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钟文的功夫 杨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傅钟文 珍贵的太极影像

2017-05-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4年2月,上海大东书局公开出版杨澄甫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这是一本太极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经典文献.其一,自杨露禅.经杨健侯辈.至杨澄甫辈,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不立文字.未留系统拳照.至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由口授到有书为据,这是一个转折,或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其二,<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在<例言>中强调:"太极拳祗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要提防&qu

1934年2月,上海大东书局公开出版杨澄甫著作《太极拳体用全书》。这是一本太极拳出版史上的不朽名著,被公认为是太极拳的经典文献。

其一,自杨露禅、经杨健侯辈、至杨澄甫辈,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不立文字、未留系统拳照。至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由口授到有书为据,这是一个转折,或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其二,《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在《例言》中强调:“太极拳祗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这种情况,是人为地对原传拳架的改变。就拳架传承的一般情况而言,拳架在自然传承中出现变化也是难以避免的。

由于传习者各自的武术基础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性格和体质不同等,对原传拳架的理解不会尽同,采取的修练方法也不会尽同,于是,形成的擅长技法(所谓“绝招”)和练拳风格必然有异,这就难免所习拳架和拳式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

杨氏祖孙三代存在这种情况,他们各自的传人、再传人同样会因为上述原因,引起所习拳架和拳式发生一些相应变化。唯此,若不进行必要的统一,再一代代转传下去,失去杨式太极拳架的“原生态”将是难免的。

要统一,必须有个标准。“杨澄甫定型架”发挥了这个标准作用。杨式太极拳从不强调统一标准,到强调“无二法门”的统一标准,应该说是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