,共六卷七册。这套以图说丹东历史为特色的《安东旧影》,收录了自清末民国经日伪至新中国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能收集到的大部分图像资料。使读者第一次目睹了安东往昔的真实图景,倍感亲切,倍感惊讶,倍感自豪。从此这座城市,也包括鸭绿江流域,第一次有了比较完整的影像历史,同已有的文字历史相辅相成,共同见证和存留了那令人感动、感慨、感伤的悠悠岁月。
通过《安东旧影》,我们回首百年来的沧桑历程,对丹东先民有了需要弥补的敬意,对丹东历史有了修正成见的认识,对丹东未来有了转换视角的思考。《旧影》一经出版,好评如潮,一时洛阳纸贵,人们纷纷以藏有一套《旧影》为荣,成为我市近年来的独特文化现象。《旧影》的编撰、出版、收藏,是丹东港集团对丹东历史文化挖掘、梳理、研究和传播作出的特殊贡献。
筹建“鸭绿江历史博物馆”全景展现丹东历史
作为具有前瞻意识和文化使命感的企业,丹东港集团的视野和愿景没有止步于丹东历史文化,而是把关注扩展到鸭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丹东地处鸭绿江入海口,开埠百多年来,靠鸭绿江的滋养,由江及海,不断成长发展,日见大气秀美。丹东港实现跨越,更是离不开鸭绿江流域这一重要腹地的支撑。继续发掘、整理和研究丹东历史文化,继续打造丹东港的软实力,以及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都需要把眼光放远、眼界放宽,在鸭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鸭绿江是丹东的母亲河。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鸭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了解还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在中国境内,黄河、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已是举世公认,地位无可摇撼;但在第二梯次的江河序列中,鸭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有其独特魅力。史籍记载:商朝箕子东行鸭绿江,传播华夏文明,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都将其历史舞台扩展到鸭绿江流域,之后的辽金元主更是饮马垂钓鸭绿江,即便文墨不多的朱元璋也要雅兴赋诗鸭绿江。近现代以来,鸭绿江更成为多幕历史剧的大舞台,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或耻辱,或荒唐,或悲壮。如此波澜历史,如此风云画卷,典籍斑斑,影像俱在,展之则穿越时空,合之则遗泽后世。
作为中国上世纪七十年末恢复高考后的那批早期大学生,王文良先生深知发掘、整理和研究鸭绿江流域历史文化,对提升丹东港的人文境界,对研究丹东的历史文化,对建设文明的新丹东和提高丹东的国内外知名度,有着多重意义。
基于此,王文良先生就有了筹建“鸭绿江历史博物馆”的大手笔。他在丹东港集团内专门成立了文化事业部,广纳人才良士,启动了鸭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发掘、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就目前的情况看,丹东历史文化的研究与鸭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发掘、收集、整理,同步进行,初见成效。
相关工作人员正在千方百计地收集文物,无论乡间还是城区,无论酷暑还是严冬,都能看到他们奔波忙碌而又兴致盎然的身影。举凡能记载、反映丹东历史文化和鸭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任何实物,不管小到民国商业老广告残纸碎片、不同历史时期使用过的票据,还是大到安东生产过的各种老式座挂钟、刻有民国年间字样重达几百斤的石秤砣;不管汉瓦当宋陶,还是旧图书报刊;不管书信书札,老笔记本、证件,还是旧时生产工具、民俗用品,以及丹东人曾引以自豪的丹东孔雀表系列产品、自然景杯、钢笔等,琳琅满目,都在收藏之列。
相信该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丹东全景式展现丹东历史文化和鸭绿江历史文化的重要展馆,成为丹东人温暖、长久的文化港湾。
另外,丹东港集团还对保护丹东的历史建筑倍加关注。董事长王文良先生曾说,不能让这座城市的历史建筑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灭绝,否则,我们会愧对子孙。如今,他还在为保护丹东仅存的几处历史建筑奔走呼吁。
筹办《鸭绿江文库》完整记叙丹东历史
据东北图书馆联合目录和有关重要图书资料记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于安东地区的各类专著、写真集,仅书目就能写满二十多页,有数百卷册,著述甚为丰厚。这些珍贵文献书籍所记,正是今日丹东历史文化研究所缺。为此,王文良先生提议筹办《鸭绿江文库》,由丹东港集团文化事业部总体策划和具体操作,以丛书的形式收集、整理、编辑、翻译国内外有关鸭绿江以及丹东的文献、书籍、影像、画册等各种形式的资料,由丹东港集团全资出版,这堪称一项长期浩大的文化工程。
同时,鼓励丹东文化工作者甚至民间人士撰写更多关于丹东历史题材的各类著述,并由《鸭绿江文库》出资编辑出版。现在,丹东港集团正在组织人力,将1905年由美国科利尔新闻社印制的大型日俄战争画册翻译成中文本,准备在明年甲午战争120周年、日俄战争110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
届时,读者会在这本一百多年前出版的旧图片册中,看到安东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的,记载着民族屈辱和剧痛的历史画面。
面对这一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我们看到一个企业的视野、气魄和理念,超越了为企业发展搭台唱戏搞文化的局限,突破了企业为社会尽责仅仅是捐钱搞慈善的局限。回望历史、立足家乡、钟情文化、面向未来,一个企业想得很多也很远,在这‘多’和‘远’中更多的是对时代的回应,是对文化的回敬,是对桑梓的回报。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顾这座城市的历史足迹和文化成就时,不用说会对丹东港集团保护和传承丹东历史文化的不懈努力致以由衷的敬意。有历史文化情怀的人,对发展文化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自然也在历史、在文化中有一席之地,这也是历史和文化的回赠。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一个能够担当社会责任的企业,一个拥有历史人文眼光的企业家,注定会走得很远,很远。
作者巴军:丹东市政协委员 丹东市电大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