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总决赛夺冠又爆争议,这款良心综艺口碑还能找得回来吗?
秦昊夺冠了,良心综艺的口碑却崩了?
嗯,《声临其境2》。
上一季冠军朱亚文,豆瓣8.3,成为年度综艺黑马。
然而朱亚文神助攻秦昊击败刘敏涛夺冠的总决赛之夜过后,节目豆瓣评分稳稳地停在4.5分。还被网民吐槽:好好的配音综艺,还是变成了戏精综艺。
4.5分的《声临其境2》,冤吗?
当然冤,即使水准略有下降,这一季的节目,依然配得上品质二字。无论如何,质量也没有出现评分那种程度的雪崩。
但,又不冤。总决赛争议,正是对节目口碑断崖式下跌,最好的说明。
没人会说秦昊不是好演员,但好演员和好的配音演员,是两回事。总决赛表现合格与夺冠,也是两回事。
《身临其境》口碑垮掉不是从秦昊开始的,是从迪丽热巴夺冠那期开始的,但秦昊在朱亚文的助攻下击败王祖蓝,尤其是在最终对决中一对一击败刘敏涛夺冠,某种程度上成为节目本季争议的延续。
朱亚文神仙助攻越闪耀,秦昊的夺冠表现越平淡
最后的对决,是秦昊为《伪装者》明台配音,两票优势战胜刘敏涛的《白雪公主与猎人》。
但网络上很快就炸开了。芒果台的官微下,满满的都是质疑的评论。
刷屏的网民留言是:刘敏涛才是无冕之王。
最终结果到底是不是不公平呢?
这次入围总决赛的是秦昊、刘敏涛、王祖蓝、倪萍,四位入围者还是各邀请一位嘉宾前来助阵,结果第一季冠军朱亚文以助演嘉宾的身份来为秦昊站台了。实际上整个消息传出的时候就已经有网民猜到了赛果。
但其他的组合表现也很强啊。
王祖蓝找来了 “话筒视帝”杜燕歌,这个名字你可能不输,但这位TVB王牌配音演员一开口观众就酥了,“呐!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观众朋友们等了这么久,我煮碗面给你们吃”,再来一句——“我就是陈浩南。”
爱了爱了。
但王祖蓝的表现也是不弱的。
早在中学时期他就已经开始为电影、广告配音了,之前上综艺展现的模仿乐器、动物还有知名演员的声音都是当时留下的功底,所有才有后来的 “百变声咖”。
但王祖蓝的问题是始终没有走出港剧港片的配音框架,突破性少了点。
倪萍半决赛请来董卿强势PK掉了万茜和娄艺潇,这次找来的却是小岳岳。
但两个人配的《唐伯虎点秋香》 “含笑半步癫”的片段真是很精彩了,完全找到了港片配音那种特殊的韵味。
刘敏涛找来的也是实力派邢佳栋。两人演绎的《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一段帝后争吵的对手戏,唇枪舌剑一气呵成,将这场口舌之战中的爆裂、气愤、纠结、发泄和智斗的情绪和细节都通过台词展现出来了,完全称得上神还原。
那么朱亚文和秦昊的段落有没有落下风呢?并没有,尤其是朱亚文的表现,真的让人回想起去年他夺冠的场面了。
朱亚文有两次配音,首先是朱亚文单独配音邓超主演的《影》,一人分声演境州和子虞两个角色,可以说是无缝还原邓超原声了,角色性格处理地特别好,从情绪、语调到角色表情都能刻画出那种角色张力,就连喘气的细节也注意到了,再加上朱亚文现场的表情,感觉就是把戏再演了一遍。
这一段演完网络的评论齐刷刷都是:求朱亚文离开杨天真吧,这么好的演员只是上综艺真的不浪费吗?
接下来是两人给经典电视剧《大宅门》配音,而且都是一人分饰两角。
有人说朱亚文把秦昊艳压了,我倒是不这么认为。秦昊铺垫情绪的这段配得是合理又到位的,最后情绪爆发的段落角色转换了,又是扇自己又是嘶吼,爆发力表现力都是够的。
问题是这段演绎手法明显不是秦昊习惯的文艺片式的演绎套路,而明显更适合演惯了纯爷们的朱亚文,所以会有朱亚文更惊艳的感觉。
最后他还再次使出“宝贝儿”必杀技给秦昊拉票了。
现在很多网民质疑说秦昊上这档节目简直是“出道即巅峰”,首期夺冠那期配《妖猫传》李白的时候,一边狂妄地笑,一边又流下了眼泪的段落是投入又极具表现力的,算冠军级的表现了,但后期的表现就平平。
我反倒觉得这种平淡来自于秦昊的个人选择,他选取的片段都不是以“炫技”为主,相反像“时光鸡”、“道明寺”这类角色,其实并不容易出彩,所以在电视观众看来就有些吃亏。由此说他的表现不佳是不公平的,问题只是这样的表现和最终冠军的头衔确实存在差距,包括这场总决赛,朱亚文神仙助攻表现越闪耀,秦昊夺冠的表现就越显平淡。
不过与其说是秦昊夺冠表现遭遇了观众狠狠质疑,不如说是观众将集累了整整一季的对节目的质疑,都放到了秦昊身上。
这就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冠军拿到了,观众对节目的质疑也要一并收下。
良心综艺被吐槽戏精综艺背后:声,临其境了吗?
质疑不是从总决赛才开始的,早就有观众留言评论称《声临其境》第一季所有参赛者凭借的是真实力,第二季靠的是“硬捧”, 包括秦昊的夺冠之旅,上一轮击败吴越争议已经不小,这一次更是令一些观众认定了——“综艺果然是有剧本的”。
如何理解这种质疑呢?
台词大神王劲松说过,“最常使用的,在表演当中无处不在的,除了哑巴以外,就是语言,不但要求你是清晰的、准确的、是人物的,而且要求是你的节奏是恰如其分的”。
所以与其说《声临其境》是一档配音综艺,不如说观众其实是在把它当一款演技综艺再看。
比演技,就要选演员。
很明显第一季基本上以中生代演员和“老戏骨”为主,到了第二季,迪丽热巴的参演就显示了节目组在选人方面思路的调整,但节目的争议也是从热巴开始。
第二期上线前,《声临其境2》尚有6分以上,虽然下滑明显,但第二季综艺评分下滑时常态。
不过从热巴夺冠那期开始,节目豆瓣短评首页几乎就全部被一星差评占领了。
其实那期热巴的表现至少是不算糟糕,《哈姆雷特》里疯了的奥菲利亚,有几分翻译腔,《冰雪奇缘》里配安娜和热巴的性格就很配,配出来是很自然的可爱。
问题是迪丽热巴最后击败了《红楼梦》中配贾宝玉获得满堂彩的白客,还有朱时茂和蔡明。
据说公布赛果之后热巴自己的一脸蒙圈的,甚至要求重赛,但最终节目组坚持了这个赛果,于是有了接下来的节目口碑滑铁卢。
最差的时候只有4.3分,总决赛的评分还回升了0.2。
另一重争议是公认配音出色的好演员却惨遭淘汰。
例如半决赛输给秦昊的吴越, 无论是为《无名之辈》的任素汐配方言,还是再现《小别离》海清的台词,从口音到气口,全都是高水准发挥。
尤其是《小别离》那场,海清和黄磊在临睡前谈话,从忧心忡忡心神不定到最后机关枪似的喷射段落。海清自己回忆说,这一段戏的部分台词,是她和黄磊的即兴发挥。因为语速快是自己表演的特色之一,复制难度大。所以她在现场是直接把自己的同期声收录好,不配后期的,因为怕无法还原现场。
这样的段落很容易用力过猛变歇斯底里,要在声音、情绪、节奏上完全对应,连海清本人都觉得挑战太大。
结果吴越一个气口都没错,把整段配音完整拿下来了,这样的表现还是输给秦昊,难怪观众会质疑。
这些争议实际上已经说明了节目为什么被上一季吊打。
2018年初,正是流量统治荧幕,烂片烂剧消耗光了观众对国产影视剧的审美期待的时候,《声临其境》一出,就把那些台前幕后的有实力的演员带到观众眼前,节目的成功正在于,凭公平的赛制和实力派的演绎:让声,临其境。
流量没用了,声量才有用,无论什么咖位,上台就要凭真本事赢得现场观众的投票。
所谓声临其境,沁入人心的绝不是配音的技巧,而是配音传达的情感。
观众可能不懂配音专业,但在听到配音的时候之所以被感动,不是因为音色、速度、节奏这些专业指标,而是因为情感上得到了共鸣。
问题是从本季第二期节目迪丽热巴获胜开始,节目就开始和观众期待产生了偏差。
当观众无法理解这些比拼的结果,共鸣没有了,声,无法入人心,又如何让观众再身临其境呢?
从豆瓣8.3到4.5,良心综艺的口碑还能找得回来吗?
但如果非要说节目遭遇了一场《最强大脑》式的下滑,我又 不能同意。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要冒险的,《声临其境》是一档原创综艺,享受了第一季出人意料的美味,也要接受探索的风险。从豆瓣8.3到4.5,是不是节目寻找答案的路上必须付出的代价呢?
第二季,本应该是对第一季的全面升级,由于第一季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功,节目第二季的整体配置视全面升级的,大咖嘉宾来得更多了、播出时间从周六晚十点提前到了周五晚的八点十分,增加了由张国立、王刚、张铁林三人组成的“声音指导团”,舞美和服化道全面提升,使用了全息投影。
但升级一定能带来进步吗?至少从观众反应来看,过于琐碎的镜头切换、莫名的剪辑以及各种自带特效的特写,反倒是拉低了节目的流畅度。
“铁三角”组合的加入本应该是本季最大的亮点,从效果上看三个人的插科打诨和专业点评都有亮点。
但类似张铁林强势点赞迪丽热巴这样的段落又败掉了普通观众的好感。
而上一季就争议不少的芒果新生班本季不但没有被取消,反倒戏份更足。
声音本应该是节目的主角,但现在主角的戏份很明显被分散了。
节目组费尽心思为节目找到了更多看点,但观众视角看起来有些新增看点很无聊,重点不如第一季突出。一档靠“实力演技”脱颖而出的节目,现在越来越多芒果综艺的套路,于是流量有了、颜值有了、CP有了、话题有了,节目没以前好看了。
上一季没这么多花哨的东西,但节目被粉丝戏称是“偶像输送机”,朱亚文凭借一句“宝贝儿”征服万千女观众,尹正、梅婷、赵立新、韩雪等实力派纷纷圈粉。
说到底,当整个行业陷入浮躁的环境里,声音演技被最大限度放大的节目特别“解渴”。
但第二季明显有些跑偏。
节目制片人曾说,“在邀请嘉宾时,注重的不是知名度,而是遵循表演创作本身的规律……配音表演相当具有专业度,不是那些只有流量、没有才华的明星能够玩转的。”
但类似迪丽热巴夺冠这样的结局,又让观众难以理解。
我不接受节目一定有黑幕的说法,综艺没有绝对的公平,现场观众把票投给自己喜欢的明星,没有错。只能说风险总是会与改变相伴而来,流量话题明星的加入既能为节目带来更高的关注度,也可能会因为观众情绪性发泄产生“流量反噬”。
我也不认为节目引入流量明星就是错的,但节目的形态,终究需要在内核不变的前提下,完成突破。
归根结底,流量不是原罪,一味尬夸尬捧才是。
名次争议不必然遭来恶评,观众的固化印象才最可怕。
当观众吐槽国产综艺习惯的抄袭,厌倦了“综N代”主打流量的简单搞笑和喧闹之时,以配音为内容切口的《声临其境》成为2018年综艺市场中的一大惊喜。节目成功的根本,是将综艺最基本的娱乐性,与配音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做了最恰到好处的结合。
当节目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结果符合观众的审美理解,成功就顺理成章。
但第二季让观众再度质疑剪辑部分严重不均衡、强行尬炒CP、让老艺术家实力陪跑时,流量和话题开始僭越规则,观众就形成了新的固定印象:热搜,炒的;冠军,捧的;
这股观众的无名火,才是节目口碑雪崩的根本。
去年节目第一期播出,压根没人看好这档所谓的原创配音综艺。导演徐晴一直盯着实时的收视曲线,实力派一上台收视曲线就开始跌。她当时心里一凉:果然,观众还是流量?但才几分钟后曲线就飙高了。
真正牛掰而烂漫的配音演技不需要流量加持,真正走心的配音综艺,也不需要谁来拉热度。这样的道理,第一季《声临其境》证实过,却被第二季一定程度上遗忘了。
一部配音综艺的成功,靠的是配音演绎和节目初心的互相成全。
曾经的良心综艺遭受戏精综艺的质疑背后,是被捧杀的秦昊,更是被自己吊打的《身临其境》。
这款良心综艺还能口碑逆袭吗?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观感上,回归观众对于配音演技类综艺的最初期待:纯粹。
好的表演,好的配音,好的综艺,从来不是流量可以成就的,它得自个成全自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