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出现胃瘫怎么办 把握5种护理方式有效解决
随着近年来对此症的认识加深,该并发症的报道及研究较前明显增多。常发生于术后开始禁食或饮食改变时,胃肠减压可吸出大量胃液,常超过2000ml/d,同时伴腹胀、胸闷、上腹不适,持续时间可十多日或60天左右,如果胃液颜色改变或量减少,则为病情有恢复迹象,真正好转时病人可自觉胃有突然排空感,引流胃液量明显减少,直至正常进食。
胃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外科手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使胃肠交感神经抑制性活动增强,是产生术后胃瘫的主要原因。此外,迷走神经的损伤、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以及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肿、饮食改变及变态反应等也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可能因素。
报道18例胃部手术后胃瘫,发现胃肠Bill-roth-Ⅱ式吻合发生率较高,分析可能因为该术式改变了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和胃肠道激素的产生机制,大量胆汁返流加重吻合口和残胃粘膜水肿,影响残胃排空功能的恢复,说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与胃瘫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胃癌手术后胃瘫症状: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一般在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如术后5-6d仍有大量胃液自胃管引出、大量呕吐、不能进食,连续观察胃管引流量>800ml/d,超过10d者,可作出胃瘫诊断。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中下腹平坦,肠呜音微弱或消失。振水音阳性。辅助检查:应用X线或碘剂动态观察,可发现残胃扩张、无收缩或蠕动极弱,钡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钡剂可呈点状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袢无梗阻现象。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很有价值。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和心理状态,及时向其和家属解释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预后等,使家属和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其次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和舒适,关心、安慰和体谅病人,使其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减少或消除对疾病的顾虑;让病人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来放松,减少呕吐发生的机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与病人交流,给予心理支持,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
1、胃肠减压管护理
由于胃癌术后残胃不能及时排出胃内容物,发生潴留导致残胃扩张,因此,及时禁食、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可以缓解病人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首先,嘱病人禁食、禁水;其次保持胃肠减压通畅,避免打折、扭转、脱落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颜色,准确记录引流液量,每日冲洗1次胃管,每周更换1次胃管,及时清除口腔内异物和分泌物等。胃管引流液逐渐减少,经造影检查残胃蠕动功能良好,功能恢复,此时可进食少量流质,观察2d或3d病人无上腹部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后,可拔除胃管。
2、预防血糖升高和电解质紊乱
血糖增高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并与血糖高低呈正相关,所以禁食期间常规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必要时经静脉或鼻饲给予降血糖药。病人由于大量呕吐、手术和术前基础疾病等原因,容易出现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的问题,如高血钾、低血钾均可使胃肠道平滑肌张力减退,从而加重胃瘫,所以治疗期间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监测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肠外营养护理
完全胃肠外营养可以为机体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细胞功能。在治疗期间要做好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防止导管脱出、阻塞等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营养液营养成分的合理调配,同时密切监测病人体重、血红蛋白水平,及时调整营养液的用量。
4、饮食护理
循序渐进的饮食计划对胃瘫综合征病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以少食多餐、流质为主的原则。病人具有进食指证时,可以先从20mL起逐渐增加至全量流质,增加幅度以保持病人无不适为原则,流质以不加糖的米汤和菜汤为主,全量流质进食3d~5d后改为半流质,餐后取坐位或半卧位,促进胃排空。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监测水电解质状况,定时听诊肠鸣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