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陈丹青比拼内功 口诛笔伐争论木心

2017-08-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包括陈村.阿城,特别是陈丹青等国内诸多名人高调赞扬木心的散文成就,并称之为承接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好的中文"时,朱伟冷不丁地在他的博客上贴出了一篇评论文章<木心的尴尬>,称木心在美国多年,对中国当代社会缺乏基本了解,其文已然对当今的中国文学界已经不构成价值,"一个老人所代表的文化只是文化的过去".之后,身为<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朱伟,又在审稿时毙掉了陈丹青为推介恩师木心作品的访谈<再谈木心>.因而引起陈丹青在其博客上连续发文称朱伟

在包括陈村、阿城,特别是陈丹青等国内诸多名人高调赞扬木心的散文成就,并称之为承接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好的中文”时,朱伟冷不丁地在他的博客上贴出了一篇评论文章《木心的尴尬》,称木心在美国多年,对中国当代社会缺乏基本了解,其文已然对当今的中国文学界已经不构成价值,“一个老人所代表的文化只是文化的过去”。

之后,身为《三联生活周刊》主编的朱伟,又在审稿时毙掉了陈丹青为推介恩师木心作品的访谈《再谈木心》。因而引起陈丹青在其博客上连续发文称朱伟“小器而用权”。而之后朱伟不但拒绝任何媒体的采访,也不在博客上对陈丹青的责难发表任何回应。即使陈村表示“他们最好能在学术探讨的范围内进一步谈这个问题”,洪晃也以博文《文人剑出鞘》相激,这场论争最终还是变成了陈丹青“一个人的战争”。而对木心的评价,也因此被悬置了。

在此事发生之前,陈丹青曾在出版社的新书发布会上高调推介恩师木心的作品,并在此后多次声称“木心的文学成就超越了周氏兄弟”,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写作者”,但偏偏朱伟不买账,认为木心已经过时。

对此,作家陈村表示,木心绝不是一个二三流作家,他在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方面有独到之处。“我国散文创作基本沿着古典传统、五四传统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三条线发展,木心却不同于任何一个,在散文写作上有着自己的独特追求,是个新鲜的杂糅体。

”但是也有作家表示了不同的看法,邱华栋在其博客上就写道,在得到陈丹青推介阅读了木心散文后,感觉非常失望,他评价木心的作品是“一个小里小气的老文人的东西”,并认为陈丹青可能只是一个“托”。

面对如此悬殊的评价,陈子善指出,在当前的阅读环境下,木心这样一位文风优雅的作家可以引发关注,对如何反思20世纪中国文学走过的道路是有意义的。“但是,现在对木心做出评价为时尚早,木心对大多数人来说还很陌生,内地只引进了《哥伦比亚的倒影》这一本散文集,他还有大量的小说,以及语录式的作品大家都没看过”。

文学评论家张闳则表示,木心久居海外却以母语写作,他在封闭环境中所作的创作可以为我们的当代文学提供参照,“这或许正是木心作品的启示所在”。

在“韩白之争”的过程中,网络环境暴露出其“不存在道德底线”的可怕一面。特别是“挺寒”的网民,不断跑到对方的博客上开骂。老作家陆天明明昨天极度愤慨地向记者抱怨:“这哪里还是个正经讨论问题的环境?搞得像是公共厕所,臭不可闻。”作家陈村则说:“一场争论下来,神圣的汉语就这样被他们糟踏了。”

针对这场博客混战,中国博客网日前推出了一份《博客公约》,旨在以此作为博客们的自律准则,平息“战火”。但有专家指出,《公约》只能代表一种姿态,设立一些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才是最重要的。

介入“韩白之争”,我重要的收获之一,是得到了一片脏不可堪的辱骂。我们能不能提倡共存共荣?能不能做到有话好好说?能不能在强调自己是个人、对方也是个人、双方都必须得到尊重的前提下再来讨论各种问题?正当的批评,不应该分年龄,也不能分性别。

我们只应该就事论事,友好地讨论一些对我们的文学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生存必须的问题。讨论中观点可以不合,甚至可以有对立,但不能用封嘴战术,剥夺对方的言语权。更不能谩骂诬蔑甚至搞人身攻击。

这两天,我发现激烈的“谩骂”已经发展到“双方”了(如果是心平气和的“讨论”发展到双方,那有多好)。现在从骂声中看,这些热心于“网殴”的网友已经完全把文学撂在一边,而在展开互相对骂。现在确实到了该打扫一下博客环境的时候了。必须让它清静下来、干净起来。

网络作为一个新媒体,在秩序上存在不周全的地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认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和自由的交流平台,网上存在一些谩骂和不够道德的地方是不足为虑的。网络上的道德在通常情况下有所不同,建立秩序需要时间。《博客公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这毕竟只能代表一种姿态。

这次的“韩白之争”开了两个头。一个是白烨成为名人博客当中第一个关闭的。另一个则是把BBS上常常出现的随意谩骂的风气带进了博客。本来,因为博客有主客之分,大家都要顾及情面,不大好意思到人家的地盘上去撒野。

特别是名人博客,更要安分守己,顾及形象。这一次,这些禁忌都被打破,以后博客也不干净了。我是非常反感粗俗的网络语言的,可是这些语言居然成了常用的“网络用语”,这对我们的汉语环境是一种污染,对中文是一种亵渎,还会把正经讨论的问题演变成为泼妇骂街,无法形成论争焦点。

我认为,《博客公约》没有法律效力,依靠自制力的话就是现在这种情况。所以,这要依靠网站花成本去“清扫”环境。职能部门可以“打”供应商,要求他们负责任。当然,这样的成本非常高。也许,做一些屏蔽,让有些字眼在网上显现不出来是更方便和有效的办法。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生。浙江桐乡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毕业,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1982年移居纽约,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

著有《散文一集》、《琼美卡随想录》、《即兴判断》、《温莎墓园》、《素履之往》、《巴珑》、《会吾中》等。目前,其被推介到中国的作品仅有散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而据该书出版方透露,他的其他12本散文集也即将推出。陈丹青表示,木心的第二、第三本书年内就将与读者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