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说书人——张俊功
在陕北说书的历史上有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曾为陕北民间曲艺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叫张俊功,陕西省曲艺家协会理事,延安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甘泉县三届政协委员,陕北说书艺术大师,陕北说书艺术创始人之一。有人形容张俊功说书“一腔热血,化做三根琴弦;绣口一张,说尽千古往事。”张俊功的说书非常具有自己的特点,他记忆超常、嗓音清脆、模仿逼真、惟妙惟肖、说学逗唱、绘声绘色,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1979年,张俊功曾应邀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投拍的电影《北斗》配说书音乐。
张俊功本是陕北榆林横山县人,祖祖辈辈都靠揽工为生。他1932年出生于横山县柴兴梁村,小张俊功的出生给全家人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但是在他一个月大小的时候得了眼病,因家境贫困无钱治疗导致左眼失明。1940年,爷爷带着全家逃荒讨饭来到延安地区甘泉县,在桥镇乡安家坪村落户。
少年张俊功患有眼疾,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下地干活,所以只能从小拜师学“说书”。建国前,说书艺人被视为下九流,艺人中常常有这样的说法:“东方收了走东方,西方收了走西方。东南西北都不收,琵琶饿成空壳篓。”由此可见,当时说书艺人的生活非常艰苦。少年张俊功毅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艰辛的人生道路。自从来了共产党,说书艺人们才获得了新生。边区文协成立了“说书组”,改造民间的说书艺人,引导帮助他们编唱新书,修改旧书。从此,陕北说书这门古老的说唱形式加入了对新人新事新生活的歌颂和向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边区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陕北说书变成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团结教育群众,提高群众觉悟的新型文艺形式,这门古老的艺术开始走向了自己繁荣变化发展的新时期。
1960年,张俊功进入了延安曲艺馆,由于他从小跟很多位师父学过说书,所以他的说书无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在韩起祥等著名说书艺人的指导和影响下,说书技艺日益提高。1979年5月1日,张俊功组织了甘泉曲艺队,并自任队长。这个曲艺队先后在陕北各地以及宁夏、甘肃、山西、内蒙等地说书,所到之处非常受人欢迎。张俊功成为一位在陕北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说书“明星”,他不但继承了传统说书的一些特点,而且还扬起了对传统说书进行改革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