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信子女 王守信的子女介绍
阮先生还说:“当时,耀邦还让我电话通知黑龙江省委要给这个摄影记者记功,那时我们知道这是省报一记者拍的照片,并不知道具体是谁拍的。闹了半天原来就是 你呀?”他问我当年给记功了吗?我笑曰:这是第一次听说胡耀邦总书记要为我记功,这算是迟到的“最高奖赏”吧!(此事先打住,网友如想看这组照片,日后可 上贴)
另一组就是处决王守信的照片。阮先生说:“当年,王守信一案定为‘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案’,当然是全国的‘通天大案’,耀邦同志曾数次过问此案,他主张不要急于杀人,等调查清楚后再杀也不迟。”
这位阮先生说,最早是1979年春天《人民日报》发表破获这起贪污大案的消息,到初秋时节,好像是9月吧,刘宾雁的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发表了,轰动一 时,王守信一案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正在审理的大案要案。过了不久宣判王守信死刑,黑龙江省委曾给耀邦办公室挂电话,请示是否可以执行死刑。胡耀邦亲自让这位 身边工作人员分别给黑龙江及中央相关部门挂电话,说总书记认为王守信一案务必调查清楚后再说,先不要急于杀人。
接着,他谈了一段亲身经历的却又鲜为人知的“红墙秘事”。
阮先生回忆说:“记得王守信死的消息在《人民日报》上先后登过两次,第一次我看到报纸时,就拿给耀邦同志看(本文作者注:我猜想大概是1979年10月 20日一审判决王守信死刑的消息),耀邦马上抓起红机子与黑龙江省委一把手通话,问是把王守信杀了吗?对方回答是判处死刑,还没有杀。
耀邦说先不要着急杀 人,等调查清楚再说嘛。大约过了三四个月,报上又登出处决王守信的消息(本文作者注:我想应是1980年2月28日对王守信执行死刑的消息),这一回是真 的了,我马上告诉了耀邦,他说我不是说过先不要急于杀人嘛,他又抓起红机子问黑龙江省委是怎么回事?对方回答,经请示中央主管政法工作的彭真同志,已经执 行死刑了。
耀邦放下电话气得直拍桌子,他也没有话好说了,人已经死了。”
就这样,胡耀邦虽然几次打招呼说“先不要急于杀人”,但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王守信还是被处决了。第二天,即1980年2月29日,胡耀邦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作为总书记他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啊。
说到这里,阮先生深深地感叹道:“唉,耀邦同志真是个好人啊,他这个总书记当的也挺不容易,难哪,有些人根本就不听他的……”
我的《红色新闻兵》用这组照片作尾声
处决王守信的新闻事件,按照上级的规定,各级报纸只许发表文字消息,不准发表刑场处决的照片。这组照片一直在箱底压了20多年。
罗伯特·普雷基编辑《红色新闻兵》画册时,从我拍的王守信组照中选出10幅用在书后边,作为这本画册的尾声。但是,法警举枪射击之后一些惨烈的镜头一张都没用,他说这是国际出版的常规。
在编辑《红色新闻兵》的过程中,普雷基一再说:最适合为这本书写导言(国内称“序”)的是美国耶鲁大学中国近代史专家乔纳森·斯宾塞(Jonathan Spence)。他的中文名叫史景迁,“史”是他的治学方向,“景迁”的意思是他景仰中国史学家司马迁。
时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的史景迁,被国际学界公认为 16世纪以来的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他是在美国极少数能使专业历史著作成为畅销书作者之一,在西方世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
史景迁教授以《李振盛:动乱时代的摄影家》为题,为《红色新闻兵》画册撰写了4000多字的序言,在末尾用将近600字谈到了这一组处决王守信的照片:
1980 年代初,李振盛开始在北京教授摄影,但开始这种新生活之前,他在黑龙江省又拍到一次奇特而又重大的时刻。自从文革的岁月过去以来,中国已发生变化,至少变 化到以下这种程度:正朝着小规模资本主义发展,因为农民有更多的权利在包产到户的长期合同下种田,一些城市出现的个体企业家获得一小部分当地市场的自由和 空间。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随着毛泽东的去世,文革时期的“四人帮”最终被捕,一种新型的“揭露新闻”开始出现,这种新闻报道以新的方式证明中国 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报道涉及1978年公开的黑龙江一个案件,该案件涉及一个名叫王守信的女干部,她能够垄断采购煤炭的市场,通过各种关系、 贪欲、胁迫和贿赂建立商业小王国。这是一个复杂的案件,花了一段时间才弄清楚。但真相大白后,王守信已被枪决。