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奥黛丽赫本公主照 时间在她面前仿佛停止了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
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镜,开始电影生涯。1954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凭借电影《龙凤配》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
高雅和久经世故使得奥黛丽完全迥异于同时代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这一类型的女演员。按照五十年代的审美标准,奥黛丽·赫本似乎太高挑纤细了,而奥黛丽本人对于自己的外表也不甚满意。平胸,清瘦,细长的手足,这些都让她在那一群群金发碧眼,丰乳肥臀的好莱坞美女中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即使是在她颇受欢迎的今天,平胸的奥黛丽也不是当下标准中最完美的身材。但是,她苗条的体形,完美的身姿,优雅的动作以及贵族的仪容却使观众深深着迷,并且萌发了大众对于女性美的一种崭新定义。
奥黛丽从初登银幕时的俏皮,到老年时的淡定从容,相貌在变,身材也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属于她的“奥黛丽赫本风格”。她对服装的见解与选择,让“赫本风格”至今仍是全球女性模仿的对象。多年之后,奥黛丽的穿着方式仍然可以做为现代人智慧衣橱的参考;像是:简单黑色小洋装、无领无袖洋装、白衬衫、剪裁合身套装,或是俏丽七分裤、黑色高领毛衣、围巾,甚至于平底芭蕾舞鞋、低跟鞋、大的黑色太阳眼镜都是她的注册商标。现今许多品牌设计师的服装系列中,还将这些款式命名为奥黛丽款式—以她优雅、简洁、大方的风格表现出超越时尚流行的境界,得到一种经典之美。
人们常常拿她和可可·香奈儿进行比较,她们成长的背景多有相似,香奈儿也经历过战争,曾经和妹妹一同被杂货贩子父亲抛弃在修道院,和奥黛丽一样被修女调教过。成年之后,她们同样不愿任人摆布,奥黛丽拒绝了好莱坞大佬提出的修改“赫本”这个姓氏的提议,拒绝了他们给她设计的形象,以清纯利落的形象突围;而香奈儿“不愿穿男人交给她们的衣服”,她去除了女装上繁琐的花样,以舒适和便利为设计的出发点,更把男装的因素引进女装,让女人穿上了裤子,并使原本只能用于葬礼和仆佣着装的黑色成为永恒的时尚色。
她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先锋,她们的形象和时代紧密相关,都属于女性尽最大可能的自定义。战后,职业女性大量出现,女性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她们的着装开始向着轻便简洁的方向演化。奥黛丽·赫本的着装风格,以及职业定位,和这股潮流环环相扣,她影响了纪梵希等设计师的设计风格,成为他们的缪斯,他们设计的服饰,经过她的穿着,也迅速进入日常生活,成为女性的日常着装。
所有这些,是她直到今天也被人铭记和模仿的原因——她从芸芸众生中跳脱出来,以强烈而明晰的形象,给出了一个没有时间性的女性生活和精神自塑的样板。好莱坞黄金时代的许多女明星,只属于那个时代,只属于某几部电影,一直处在被动的、任人塑造的位置上。法拉奇在她的《好莱坞的七宗罪》里,讥讽过的金发女郎金·诺瓦克就是这样的女明星,她像个塑胶花,粗,甚至蠢,偶然获得的机遇让她进入了电影界,但在出席戛纳电影节时,她闹出了笑话——她甚至不懂得如何应对吻手礼。几十年后——甚至要不了几十年,这些塑胶花,都被人遗忘了。
在1989年,已经60岁的奥黛丽·赫本,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直到永远》里扮演一个天使,穿着白袍,满脸皱纹,但我们一下子就觉得,天使就应当是那样的吧,眼睛澄澈,并自动把她脸上的皱纹忽略。然而联系她这一生,我们也就知道,她到了那般年纪,还能改写我们心中的天使形象,就是因为这一切。她这一生,始终在挣脱时代的陈腐窠臼,从未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