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京剧 京剧名家杜鹏:期待海外办专场 为马派艺术还愿
中国侨网北京4月27日电 京剧名家杜鹏:期待海外办专场 为马派艺术还愿
作者 陶煌蟒
“在海外办一场马派京剧专场,扩大京剧在海外影响力,这是此生最大的心愿。”京剧名家、马连良派传人杜鹏近日在北京长安戏院接受中国侨网记者采访时说,86年前梅兰芳造访美国让世界记住了梅派,而梅兰芳与马连良齐名,作为他的后人,想替老一辈人达成夙愿。
杜鹏师承被誉为“马后第一人”的张学津,为纪念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诞辰115周年,杜鹏日前在长安大剧院举办了“杜鹏马派艺术专场”演出。马派演员少,世人多有不解,认为民国最具影响的老生流派走向了没落,并把责任指向张学津。
“并非先生吝啬不想传,只是马派老生对人才的要求太高。”杜鹏回忆说,张学津先生在世时,就对马派传承十分着急,如今自己就深有体会,“京剧难教,而马派最难学,马派老生在身法、步法、眼神、动作等对细节的要求非常高,处处靠悟性。”
杜鹏办专场,为传播马派京剧,也为报师恩。2011年,作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的杜鹏拜在了京剧大师张学津门下,一年学戏10余出,有时“钻锅”(临时替补演出),两天学一场,直到次年张学津先生去世。
在京剧界,张学津家世显赫,父亲张君秋为民国“四小花旦”之一,本人又是马连良得意门徒,肯收杜鹏,只因一句“他基础好”。杜鹏解释说,这也是马派京剧为何难寻传承者的原因,仅这一个条件就能筛掉许多人,。
师父张学津当年留下的传承难题,杜鹏眼下也开始犯难了,他坦言自己一直未找到一位条件很好的传人。现在他打破门第之见,无论国内、国外,只要想学马派老生,他都愿意教。但转变这一思维还与多次出访表演的经历有关。
“海外看京剧的热情一点不输国内,尤其是华侨华人,大家是真喜欢,侨胞是真思乡,他们对京剧的捧,让我很受感动。”杜鹏用自身经历回忆说,200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演出时,当地点了《赵氏孤儿》这出戏,演员们都很担心,当地观众听不懂文言拗口的念白、唱词,但不曾想看演出的人穿着正式,鸦雀无声地看完了整场表演,最后掌声雷动地向演员致敬。
还有2015年在美国休斯敦演出,一出戏刚一完毕,现场观众持久鼓掌,目送他们回更衣室,就为这一份热情,杜鹏在休斯顿收了一位华侨徒弟。
他感叹道,一个民族传统艺术越纯粹,越能引起世界的研究,因为艺术的本质总有共通,或相互启发的特点,杜鹏不禁想起梅兰芳先生1930年访美演出受到海外的巨大关注,梅派(梅兰芳)与马派在中国京剧行当渊源极深,开创者分列“四大名旦”之首与“四大须生”之首,杜鹏非常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海外办一出马派京剧专场,完成马派几代人的心愿。
采访当日,京剧大师梅葆玖谢世,与梅先生结识20年杜鹏扼腕叹息,“梅先生是个符号,可惜人世再无小梅郎”。梅葆玖先生自传出入院的消息后,杜鹏就多次探望,“梅先生生前只要听到晚辈演出,但凡能动弹,就一定捧场,有时还上台与演员一起谢幕,提携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