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丝虫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呢

2018-1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血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属中医"流火"."大脚风"."膏淋"范畴. 临床表现 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

血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腔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血中有微丝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属中医“流火”、“大脚风”、“膏淋”范畴。

临床表现

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淋巴管阻塞性病变

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诊断条件

1.有流行区居住史。

2.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逆行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并可出现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早期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增多。

(2)免疫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3)病原学检查

晚10时至次日晨2时取耳垂血3滴置于玻片上,直接查找微丝蚴。

从乳糜尿,鞘膜积液中查找微丝蚴。

下肢淋巴结活检寻找成虫。

4.急性期的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应注意与细菌性淋巴结炎鉴别。

治疗措施

西医药治疗

(1)病原治疗:乙胺嗪每日600mg,分2-3次服,1周为1疗程,间歇用3疗程;呋喃嘧酮:每日20mg/kg体重,分3次服用,疗程7日。

(2)对症治疗:淋巴组织急性炎症期可口服解热镇痛剂或强的松;乳糜尿可用12.5%碘化钠溶液做肾盂加压灌注,或手术治疗;鞘膜积液手术治疗;象皮肿可绑扎或理疗。

中医药治疗

(1)热毒炽盛:四肢、阴部肿胀疼痛,红肿压痛,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苦参30克。

(2)湿热下注:下肢肿痛,阴部肿胀疼痛,恶寒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如米泔。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萆薜15克、菖蒲10克、黄柏10克、车前子15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石韦10克、木通10克、土茯苓15克、苦参15克、扁蓄10克、蒲公英30克。

(3)虫阻经络:下肢肿胀,皮肤粗糙,苔薄黄腻,脉细滑。

治法:杀虫散结通络。

方药:制马钱子1.5克、穿山甲15克、川牛膝15克、归尾10克、木瓜10克、汉防己10克、泽泻15克、路路通10克、槟榔15克(打碎)。

(4)碧桃干(未成熟的桃干果)、干石榴皮各10克,干茶树呆3克,食盐少许。将前3味入锅,加适量水煮汤,去渣,加入食盐调味即可。饮汤。

验方:治丝虫病,贯众5钱。用法:水煎加酒、糖各半两,早、晚各服一剂。

验方:治丝虫病下肢象皮肿,红苋菜不拘量。用法:煎汤经常服。

对症治疗

1.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可口服强地松、保太松、阿斯匹林,疗程2-3天。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2.乳糜尿。卧床休息,抬高骨盆部,多饮开水,多食淡菜,限制脂肪,蛋白饮食,并用中药治疗。

3.象皮肿。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挤压摩擦及外伤。辐射热烘绑疗法:将患肢放入砖砌腿炉或电烘箱内,温度60-10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一年内可行2-3个疗程。外科疗法,对下肢严重者可施行皮肤移植术,阴囊象皮肿可施行整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