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母亲王淑贞 李淑英:47年党龄英雄母亲的宽大胸怀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宁德网消息(郭雅明  文/图)"想我儿时,心痛如绞,他牺牲时军校才毕业一年,太年轻了!想想毛主席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孩子还有那么多亲人,我们的牺牲不算什么,心也就宽了!"日前,在福安市坂中乡长汀村龙华禅寺的会客室里,90岁高龄的英雄母亲——李淑英老人手抚胸口.眼含热泪,对来看望她的老家潭头镇东昆村干部说.老人紧闭30多年的记忆之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任时光苍老斑驳,带不走铭心刻骨的失子之痛.英雄永远定格在22岁"我儿属牛,没有牺牲的话,现在应该也有孙子了!"老人喃喃低语,

宁德网消息(郭雅明  文/图)"想我儿时,心痛如绞,他牺牲时军校才毕业一年,太年轻了!想想毛主席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孩子还有那么多亲人,我们的牺牲不算什么,心也就宽了!"日前,在福安市坂中乡长汀村龙华禅寺的会客室里,90岁高龄的英雄母亲——李淑英老人手抚胸口、眼含热泪,对来看望她的老家潭头镇东昆村干部说。

老人紧闭30多年的记忆之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任时光苍老斑驳,带不走铭心刻骨的失子之痛。

英雄永远定格在22岁

"我儿属牛,没有牺牲的话,现在应该也有孙子了!"老人喃喃低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似已被流水般的日子冲刷得趋于平静。今年6月,与她牺牲的儿子年龄相仿的军校战友突然到访,绵绵无尽的思念一下子又在她的心头涌起……

郑世祥是李淑英与丈夫郑永书所生独子,1962年1月出生于福安市潭头镇东昆村,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分配到南京军区工兵2团2营7连任排长。1984年11月15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地区对越作战中牺牲,时年22岁。牺牲后被追记三等功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和957名老山作战牺牲的战友葬于麻栗坡烈士陵园,后来部队撤离时,亲属将其骨灰迁至闽东烈士陵园安放。

30多年了,谁也不敢触碰老人心里的伤口。打开记忆闸门的是郑晓春、杜建闽、张锦辉等郑世祥烈士生前的战友,相约一起来看望烈士的母亲,对30多年前为国赴死的郑世祥发出了痛彻心扉却又低沉哀婉的追思。

郑晓春现任职于福州市委,他告诉笔者,全班99名学员毕业后奔赴祖国大江南北为国戍边,后各有发展,现均事业有成,家庭和乐,其中不乏身居将军之列者,惟郑世祥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不惜赴死,为国捐躯,长眠九泉,老母年迈,令人唏嘘。

张锦辉是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他与郑世祥同届不同班,是当时军校里感情深厚的福安同乡。张锦辉回忆,毕业时,郑世祥分配到安徽巢县舟桥部队(即南京军区工兵2团2营7连),我分配到云南边疆二炮部队。分别时,郑世祥专门举酒为我壮行:你去云南保边疆,我在后方做后勤保障。

烈士生前战友看望李妈妈

青春激昂,言犹在耳。谁曾想,1984年4月28日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当晚7时7分连队吹紧急集合号,张锦辉与战友参加了这场战役。当他参战后第一次返回连队不久,接到一封只写有邮政信箱的信,才知道同学郑世祥也来到云南参战。信中,郑世祥谈到为国捐躯,义无反顾,只担心自己牺牲了家中老父老母没人赡养。

张锦辉给郑世祥回了一封信,却再也没收到回信。没有想到,同学缘、战友情就定格在这一封信上。

战友们曾经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过郑世祥,在烈士的坟头敬上二支烟,以慰藉烈士远离家乡的孤苦和对老父母无尽的牵挂。

郑晓春悲伤地说,如果郑世祥还在,一定会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孤苦一人寄居寺院25年

郑世祥牺牲时,李淑英已56岁(按福安习俗计58虚岁),其丈夫郑永书则年过六旬。当其儿子在云南边境作战牺牲的消息传到家中,面对这五雷轰顶般的沉重打击,老俩口悲痛欲绝。两个老人虽都已退休,却对党对国家有着朴素的感情。国家需要的时候,不惜赴死,这是军人的使命,他们深知"位卑未敢忘忧国"。但老来丧子,是人生之大不幸,其老父亲悲伤过度没能承受住打击,没过几年忧伤而逝。

连失二个最亲的人,家不成家睹物思人,每每悲从中来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孤苦无依的李淑英老人,决定隐居寺院,将这无处诉说的刺痛永远封锁在心底。1991年,老人只身到坂中畲族乡长汀村外长仔头废弃的知青点住下,开荒整地,协助建造龙华禅寺,辛苦劳作以麻木思儿之心。

25年,龙华寺从无到有给了老人一处栖身之地;25年,长仔头萋萋芳草见证了老人的坚强;25年,长汀溪水悠悠可照见老人赤胆忠心。

年年坚持上交党费

李淑英年轻时就参加土改,曾任东昆大队信用社主任等职,1969年9月10日入党,不管日子多么凄苦,她从没忘记自己是一个老党员。老人入党47年,年年坚持上交党费。

"李淑英老人是一个党性意识特别强的老党员,每年亲自到镇里交党费。考虑到她年龄这么大,让她少交点,她不肯,说党费一分也不能少。我们都很感动!"孙夏岚任潭头镇组织干事多年,每年老人都主动上交360元党费,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她特别为老人单列党费收缴记录并负责直接上缴上级党组织。今年孙夏岚提职调离,又把这项特殊任务交给接任者,"我的前任也是这样交待我的!"孙夏岚说。

老人关心家乡发展,今年村级换届选举,她回到村里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东昆村党支部书记林德清和省检察院挂村第一书记李禄忠前去看望老人,老人握着他们的手说:"你们有能力,一定能把村里的工作做好。我要年轻几岁,还想回村协助你们为村里做点事呢!"

叶落归根想在老屋终老

东昆村六角井的一座土墙大厝住着十几户人家,靠左边几间破败木屋长期无人居住,屋墙已坍塌,内部破烂不堪。这里就是郑世祥烈士生前居住过的房子,也是李淑英老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老人眼下的心结所在。

走到人生的边上,老人对许多事包括生死已看得很淡,唯一挂虑的就是在哪里终老。

"我想回村里去,把老房子修一修。"老人说。

老人要强,一辈子没求过人,也没向政府提过要求。只靠微薄的退休金和不多的优抚金生活,每个月向寺里交生活费,再扣除党费,所剩无几,即便有些剩余也都花在寺院里。

寺里众人十分敬重她,劝她:回村里谁照顾你呢?还是在寺里住吧,多少有个照应。

郑晓春和几个战友了解到李淑英老人的情况,联系了当年军校同班同学,准备捐款帮助老妈妈圆最后的心愿。

李淑英得知捐款的事后说,不要麻烦你们,也不要麻烦国家。钱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这25年来,你们来看望我了。

面对烈士慈祥无私的老母亲,感到惭愧,战友们约定:以后无论工作多忙,逢年过节或有机会,都一定要来看望可敬的老妈妈。

那天,战友们噙着热泪紧紧握着老妈妈的双手,动情地说:"老妈妈,我们也是您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