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鞍华知乎 《女人四十》许鞍华深知女人心
八十年代,由潘虹主演的《人到中年》是我在看到《女人四十》之前印象最深刻的刻画中年女性形象的影片。在电影中,潘虹饰演的陆文婷不仅是位医术超群的女大夫,而且还是一个男人的妻子、一个女儿的母亲。所以,无论家庭给予的温暖有多少,她肩上所要挑起的担子都是沉重于任何一个时期的。
但是在主流意识的影响下,主人翁的牺牲精神被提升到了一个高于平民百姓的境界,使得陆文婷的牺牲成为一种无畏的大爱品德。
此后,很难觅得与之相同题材的影片。即便是有,我想在没有受到关注后定然落得石沉大海的结局。倘若是好片,或许还有重浮水面的可能。
90年代同样是反映中年女性的影片,许鞍华的《女人四十》简化了女性刚强、果断的一面,更多地把注意力投放到四十女人承担家庭责任时的隐忍与深情的一面,而女性的伟大之处正是在这些被常人忽略掉甚至厌恶的地方表现得透彻。
剧情中设置了婆婆过世、公公寄居家中、公司新来时尚女同事三个环节来展现萧芳芳饰演的阿娥身上熠熠生辉的优秀品质。这三个部分的内容虽然再平常不过,但是导演敏锐的洞察力赋予了每个细节无可辩驳的说服力,让观影者不得不臣服在导演温和却不容置疑的观点表述下。
1. 阿娥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有一个温和、善良,处处体贴自己的婆婆。然而,婆婆却因操劳过度辞世。这对阿娥来说是个很大的打击,而对剧情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铺垫。从为婆婆举办的出殡仪式上可以看到,阿娥的夫家几兄妹并不团结,对于亲情亦是淡漠。自己的公公又患有老年痴呆,更是让未来的事态发展趋于复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阿娥的性格与情操得到了很好的凸显。
2. 影片着墨点最大的部分便是阿娥照顾公公的部分,公公是军人,骨子里有着一股难以变更的倔强。患上老年痴呆后,他的行为举止更是难以让人接受,常常搅得一家人不得安宁。阿娥用自己的隐忍和耐心缓和了与公公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也获得了公公对自己的关爱和肯定。作为对比的二女儿则变得丑陋与可笑得多,更映衬出阿娥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3. 阿娥在公司算是一个一言九鼎的“栋梁”员工,却面临着如花似玉又精通电脑操作的年轻女同事的挑战。本来家中事已让她不堪烦恼,工作上的烦心事更让她无从排解。然而,她还是忍耐着做好自己的工作,在电脑出故障的时候表现出自己无可取代的优势。让老板对她的依赖感更甚。
为了缓和影片中的压抑感,夫妻间的矛盾和浪漫成了调试剂,为影片增添了不小的趣味。影片看完之后感觉很舒服,很难忘,这些小细节的突出功不可没。
2008年曾名噪一时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沿袭的正是许鞍华这种敏锐而温和的风格,把真实建立在艺术美之上,利用文学的质朴和温婉为生活的真实注入许多值得推敲的东西。
对于人物内心的理解,是这些小细节得以获得生命力的关键。《女人四十》尽管反映的是女人到了中年被颇多的艰苦和麻烦缠绕,可是也将女性的心理流动表现得酣畅淋漓。
公公在家时麻烦不断,顽皮得如孩童般的公公是个惹是生非的魔鬼,不仅把家里搞得乱成一团,还惹得邻居鸡犬不宁。无奈之下阿娥把公公送入了老人院,可是送走公公后阿娥心里却比谁都难过,许多一时无法理解的细微动作完全地暴露了其心理强烈的波动。
面对夫家弟媳的刻薄与自私,阿娥尽管有怨言却也默默承受了。刀子嘴、豆腐心成了这个时期女性的共同特征。
属于那个时期中年女性共同特征的还包括大嗓门和粗蛮举止,她们这些所言所行并非天生愿意,而是在长期生活所迫中养成的恶习。她们可以不顾颜面地在大街上与别人吵吵,为的是不让别人占自己一丁点儿便宜;她们可以忘记自己狼狈的形象,在人前奔来跑去,为的只是争取更可能多的利益。
她们牺牲自我,她们隐忍艰辛,她们独酌苦涩,她们含辛茹苦……太多的挫折与重担打磨去了她们天生娇嫩的一面,取而代之的是丧失了许多女人味的市井街民。
当影片最后,天空飞翔的鸽子奇迹般出现在阿娥家的阳台上时,仿佛见到了过世的公公在天上为这个尽忠尽孝、任劳任怨的好儿媳妇儿祈福。这样的一幕很难让融入影片中的观众不动容。
许鞍华这部影片确实是舒服的,她捋顺了纠结在不同年龄层中各色男女、各阶层人群对中年女性的看法和个中的矛盾。把一个真实的、高尚的,却又是最无何特别之处的四十女性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当影片结束,对待中年女性的态度是否能成为新话题,或者成为诸位重新看待中年女性的一个窗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