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朱程 孔子的儒家思想追求人道 然而程朱理学却强调天道 二者之间是否矛盾?
聖人云:「吾道一以贯之。」人道即天道,天人一道也。聖人云:「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下学修齐治平之事,上达天道性理之学,聖人未尝不言天道也。此云惟天知我,又云「五十而知天命」,是人天两相知也。理学者,不过将聖人未尽之言畅发之而已。
儒门事业,彻上彻下。欲究天人之道,须明聖人之心。于此,须先明何谓聖人,何谓聖。 聖何谓也? 《说文·耳部》云:「聖,通也。」 孔安国传《大禹谟》云:「聖,无所不通。」 孔颖达疏《乐记》云:「聖者,通达物理。
」 又疏《左传·文十八》云:「聖者,通也,博达众务,庶事尽通也。」 《白虎通·聖人》云:「聖者,通也,道也,聲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
」 《艺文类聚·人部四·聖》云:「聖者,聲也,通也,言其闻声知情,通于天地,条畅万物也。」 《孟子·尽心下》云:「大而化之之谓聖。」 《礼记·乡饮酒义》云:「产万物者,聖也。
」又云:「聖之言生也。」 《荀子·解蔽》云:「聖也者,尽伦者也。」 《大戴礼记解诂·诰志》云:「聖,极也。」 是知,耳闻天理,于事物无所不知;口宣天道,于性情无所不达;身教王化,于万民无所不化,此之谓聖。
聖人何谓也? 《孟子·离娄上》云:「聖人,人伦之至也。」 《荀子·礼论》云:「聖人者,道之极也。」 《论语集注》云:「聖人,神明不测之号。」 《论语正义》云:「所谓聖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性情者也。
」 《春秋繁露·威德所生》云:「行天德者,谓之聖人。」 《论衡·宣汉》云:「能致太平者,聖人也。」 《孔子家语·五仪解》云:「所谓聖者,德合于天地,变通无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性情,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此谓聖人也。
」 《荀子·儒效》云:「神固之谓聖人。」 《大戴礼记·诰志》云:「天生物,地养物,物备兴而时用常节,曰聖人。
」 《尚书大传》云:「聖人者,民之父母也。」 是知,德合天地,参赞化育,神明莫测,天下归往,此之谓聖人。 人跻于至境,德合天地,遂成聖人。此即中国素所谓天人合一之境也。然则何以合天?曰:内尽人性,上合天心而已矣。
性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人性天生,天所命予也;人道天成,遂性而行也;教化聖裁,聖人所以匡道复性之具也。聖人者,无非极尽此天然赋予之性,做到极致,成一完全之人者尔。
理 《大雅·烝民》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宇宙万物源生于天。天生万物,非随意而生也,各必有其所以然之本质规定性(则),是谓理。故物有物理,事有事理,人有人理。花遂其理必开,雨遂其理必坠,人遂其理必长。
物各遂其理而动,则天地龢龤,羌无忧患。人自遂其理而为,则天下太平,人心康乐。 人性 《周书·泰誓》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孝经》云:「天地之性,人为贵。
」是此理之赋予人者,特名之曰性,其实与理一也。此理天赋而内在于人,即人性也。孟子谓人性本善(秉彝),此善性非由外铄,本为天生赋予。而此人性之所以善,固由于其所出之天理本善。 天理 《易·繫辞》云:「天地絪緼,万物化醇。
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又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又云:「生生之谓易。」是知万物生生不息,宇宙演化无穷,如此生理,即是世界之本性,即是天之理,即是至善(懿德)。人之本性,好此至善。
《易》又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赋人以性,人法天而行,天以生生不息之德为理,人以仁民爱物之仁为性,此理此性,本同一善。聖人之特出于常人者,不过在尽此人性,跻于至善,合天无间,斯须莫违而已。
赞天 《繫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者,阴阳也。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阴阳二气,化生万物,生生不息,此即天道,亦曰天理。继嗣此生理者,即为至善;成就于人物者,各为天性。
此固天理之自然流行也。然能参赞天地之化育,助成此生理者,惟聖人尔。无他,以聖人能内尽己性,外通物理也。 太极 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以万物之理实皆备于人性之中。
何也?夫理者,形式也,形而上之道也;气者,质料也,形而下之器也,而理在气先。譬如造屋,须有其材质,循屋之理而造,然後能成。其物未有,其理已存。永动机之不存,即缘于永动机之理未有也。——此理之先在性也。
花开缘于花开之理,花自动静生灭,然其理不灭。虽日月星辰皆殒,而牛顿定律不泯。——此理之永恒性也。万物各禀其理,总源于天。其象虽殊,其理实一。若月映万川,各影纷呈,本月不异。——此理之全息性也。故万物虽各呈理之一面,内实僎理之全体,此之谓太极。
故万物皆备于我,人心同此一理,爰我能通尽物理,遂尽人性,上合于天,以至于聖。 人心 《礼记·礼运》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天地之德曰生,天地以生生之机为太极全理。此即宇宙之本体,万物动静生生之所来自。故鸿蒙之初,一片絪緼昊大元气,此气禀动静之理而动静,而生阴阳之气,生五行之质,生万物,生烝民,理亦随气以赋与人物之中。
然「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事物有理,无心自觉;禽兽有心,蔽于浊气;惟人禀至精之气,鬼(形体)神(精灵)荟萃,其益精者更化育出一颗灵明能动之心,可格物理,致良知,尽心知性,以至于天。故《礼运》复云:「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 天心 《易·復·彖》云:「復,其见天地之心乎。」復卦之象,阳气已衰而復兴。当此一阳来復、万物重生之际,得见天地之心。故知天心者,生物以为心也。然四时行而百物生,天无言而理不动,气化流行,纯任自然,天地本何心之有于其间?盖流水无心,人谓之活泼;霜雪无心,人谓之严酷:彼本无心,特人为之立尔。
张子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命者,性也。为民立命,即博施广济,协和天下,使百姓各归于本性之正。
而为天地立心者,更俾万物各正其序,顺其理,遂其生,同其体。能此者,非聖人而孰克? 立心 《易·乾·彖》云:「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天以元亨利贞为德,总其理曰生;人以仁礼义智为性,总其命曰仁。此仁受命于天。故《春秋繁露·王道通》云:「仁,天心。」 黑格尔谓绝对精神外化为世界,作育出人类,借人类对绝对精神之体认,以实现绝对精神之自我体认、自我圆成。
人类之意义,即作为绝对精神循环自成之镜。天亦彷彿。天本无心,万物生生自然而已。惟人于其间特具一颗灵明能动之心,可以「穷理尽性,以至於命」(《易·说卦》):内尽仁性,外赞生理,成己成物,和合众生,以至于「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识得天地生生一片仁心。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说卦》)苟此生生之心泯灭,则宇宙亦归于虚无。故人者,天地借以储心之具也。人类之意义,即在于为天地立此生生之心。
然实能此者,亦惟聖人。 一体同仁 聖人立心以仁。《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者无他,即天命人性至善之仁。《商书·汤诰》云:「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孔传:「衷,善也。
」孔疏:「五常之性。」故衷者,天命之善性也。衷亦通中。《左传·成十三》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民。」《说文》云:「中,内也。」而《增韵》亦释衷云:「方寸所蕴也。」故中者,内蕴之善性也。
此天赋而内在于人之善性无他,即仁。故《中庸》云:「成己,仁也。」内成己性曰仁。聖人云:「天生德于予。」上合天德曰仁。是以聖人浑然同天地万物为一体,以立天心。 聖人 盖心者,一身之主也;天心者,天地万物一体之主也。
聖人云:「吾道一以贯之。」天地之间,一理而已,太极生生,贯通万物。孟子云:「上下与天地同流。」天地之间,一气而已,二五流行,造作万物。夫医家以肢体麻木不通为不仁,谓心不能主其体也。如此,则天地至仁矣:万物一体,其理可以相通,其气可以相感,并主于生生之仁。
然天地终实无心,惟待聖人之仁心以为心。《繫辞》云:「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太极生生之理,寂然永存,惟待聖人之仁心感通而主之:视民如伤,是仁及人为一体也;不忍觳觫,是仁及禽兽为一体也;弗除窗草,是仁及草木为一体也。
故《礼运》云:「聖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惟聖人者,尽性人物,止于至善,感格幽明,无所不通;为天地之心,参赞化育,为万物之主,穷神知化。
用是聖人出则天心见,聖人隐则乾坤息,聖人之为德也亦盛矣。故《中庸》叹曰:「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成聖 人人可以成聖人。周子云:「士希贤,贤希聖,聖希天。
」此人生之层境,成聖之阶次也。小人百姓日用道而不知,其心未觉;大人君子日傃道以成仁,其性日善。至其极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聖人以成。
然则何由至之?由乎大人之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内明光明之德性,外亲民物于胞与,天地生生,万物一体,至善之仁,灿然绽现。《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此天命(宇宙意志),此天理(宇宙法则),此天道(宇宙规律),此天德(宇宙功用),此太极(世界本体),此天性(事物本质),一言以蔽之,即彼庄严雍穆、永不止息之生命力。
《繫辞》云:「日新之谓盛德。」《大学》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君子法乾,健行不息,仁德日暲,终达于天。 印心 聖人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天地无心而有心,以聖人心为心;聖人有心而无心,公其心于天地,不复私有。故其言行动静,虽从心所欲,却无一不合人性,无一不顺天理,自然而然,尽仁尽善,浑于大化流行之中。
聖人云:「五十而知天命。」孟子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是人心知天心也。聖人复云:「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是知天以後,天心返知人心也。
於戏!天理流行,万物生生,此一番宇宙造化,究竟何为?人不知,质诸天,天实亦未尝知也。天不知,故乃造化出此一番宇宙,欲以知之尔。夫人,但天之所以致其知之具也。譬如人不自知其面,揽镜乃知其面;天不自见其心,造人以见其心。
循环自认,意义乃得圆成,性命乃得安顿。不然,则天人同归一段虚无尔。聖人者,其与天心心相印以相成之密友欤?五百年必有聖人出,此天人之约信欤?阳明子去今五百馀岁矣,聖人亦可以期矣。
期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或以为伤逝,吾昔亦然,今始自觉浅薄。盖道体流行,无日或已,逝者不逝,来者何来?理自如此,何伤之有?聖人体察道理,岂不明是?有所叹者,但此生生之大化尔。
曩畴聖人恸哭颜子,人以为过,聖人以为当然。盖春生则笑,秋杀则哭,不过悲喜自然,合情合理而已。夫聖人,讵如槁木死灰、枯坐泥塑者耶!是以食色无非人性,哀乐皆是天理,如此聖人,更何难成?仪封人云:「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夫人不鉴其面,久之厥容必垢;天不察其心,久之厥行必紊。故聖人时出,以襄天道。夫子者,固天纵之聖矣。子贡云:「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聖人固久已与天同居矣。
前聖既逝,其气散入大化,瀰漫宇宙;其性合于太极,贯通万物;其心归复上天,照临下土。聖人在天之心,必可以知尔我之心;尔我之心,岂不可以知聖人之心?前聖後聖,相印一心;人性天理,相贯一道。今来有志于成聖者,虽非生而知之,讵不可以学而知之乎? 《论语》其始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所悦者,大人君子成聖合天之学也。《论语》其终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复以知天印心相叮咛。夫聖人者,真为天之心知矣。然则聖人终竟何所知于天欤?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天若有心天讵老 盎然春意几多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