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博文,一个灵魂卡路里很高的人
在银幕上塑造的诸多形象,似乎让不了解段博文的人,很容易有一种不客观的带入感,他本人是否江湖气满身,性格冲动爽利?否则,无论是出道的第一步电影《十三棵泡桐》里的叛逆青年淘淘,还是《左耳》里深情却“心狠手辣”的黑人,以及《追凶者也》里染者黄头发的小镇青年王友全,都有那么一种“坏男孩”的感觉。但当近距离接触段博文,才发现,他的一双大酒窝里,盛着如沐春风的温暖,没有什么多余的话,但是对自我的表达却独到精确,他极力配合拍摄的任何环节,极其配得上四个字,温润如玉。
段博文是成都人,成都人都爱火锅,段博文也不例外。他觉得自己更像火锅调料,不像火锅的食材。因为可能没火锅食材那么多样性。
他更倾向于专注做一件事,花很多时间,去熬煮出一个结果。
他是大家公认的煲汤小能手。煲汤极为讲究,也极为细致,用心挑选食材,不急不燥的分配好时间,才能煲出一锅味蕾满意滋养身心的浓郁滋味来。
这种专注和极致,也体现在段博文的职业素养上。作为演员,他很希望能遇到一部用时间熬制的佳品,可以让他为角色去体验一种新的职业,将自己浸润到角色的生活中,而后熬煮出一部时间的成果。这种艺术家式的追求,在当下注重票房和利益的市场环境中,似乎显得有些奢侈。但这份对事物全然的热爱,却令人可敬可畏。
另一个可贵之处是,段博文恰恰又有一种当下的通透。当问他,会不会担心自己总是演同一类型的角色,从而被标签化。他倒显得特别坦然。“导演只是对当时的我的某个面情有独钟,仅此而已,我的其他面只是在等待另一个角色”。
在给职业加持的荣誉上,他已获得过华盛顿独立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说起得奖,他的真实感受是,当时并没有那种high爆了的感觉,只是确定是真的后,很开心,几秒之后,感受最多的是一种鼓励一种欣慰。问到对拿大奖怎么看,他坦诚自己当然希望能够拿到但也不强求,他说演员这个行业,缘分很重要,能否遇到一个好角色,好机会,好团队,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的东西。这大概是他身上总是有一种踏实稳妥的气氛的原因吧,他有一种定于“业”的气质,有个作家曾说过,在日本,“业”是职业的意思,但更接近于天命,是指某种被天意击中的命运感,无法按捺的职业热情。被“业”擦亮的人,灵魂的卡路里都高得惊人。
进阶之路上,他还想做一个监制。虽说行业内不乏演而优则导的惯例,但他觉得,导演跟天赋有关,还需要灵感加持,但灵感飘忽,不可控因素太多。监制的话,是出于那份制作有品质的良心剧的发愿。
我们邀请他为粉丝手绘一幅画,虽没学过绘画但他欣然接受,并且无比认真,像要交作业一样,极尽心思。他喜欢蓝色,因为他喜欢海。也喜欢冲浪。即便在冲浪地时候,他也会琢磨出一套处世哲学。
冲浪的时候,他会一两个月都跟海洋呆在一起。浪不是每天都有,你需要等风来,在等的时候,也要随时做好准备。即便浪来了,你也未必能抓住,太大的浪和太小的浪都不行。所以大部分都是等待。人生也是如此,但你要做到最好的状态,这样机会来了,才不会错过。
即便浪来了没抓住,错过就是错过了,耐心等下一次好了,不必慌张。
拍戏每到一个地方,博文最爱逛的地方是菜市场。这对他体验风土人情、社交气候,都能提供最直接的素材。他说,菜市场是个很奇妙的地方,你甚至可以体验到各个阶层之间的微妙。比如同样是卖肉,有几百一斤的,也有十几块一斤的。你可以快速了解很多当地的东西。“根据我的经验,了解当地的水质好不好,要吃当地的豆腐。”
段博文说自己和时代是有些脱节的。他的微博不常更新,也不像许多小鲜肉一样爱发自拍。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更喜欢跟他的两只猫玩儿。看书,喝茶、看电影,或者到对面的超市去买菜,他喜欢下厨的感觉,了解食材,烹饪的过程,有时跟穿透一个角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