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中笛子独奏曲 笛子独奏曲《大漠》赏析
笛子独奏曲《大漠》系笛子演奏家、作曲家马迪先生于1998年创作完成的一首充满浓郁西域风情的作品,如今它已成为笛子界广为流传和演出率极高的独奏作品,并蜚声海内外乐界。
相比马迪的其他作品,这首《大漠》略显另类。众所周知,马迪先生的笛曲创作基本走的是“秦风”和“古韵”两条线路,“秦风”类的《秦川抒怀》、《塞上风情》、《赶牲灵》、《纺线线》等,“古韵”类的《远韵》、《春夜喜雨》、《登幽州台歌》、《山居秋暝》等,这些作品或写实、或写意,每首都不同程度反映了曲作者的生活和理想。
《大漠》的问世,不仅打破了马氏笛乐创作的“传统”,还在笛曲创作上突出了三大特点,其一,用大笛子演奏新疆风格的作品。以往我们熟知的新疆风格的笛子曲,如《帕米尔的春天》、《绿洲》等都是用清脆高昂的小笛来描绘,而《大漠》则打破先例,大胆使用C调曲笛来反映作品,增强了音乐的苍凉感和神秘感;其二,在演奏技巧使用上,作曲家不但没有忌讳在大笛子演奏“吐音”反而利用乐思发展在大C调曲笛上大段秀“吐音”,并将“急速气颤音”(俗称“狗喘气”)也运用到乐曲中,为音乐的表现增色不少;其三,为了能够实现演出方便,作曲家从开始创作时就想到与MIDI结合来写,这在当时的民乐界还属于“凤毛麟角”,所以《大漠》一经问世,就倍受关注。
纵观整首作品,分为四个段落,大漠孤烟直、丝路驼铃、绿洲欢歌和征途漫漫。不管是演奏还是欣赏都会使人的脑海浮想联翩,画面感十足,极其走心。MIDI音乐响起,风沙声的出现,就注定的这首音乐的神秘感,隐约飘来的笛声仿佛是西域蒙面女郎传来的空灵婉转的歌声,增二度音程的使用又像是神灵从远古传来对生命的召唤。
音乐进入主题,这是典型的和声小调调式,古老而神秘。镜头开始出现,在一望无垠的茫茫大漠,一支驼队在顶着烈日缓缓前行,在太阳的炙烤下,驼队隐隐绰绰,难道是海市蜃楼?他们越走越走近了……
果然,这是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来的一支商贾队伍,他们承载的是东方的古老文明。一路西行有多难,风沙不断、烈日不停,但是人一旦拥有了执着的信念,这些困难又算什么呢?一阵疾风骤雨般的鼓点后,引出了“绿洲欢歌”,茫茫大漠中的绿洲无疑是上天给这些赶路之人的最大恩赐,作曲家尽情发挥大C调曲笛的厚重的音色,却不失时机的使用了大段吐音技巧,这对演奏者的气、指、舌配合无疑是一个大的挑战。
音乐律动欢快活泼,不禁使人联想到篝火、烤肉、美酒、各色的水果、活泼的小孩,当然还有翩翩起舞的窈窕女郎。
一阵狂欢过后,一切又恢复如初,音乐再次回归主题,驼队再次出发,踏上漫漫征途,一路向西,驼铃叮当,不知下一个驿站将会是哪里?
笛曲《大漠》对演奏者气息的要求非常之高,不仅高、中、低三个音区都要很通畅,还要将强弱力度的层次层层展现出来,更有特殊技巧“急速气颤音”的得当运用。而增二度音程的大量使用,则要求演奏者特别要在音准方面多下功夫。另外,笔者还有一个演奏体会,那就是笛膜的选用不可过松,或直接贴胶带演奏,会增加音乐的神秘感,更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