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志亮教育 钱志亮谈家庭教育:不能把后天教育作用过分夸大
不能把后天的教育作用过分夸大 人力资源理论中"今天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明天就支配优质社会资源"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今天,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名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进而有好工作,享有优质的社会资源,可当前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造成了家长教育焦虑感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声称:中国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渐被学校和家庭毁掉,对中国教育制度猛烈抨击,更加重了很多父母的心理无助感,他们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无比担忧。
很多父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怎样理解教育起跑线的含义? 首先,要更正起跑线的概念,起跑线不是在六岁,不是三岁,也不是零岁,而是在精卵子结合的那一刹那。
生命是源自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父母各给一个生殖细胞,注定孩子身上会携带父亲和母亲两个家族的种系特征。孩子的发展,一定是基因和后天的教育(或叫经验作用)而导致的一种结果,不能把后天的教育作用过分夸大。
基因决定了整个大脑发展的基本空间和模式。环境和教育只是外因,它们是通过基因这个内因来发挥作用,而且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 我们的麻烦在于,家长过分夸大了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过度迷信教育。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家长也要有科学的儿童发展观,那就是:先天是前提,同时也要看到后天对一个人的影响。那些"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成为天才的父亲""教育有多大胆,孩子就有多高才"等等说法,都是教育万能论的表现。
总之,儿童的发展就是潜能的表达和发挥,适时的和适宜的早期教育可以引发潜能,促进个体的发展,而过度过早的早期教育只能是延缓,或者说阻碍个体的发展。
家庭教育竞争是虚假的, 竞争是市场炒作催生出来的结果 父母焦虑的心态有时是无谓的, 家长也许会想,我本身的遗传不如别人,后天再不多让孩子学习,那不就更差了吗?其实家长必须要清楚自己家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也许有人觉得我是先天遗传决定论者,不是这样的。
但我必须强调先天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虽然龙他们家没有生龙(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但别人家就是生不出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遗传定律难撼动;主观能动性也是内因的东西,儿童一生下来的探究反射的快与慢就反应了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差异,说明主观能动性也有遗传的成分。
教育和环境都是外因,不可能起决定的作用,如果不把这些哲学问题弄清楚,胡搅蛮缠就会害家长、害孩子、害社会、害民族和国家。 家长动不动就告诉孩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记住:这里有一个前提,是铁杵。
如果是一个棒槌,磨什么针呀,磨成牙签差不多了。中国有四大名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当地都盛产丝绸。
只有在质地缜密的绸缎上绣花,花才绣得漂亮。如果在麻袋上绣花,那就是基础太差,最多只能是个十字绣。所以,家长要因材施教,不能盲目强调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这就会陷入主观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东西。 同时,家长要端正态度,弄清定位,想想自己当年种的是什么种子,你种的是辣椒,就别希望生出一个茄子。
你给学校一粒小麦种子,却让学校给你培养一株玉米——我承认变异,但没有这么离谱的!
尤其是一些媒体对某些天才的炒作,七岁天才作家、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家笨笨上北大之类,更是增添了家长对教育的盲目狂热。家长不用担心你家孩子读大学的问题!
30年前,中国大学生占同龄人口不到0.2%,现在到了32%;30年前,中国高考升学率不到5%,现在到了75%!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再过5年、10年、15年,那时上大学还难吗?关键家长不要变态,非要读211、985,非要读"九所",非要读北大清华,非要读北大清华的某个系,有必要吗?新东方俞敏洪跟我讲,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到了北大英语系,淘宝的马云就读了个二本的杭州师院,可是马云的资产是俞敏洪的十多倍!
说明什么?说明读什么大学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人品好、身体好、心态好、人缘好,重要的是孩子拥有人类永恒的普适的终极的价值观,重要的是孩子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幸福的人生过程! 很多家长不考虑教育做的原材料加工,你家孩子和人家的孩子遗传一样吗?基因一样吗?不一样,你跟在后面起什么哄呀?有些家长总是生活在一种望子成龙的幻觉之中,这是一种浮躁的心态,害社会,更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