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坡头乡王小峰 渑池县坡头乡不召寨村:花椒映红脱贫路

2017-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 地处丘陵地带的不召寨村为省级贫困村,土地贫瘠,以前种小麦玉米靠天吃饭,正常年景一亩地收入仅200多元,群众生活贫困.近几年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村逐步走出依靠花椒脱贫的路子."黄黄野菊好兆头,红红花椒披锦绣.美丽坡头远客留,小康坡头朝前走--"立秋过后,渑池县坡头乡的乡歌<五彩坡头>,在该乡不召寨村广为传唱.地处丘陵地带的不召寨村为省级贫困村,土地贫瘠,以前种小麦玉米靠天吃饭,正常年景一亩地收入仅200多元,群众生活贫困.近几年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村逐步走出依靠花椒脱贫

摘要 地处丘陵地带的不召寨村为省级贫困村,土地贫瘠,以前种小麦玉米靠天吃饭,正常年景一亩地收入仅200多元,群众生活贫困。近几年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村逐步走出依靠花椒脱贫的路子。

“黄黄野菊好兆头,红红花椒披锦绣。美丽坡头远客留,小康坡头朝前走……”立秋过后,渑池县坡头乡的乡歌《五彩坡头》,在该乡不召寨村广为传唱。

地处丘陵地带的不召寨村为省级贫困村,土地贫瘠,以前种小麦玉米靠天吃饭,正常年景一亩地收入仅200多元,群众生活贫困。近几年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该村逐步走出依靠花椒脱贫的路子。

以情扶贫蹚路子

8月19日记者看到,火红的花椒挂满枝头,麻香弥漫整个不召寨村。采摘、晾晒、烘干、交易,整个村里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的花椒虽然遭受了异常天气有点减产,但后来管护及时,一亩地能收入7000元以上,比种庄稼强多了,这多亏了老贺。”50多岁的郭拴牢盘算着今年的收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郭拴牢口中的老贺,就是该县驻村工作队的县纪委办公室副主任贺晓鹏。

在帮扶过程中,贺晓鹏一个月有22天以上都待在村里,和村“两委”一起想办法,和村民打成一片。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渑池县纪委与县畜牧局、中原银行渑池支行联合分包坡头乡不召寨村。县纪委换届后的第二天,新当选的县委常委、纪委书记郭占忠就到该村调研扶贫帮扶工作。

“开展精准扶贫,要带着深厚的感情,真正把贫困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真心投入,真情实干,才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好。”郭占忠对贺晓鹏说。

精准瞄向脱贫产业,通过前期去陕西渭南调研考察,并结合当地土壤、环境等条件,该村把花椒逐步发展为主打产业。目前村里种植花椒2300亩,成立了花椒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乡镇采摘、交易,被誉为“中原花椒第一村”。

以实扶贫见效益

村里给水管道老化,河道污染,驻村工作队正协调县水利局,准备为村里更换1000余米吃水管网,更换水泵,另建蓄水池一个。协调专项资金5万余元,将该村通往城区的跨沟道路除险加固,实现了道路畅通。目前正协调有关部门为该村申报投资80余万元的花椒交易市场项目。

驻村工作队队员吃住在村里,队员在前线,单位做后盾,一件件实事给不召寨村带来变化。

针对缺技术、发展能力弱的贫困户,依托花椒产业,驻村工作队依托单位,联系邀请省、市、县专家就花椒施肥、修剪等技术,集中开展培训,提升贫困户专业技能。

该村贫困户史虎周因为缺乏技术,平时只能打零工维持生计。在村里帮助下,他种了2.8亩花椒,今年收入将超过2万元。“有了花椒的稳定收入,再加上平时打工,脱贫一定有希望。”史虎周说。

“干花椒目前一公斤80元,一亩地能产100公斤左右,收入七八千元不成问题。”该村村支书史明朝说,现在甘肃、山东等地的客商就在村里等着装车,今年全村估计能产8万多公斤干花椒,产值700多万元。

目前,正值花椒成熟季节,村民及周边群众纷纷邀约来村采摘花椒,采摘一公斤湿花椒3.6元,每天采摘一二十公斤,可收入六七十元,富余劳动力足不出村就有干不完的活。同时,该村花椒产业的发展,吸引周边栾川、宜阳等地群众参观学习,带走了花椒技术,也带走了致富门路。(记者刘红涛 实习生杨喜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