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背景 吴晓灵: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内在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周期波动是主因,而国际金融危机则加剧了内在矛盾的调整,使问题更加突出。因此,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就应该立足于自身问题,顺应周期波动,加快结构调整,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一、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不均衡格局下的内部结构失衡 根据宏观经济原理,总供给=储蓄 消费 税金 进口,而总需求=投资 消费 政府购买 出口;在均衡状态下,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也就是储蓄=投资 (政府购买-税金) (出口-进口)。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是高储蓄国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则是低储蓄国家。不同的储蓄率体现了两者经济结构间的差异,进而造成了中美经济的结构失衡。 图1:中国和美国间的经济结构
我们可将美国的经济结构与中国的经济结构作一个对比。在美国经济结构中,消费占GDP比重达70%左右,大大高于一般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居民储蓄率2000年以来平均仅为1.5%,大大低于一般发达国家5-10%的水平;家庭和政府的高消费均靠负债来维持,家庭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2001年为101%,目前已达到138%,联邦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2000年为60%,目前为73%,2000年联邦政府财政盈余为2361亿美元,2008年已转为赤字4821亿美元;经常项目维持巨额赤字,占GDP比重从2001年的3.
4%上升至2005年的6.6%。在中国经济结构中,消费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62.3%降为2007年的48.
8%,消费需求贡献率由2000年的65.1%降为2007年的39.4%;居民储蓄率为20%左右;经常项目顺差迅猛增长,由2000年的205.2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3718.3亿美元,增长了17倍,顺差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
71%增加到2007年的10.99%;外汇储备由2000年的165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9460亿美元,增长了11倍。 如图1所示,根据上述经济原理,低储蓄的美国必然形成巨额贸易逆差,使美元通过贸易渠道流出美国;高储蓄的中国则形成国际收支双顺差,积累了高额的外汇储备。
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又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回流美国,形成美国在资本项下的顺差,并支撑了美国政府和居民的负债消费。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资金流向,主要是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造成的。二战以来,发达经济体出于成本、环境等原因,在控制核心技术的情况下,把制造业的诸多加工环节转移到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完成加工之后,产品也大多销往发达国家,形成贸易的顺差,并在缺乏其他有效渠道的情况下,最终将积累的外汇储备投回发达国家。
问题是,这样的资金循环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国家是不利的。
发达国家出于产业转移而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回报是比较高的,而发展国家投向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要低得多[1]。 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无力改变这种产业布局和资金循环的背景下,不均衡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步形成并不断强化。
而这种不均衡的世界经济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不同经济体的内在经济结构。 根据马克思经济原理,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时要遵循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消费之间,以及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消费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显然不符合这一论述,存在突出的内在结构性矛盾。
我国经济增长明显存在高耗能高污染、高出口高投入低消费和产能过剩的三大弊病。一是工业占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42.2%持续上升到2007年的43%,其中重化工业占比70.6%,而服务业的发展还明显滞后;二是投资率由“十五”期间的平均41.
2%上升到2007年的42.3%,外贸依存度从“十五”期间的51.3%到2007年的66.8%,进出口净额占GDP的比重从“十五”期间的2.3%上升到了8.
1%,而消费率是却从“十五”期间的54.8%下降为2007年的48.8%。过快的投资和较低的消费,形成产能过剩;而内需不足则使过剩产能必须过度依靠出口,从而增加了经济对外的过度依赖和脆弱性。可以说,消费与投资间的矛盾、内需和外需间的矛盾是当前我国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
我国资源价格机制不顺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不科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上述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我国资源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完善,包括各类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在内的投入品价格长期低估,造成了我国不计成本的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同时也就形成了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
另一方面,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倾向于企业和政府,向居民倾斜的不够,没有提高居民最终的消费能力。
从各个部门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总收入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重看,2007年企业从2003年的18.2%上升到22.5%政府从22%下降到20.
5%,居民则由59.8%下降到57%。由于企业利润的增长更多体现为国营企业,因此实际上是国家支配了更多的收入。这种分配格局是造成内需不足,过度依赖外部市场的主要原因。 随着连续多年的高增长,我国内部的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内在调整的需要愈发强烈,经济进入下行调整周期已是必然。
此时,国际经济危机的爆发则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短期看,2009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双下降,进出口总额下降了29%,出口下降了17.
5%,进口下降了43.1%,剔除价格因素,外需减少已成定局;长期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也充分认识到产业空心化的危害,明确提出了内部结构调整和振兴制造业的计划,这将在长期内减少我国的外部需求。因此,中国面临的不仅是短期的危机问题,而更是一个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应该引导中国经济向国内消费主导方向转变,尽管实现这样一个转变,是一个比较痛苦的、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