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福的复习课型 有效课堂交流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探索
学科论文:初中数学 有效课堂交流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有效课堂倡导先学后导理念,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复习课的目标是通过单位时间的复 习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化整合和螺旋式提升, 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 在有效教学
理念指导下,以七年级《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案例为例,探索数学复习课中 的有效课堂交流,旨在变革传统填鸭式的复习模式,解决学生低效复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 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关键词】 有效教学 自主复习 问题 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使 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所谓有效课堂交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注重单位时间学习效益,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
数学复习课的目标是通过有限时间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能获得一个系统化、网格化、螺旋 式的整合和提升过程,同时要能提高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然而,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中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原本不乏重学习结 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 尤其以简单的知识点呈现, 大容量题型的强化训练代替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学生被动接受, 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负担加重。
这种填鸭式的复习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学习 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调控学生的反馈信息,违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轻负优质 的现代教育观, 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 改革初中数学复习课教与学的方式已刻不容缓。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积 极有效的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如何走进课堂,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等等.
这是每一位教 育工作者,必须直面应答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数学教 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才更有效呢? 因此在数学复习课中开展对有效课堂交流的探索和研 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复习课教学流程及理论依据 1、 课堂教学流程图(图 1) 1 2、 理论依据 (1)现代有效教学理论 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和中国教育报赵小雅主编主持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有效教学 的行动策略研究》 ,他们倡导“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强调先学后导理念,以问 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解决学生低效学习、教师低效教学的问题,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教师学会有效教学,不 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执教能力。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 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数学复习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旧知识,使已有知识系 统化、网络化,并同化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对同一问题,有的学 生能够熟练、准确地解答出来,而有的学生却感到困惑,这是因为他们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 层次和水平不同,而反映出对输入信息的选择、整理和加工的能力不同的结果。通过小组生 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自行整理知识,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课前布置“问题生成 单” ,明确复习要求,这样可使学生不受课堂教学时间限制,创设宽松的学习研究的环境,根 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发挥,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取长补短,然后再归纳小结。
这样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 刻。最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归纳小结出一般性的方法和原理,使各部分知识达到最佳组合 状态。
(3)信息加工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数学复习课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学会单纯的解题术,而是应在自身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学会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通过自身的加工处理,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 生必须进入主动积极的接受信息的状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信息的接受、加工、传 递的动态过程。从课堂交流到归纳小结,这是初步的从实践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过程,再一次 通过课堂反馈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到理论,这是一次理性的飞跃,超越了题目本身的信息。
三、实施过程分析 教学模式的实施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题生成”到“问题评析” ,第二阶段 从“新问题”到“能力拓展” 。
1、课前准备 作为本节课的先导,学生提前完成教师下发的“问题生成单” 。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本 节课所要复习内容,在完成题目时,有困难的同学会主动地查资料,进行自我查漏补缺工作, 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过程。
然后,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有哪些体会和感想,这是 对信息深加工的过程,进入理性化阶段。 案例: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及应用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下) 问题生成: 课本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 (08 年舟山市中考数学试卷第 17 题)课本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上有 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 一道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只)? 如果假设鸡有 x 只,兔有 y 只,请列出关于 x、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写出你求解 、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的方法。
这个方程组的方法。 探究 1:据中考阅卷老师统计,有约 50%的同学求出了方程的解,约 20%的同学没有写出求 解方程组的方法。你认为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们忽略了什么? 请你和小组同学一起回顾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 探究 2:假如此题为: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问鸡兔各几头(只) 。
请你和同学们 探讨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的概念。你能求出它的解吗? 探究 3:假如此题为:今有鸡兔同笼,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头(只) 。
你对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又有什么发现? 探究 4:对于本题的方程组 ? ? x y = 35(1) ,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2 x 4 y = 94(2) 探究 5:请归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其本方法有 和 。它的基本思想 这些问题覆盖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概念、解法和消元思想等知识要点,题目容易, 又典型,便于学生总结。
2、课堂交流 在课前准备基础上,每位学生都带着自己的问题进入课堂,这其中不乏有概念理解的层 次不同及处理数学方法等的局限性。 经过小组交流(每小组 4-6 人), 大家互相讨论, 气氛热烈。
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或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进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点 拨学生的思维。例如方程组这节复习课,教师布置课堂交流不到三分钟,课堂内争论的气氛 便很热烈:A1 组的同学在探究 2 题的结论时,加入了 ? ?x = 0 ? x = 35 和? 两组答案,使得 ? y = 35 ? y = 0 本题的解有 36 组,我便提示他们应该从实际意义考虑问题。
B2 组同学在分别用代入消元法 和加减消元法探究 4 中解法外,通过组内交流,发现可以先把②式整理成 x 2y=47 再解答会 更简单,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教师巡回指导过程中,特别关心基础差的学生,使他 们能与全班同学的思维同步。
这一过程,学生全面参与,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 作用。最后各小组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进行班级交流。 3、班级交流及归纳小结 教师在安排好小组任务的基础上,让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本小组对某道题的解法及解后体 会,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更正。
教师对学生的讲解给予表扬、赞许,对有问题的或有争论的地 方,通过引导点拨得以澄清。分析到此,基本的概念和解题思路已很清晰,然后,我因势利 导,让全班共同完成本章知识系统框图: 通过对一道中考题的分析,即激发了学生对中考题探秘的兴趣,又通过探究题的逐步 分解,使学生梳理了知识要点。
这一过程,有如下几方面的功能:①推选代表将本组学生的 思维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也展现在教师面前以求评价,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模 式中是做不到的,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
②学生讲 解是参与课堂教学的集中体现,学生讲解所用语言符合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学生倍感亲 切,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同时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③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必 然尽其所能,尽自己最大努力讲好,这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创造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3 很有帮助。
通过其他几个问题的交流,同样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随着学生发言的结束,对 于方程组最基本方法的总结也已形成,这时每位学生大脑中关于方程组章节的基本框架已初 步形成。 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中,都有亲历成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既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 又可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自我效能不断增加,从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学习。
又通过 各小组和补充,形成对数学内容的共识,总结规律,其中包括解题策略及体现的数学思想方 法。
4、教学反馈、拓展提升 在学生建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的实践活动,教师提出更高层次问题,同 样组织各小组讨论,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现在,请你根据消元的思想方法,试着解决如下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相信自己, 你能行! x-y=1 ① x y z=26 ② 2x-y z=18 ③ 同学们在刚才总结方法的基础上,继续讨论,尽快拿出解题方案。这时,课堂上再次出 现“冷静——活跃——激动”的场面。
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已有较深刻的理解,对新的 问题中的不同信息进行加工、归类,再与本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很快,学生举手发言。 第一小组由③-②得 x-2y=-8 ④, 先消掉 z,再由①-④得 y=9,回代入①求得 x=10,再回代入② 得 z=7.
立刻又有学生提出由①变形后,代入②和③,先消掉 x。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让学生 自告奋勇举手发言,在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气氛中发表见解,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 能得以充分的展开。
教师随时都可以接收到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有些是教师备课 中所没有想到的,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四、结果与体会 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的开展我们还处在起始阶段,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 践,我们认为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复习观念的变革 一般认为,数学复习课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题海战术,学生非常反感,易产生 厌学情绪。
试用新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模糊“教”与“学”的界限,寓 “教”与“学”为一体,整个教学过程随着学生思维不断展开,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 见解,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对数学复习课的兴趣相 当浓厚,我们对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这主要反映在对开放性命题和探究类命题的解决上。
在解决综合性问题中,通过学生自主 分析、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维的开发性较大,解题的思路较宽,思维活跃,相比,在传统教 学模式下的学生的思维明显带有保守性。 3、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通过实验,教师教学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首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必须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及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对问题生成单的设计,难度上要适中,方法上要典型,使 形式便于总结。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及时了解情况,引导思维。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解法 要及时作出反应,正确的要表扬,错误的要引导发现问题,这一些都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 求,因此教师课前必须刻苦钻研,做好充分准备,估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同时课堂上提 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使教师的思路开阔,随时都可以接收到优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可能有教师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体现了教学相长,教师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
4 我们深深体会到, “课堂交流复习模式” ,改变了以往那种封闭的、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 方式,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数学知识结构的完善为目的的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新的教学形式。
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这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 兼 孙晓天.2003 【2】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韩立福.2006 【3】 《当代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导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韩立福.2006 【4】 《开创 21 世纪数学教育新局面[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 专业委员会 1999 【5】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 俞剑波.200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