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哈托的下场 苏哈托能留下什么好的遗产?
二战后的民族解放独立运动,造就了一批强悍领袖人物。他们以铁腕维持国内的高压统治,在保持政治相对稳定的同时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一方面他们是“现代化之父”,另一方面却是镇压与腐败的“恶魔”。昨日走到生命尽头的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就是其中一位。
从1965年上台,到1998年被迫辞职,苏哈托掌控印尼30多年。这段期间,印尼经济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印尼的贫困率也大幅度下降,正因为如此,苏哈托自诩为印尼的“发展之父”。
但是,长期的一党专政,助长了执政党官僚化,政党统治集权化。因此,苏哈托时代的印尼,可谓是威权统治的典型,即庞大的家族工业、家族政治及家族政权交织在一起。
事实上,文化差异及民主土壤不成熟,让新生的某些国家很容易走上威权政治道路,因为这种经济现代化模式具有简单实用的特性。简单说就是,在特定时期,这种模式能够提供相当的效率与魄力,可极大地促进经济腾飞。比如,苏哈托用强权在印尼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在全国推行吸引外资的经济政策,让印尼成为东南亚的“经济小虎”之列。这成为苏哈托为印尼留下的经济遗产。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威权统治的简单,同时也是它致命的弱点。由于将政党、公共权力以“民众意志”的形式集中于一身,特定个人与政党在没有外在约束的情况下,必然催生政治官僚化、裙带关系滋长、经济腐败横生。
首先,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没有制约的权力膨胀。所以,我们看到,苏哈托铁腕能够保证他的家族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能保证他的妻子称为“10%太太”(指每个合同她要拿的回扣比例)。
其次,在威权体制下所期望的依靠人性来解决腐败,已被证实是行不通的。例如在发明超市收银机之前,道德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及相互揭发等措施都没有杜绝收银员的作弊偷窃行为。但在收银机这一制度创立后,这一矛盾才得到解决。简言之,要脱离腐败,印尼就必须建立起一种新制度,以实现对权力制约的制度化以及对权力的批评的透明与非罪化。这是苏哈托为印尼留下的政治遗产。
苏哈托维持了印尼稳定与发展的30多年,但他的国家最终没能避免在1997年陷入混乱与危机,而他自己更是在短短3天就被迫下台。这更为威权政治体制下的国家留下反思与遗产:腐败与强权下的稳定不是可持续的稳定,威权体制有必要早日转型。而这可能是苏哈托能留下的最好遗产。
(作者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