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领导人难得阖家欢聚的温馨时刻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毛泽东在1954年夏天挥笔写下的题为《浪淘沙·北戴河》的词。
北戴河,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到碣石,“刻碣石门”,在金山嘴筑行宫。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巡封禅泰山以后,于夏四月北寻海上至碣石,在此筑“汉武台”。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北定乌桓后,沿辽西走廊回师,傍海来到临渝古碣石境地,赋《观沧海》。因此,毛泽东1954年来到北戴河的时候,写下了“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词句。
经过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北戴河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军事重镇。明朝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朱元璋在此设“金山卫”,有水师驻守,属山海卫。顺治十三年,即公元1656年,顺治皇帝设南海营口,在主要海口设守备和把总,属山海路管辖,由天津水师镇守,东起老龙头,西至戴河口,沿海遍设炮台和墩台。公元1737年,撤山海卫,设临榆县,北戴河归其管辖。
1945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国民党接收北戴河海滨区,成立北戴河区海滨管理局,直属河北省。1948年11月26日,北戴河区全境解放。12月15日,秦榆市人民政府成立,海滨区归其管辖。1953年8月13日,海滨区公所改为秦皇岛市海滨区人民政府。1954年2月15日,海滨区改为北戴河区。
早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清政府将北戴河区海滨开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1938年,这里被建成了一个带有殖民地色彩的避暑佳地。解放后,北戴河又新建了不少休养所、疗养院、海滨泳场、饭店、宾馆,规模比过去更大了,成了中国规模较大、设施比较齐全的海滨避暑胜地。并且这里还有中央领导人的别墅。毛泽东第一次到北戴河住的是“章家楼”。后来,毛泽东住在95号别墅。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确定在北戴河夏季办公制度,实际上带有半休养半工作的性质。从1954年以后的每年暑期,中央领导人在北戴河办公的主要形式是接见外宾、开会、决定重大决策。为了保障领导人正常办公,中央在1954年成立了北戴河暑期工作委员会,下设暑期工作办公室,主要为中央机关服务。同年11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北戴河休养区的使用方针是:为中央暑期办公服务。这样也为中央领导人提供了可以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难得机会。
夏季办公制度确定后,中央办公厅警卫局专门组成了暑期警卫、服务班子,奔赴北戴河工作。在当地也有一个暑期工作班子,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再加上警卫师四团的人员,一同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住地、浴场和外出活动的服务和警卫工作。
毛泽东自1954年4月首次到北戴河一游后,这一年夏天又到此住了很长时间,直至9月间。其他中央领导回北京后,他仍留在那里,可见非常喜欢此地。对于那年夏天的情景,当时在毛泽东身边的保健医生徐涛在他的回忆录中有生动的记载。后来被记录在《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书中。
1954年,毛泽东来到北戴河,就在北戴河办公。这一年夏天,中央首长来得特别多,开会也方便。每天工作之余,毛泽东一定要去游一次泳。这一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停留最久。其他中央领导都走了,他没有走,直到九月天凉,仍每天下海游泳。那首著名《浪淘沙·北戴河》的词,就是毛泽东这年夏天写下的。他说南唐后主李煜也写过《浪淘沙》。李煜的词意境和语言都好,但是风格柔靡,情绪伤感,他不喜欢。他说他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毛泽东第一次到北戴河住的是“章家楼”。此楼因是天津巨商章瑞庭所建而得名,张学良当年也住过这幢楼。这年夏天毛泽东第二次到北戴河,开始也住这里,后来才搬到刚落成的中直疗养院1号楼。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央领导人北戴河的暑期办公制度就此中断了。由于中共中央实行在北戴河夏季办公制度,这就为中央领导人提供了可以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难得机会。这里撷取了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在北戴河暑期办公时难得阖家欢聚的温馨瞬间,展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在北戴河暑期办公的那一段珍贵时光,以飨广大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